朱熹后人 朱熹治家格言是什么 朱熹后人是谁

朱熹后人 朱熹治家格言是什么 朱熹后人是谁

朱熹教子

朱熹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朱熹

中文名朱熹别名朱子,朱文公,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国籍/朝代宋朝职业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民族汉族出生地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谥号文出生日期1130年9月15日逝世日期1200年4月23日信仰儒学爵位徽国公主要成就儒学集大成者,宋代理学家代表作品《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晦庵词》等家庭成员朱松,刘勉之,刘氏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生于1130年9月15日,卒于1200年4月23日,享年70岁,世称朱文公,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曾任南宋朝廷江西知府,福建知府,为官清明,颇有政绩,罢官后,在全国各地振举书院,比如,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武夷书院,岳麓书院等,是中国传统思想史上,承上启下的儒家集大成者。

朱熹教子家训

朱熹教子是一篇朱熹写给儿子劝学的信,经常被后世借用,现在的语文课本里还能找到这篇文章,原文写道:“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通篇情深意切,用心良苦,而且从现在的教育眼光来看,朱熹的教育理念就很先进科学,对待儿子绝不溺爱,从小培养他独立刻苦的精神,在他即将外出游学时,给他说明在家学习和外出游学的区别,两者都是为了学习,但是在家没有人可以探讨交流,而外出游学会遇到不同的人,知识面也会变得广博,这和现在的高中生留学不也是一样吗?朱熹告知儿子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这对现在的孩子也非常适用。纵观朱熹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在这篇朱熹教子的文言文中也得一窥一二。

朱熹一直认为为人要以“勤、谨”二字着眼,讲究“穷理、正心、修已、治人”为根本,做人治学都要勤奋刻苦,敦厚忠信,见善思齐。这种教育理念很具有现实意义。

朱熹治家格言

南宋朱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其主要思想是以“理学”为主,对“周易”等学说也有研究,是在孔、孟之后,又一儒学大师,使儒学的发展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朱子家训治家格言》

朱熹一生志不在仕途,而专注于做文章,四处讲学,著作无数,具有代表性的有《四书章句集注》、《晦庵词》、《朱子语录》等。后世所流传的“治家格言”出自《朱子家训》,是清朝时期朱柏庐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此书是南宋朱熹所做,一方面是因为出处是《朱子家训》,原题又是《紫阳朱子家训》,而紫阳恰好是朱熹的别号;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朱伯庐是朱熹的嫡系子孙,如果猜测是朱熹流传下来的,也不无道理。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收集了儒家做人处世的方法,思想根基深厚,含义博大精深。“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全文用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崇尚节俭,从家庭小事之细节,到接人待物之礼节,再到祭祀、婚丧一应尽有,还阐述了为商、为官之道,父母兄弟,礼仪伦常,教导人不要嫌贫爱富,孝敬老人,做事要谨慎,要知道感恩,对于后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都有积极作用,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至今仍然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朱熹后人

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精通经史文律,是一个全才,在少年18岁时即高中进士,一腔热血想要报效国家,却不受当时南宋政治氛围所容,一生仕途坎坷。但是在做学问方面,一生成就显著,是唯一一个非孔子亲传弟子而配享孔庙的人,他所研究的程朱理学成为了后世封建君主的官方哲学,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更是被钦定为后世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

朱熹后人拜祭先祖

朱熹后人在世的有几十万之众,主要集中生活在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来自朱熹后代的不同脉系。在朱熹的诞辰日,在新闻媒体上都能见到各地的朱熹后人们,拜祭先人的报道,而且地域分布极广,拜祭的习俗也不一样,就比如,广东顺德某地,朱熹后人以百余只猪头祭奠先祖朱熹,在朱熹后人建造的祠堂内,先祖画像前一排一排的摆放,每一个猪头代表一家朱熹后人,场面很是壮观,还要根据猪头的成色品相评选名次,这种祭祀方式生动有趣,只是不知为什么拜祭的供品要选为猪头,难道仅仅是因为姓朱吗?

根据正史考证,朱熹一生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朱塾、朱野、朱在,而对于传闻中的私生子并没有史实记载,而这三个儿子名下分支众多,子孙延绵不息,长子朱塾有两子四女,次子和幺女皆夭折,朱熹后人多出于二子三子这一脉系,然后经过长久的生息,因为战乱避祸等原因,各分支越来越疏远迁居,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朱熹后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8051/413055866320.html

更多阅读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解读 朱柏庐治家格言楷书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解读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1627~1698年),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江苏省昆山玉山人。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昼夜恸哭。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迁徙流离,备

翟顺和书法朱伯儒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书法

翟顺和书法朱伯儒治家格言2012-10-1315:43:57|分类: 书法欣赏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转载自翟顺和《原创 翟顺和书法朱伯儒治家格言》评论这张转发至微博转发至微博0人|分享到:阅读(4)| 评论(0)| 转载 (0) |举报

格言——M豪 朱子治家格言

爱有多难,就有多灿烂!认真的爱每一个人!每一个值得你爱的人,每一个你爱过的人,你的爱人!有时候生命是如此脆弱!谁也不知道谁何时何地就可能永远地离我们而去!珍惜现在的生活吧!享受每一个瞬间!不论幸福还是痛苦!当你感到那所谓的爱

朱子治家格言——钟茂森博士讲解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拼音

朱子治家格言(講義草稿)2009-9-9 到 10-8 鍾茂森 起講於晚晴軒(共10集, 20小时)朱子治家格言 (原文不計標點題目共524字)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2.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3.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4.宜

朱子治家格言 中国治家格言

中国治家格言1.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2.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3.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治家格言】。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7.黎明

声明:《朱熹后人 朱熹治家格言是什么 朱熹后人是谁》为网友逗比男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