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少将积分:50948上善若水—修身易性如八善德水
道祖老子在《德道经·道经第八章》中说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白话文的翻译:
至高圆满之善应如同水一般,水善于惠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它停留在众人皆憎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修道行善的人应仿效水,要将自己居于低位,谦虚谨慎地向大家学习;心要空虚如深渊容纳一切;施予要仁慈博爱,平等相待,施而不受报;言语要真诚守信;为政要清平公正,善于有效处理解决问题;办事要竭尽才能,做到圆通周到;行动要合时宜并且善于把握机会。修道行善的人从来与物无争,随顺众人的意见,所以不会招致他人的怨尤。
一, 八善德水之第一善即善德总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生命之源,万物要生存皆不能离开水,而水总是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众人厌恶卑湿低暗的地方,而水却独流静居与众人之性不同。上古之时,民风淳朴,人心纯善为公,自然众德圆满,万善周备,不求而自得,圣人行不言之身教。迨至后世以降,民风转为狡诈机警,互为私利谋图,攻讦争斗,愈演愈烈,圣人遂倡演仁义道德,行有言之口教。太上有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德道经·德经第一章》。”观今之世,人心恶劣,大行颠倒,反非为是,人皆习以为常。这总根源当然是人的私心作祟,贪得无厌,从不知足,道祖法通古今,早已预见,特别拈出这一剂清凉药对症下药,以救时弊,匡扶人心,从善如水。要众生转情易性,法水而行,回归真人本性。众人所喜的名利财食色,种种欲壑,如无底深沟,填之不尽。我今当遵太上教,清静自处,易众人喜名利财食色之性转为如水之性,为而不害,利而不争。所有的战争杀伐皆因相争而起,硝烟四起,杀人无数,血流成河,白骨成城,皆是相争的结果。现在社会,教育孩子一开始即是相争的教育,美其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抹杀孩子的淳良天性,教孩子处处要争第一,在学校争第一,在社会争第一,争来争去的结果就是失去了美好快乐的人生,见利忘义,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即会害人害己,得不偿失。纵观古今历史,为了争国土、争王位、争财产、争美色、争金银珠宝、争奇货古董、争名争利、争矿产石油、争天然资源,人与人争、家与家争、国与国争,甚至父子相争、手足相残、夫妻反目,演出了多少尔虞我诈、家破人亡、河山破碎,物是人非的故事。现在人与自然界也在相争,为了发展物质科技与经济,拼命破坏环境,人类正在从事自我灭亡的相争,这绝对是一条死亡之路。唯有依遵太上所教,学习水的这种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与宇宙自然相合相融,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万事万物和而不争,相互利益,保持世界资源和人类未来的可持继性发展,这才是解决世界纷争,促进人类和平的正确道路。利即众善奉行,不争即诸恶莫作,处众人之所恶即自净其意,太上之一言,即囊括整个佛陀言教,至善至大之道,唯有太上之教。
二, 八德善水之第二善:居善地。地,引申为低下之义。河上公注曰: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即心要时时安于低下,看别人皆是圣人,唯我是凡夫俗子,对于任何人事物抱持尊重,三人行有我师,见人之不足即自我反省,见人之优点即见贤思齐,常将自己居于下位,甘于淡泊宁静以养其志。现在人的陋根性之一即是自尊心太强,看别人都是缺点,全身毛病,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是高高在上,丝毫不懂尊重他人,其言高于九天之上,其行卑于九地之下。只有将自己置于比别人更低的位置,才能真正懂的每个人的长处,才可以从他人身上资于学习。
三, 八善德水之第三善:心善渊。渊即深广无有界限,如虚空之包纳一切。太上教导我们存心要深沉如深渊,广纳万物,包容一切,如海纳百川不择细流。人往往对于自己能够包容,对他人甚至至亲的人有时也无法包容,总是对待别人是“共产主义”,对待自己是“个人主义”,要求别人要做得到而自己往往做不到。这即是说到(道)做不到(道)即是没到(道)。另一方面也是告诫我们不要得少为足,要善于吸收各方面的学识,不要停留在一个地方,要积极学习,多方位全角度补充自己的不足。
四, 八德善水之第四善:与善仁。仁即仁慈博爱。施与他人帮助他人不论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的差异,不择亲疏,不分对象,平等对待。有能力时不管是财施、智施、力施、无畏施,都要依照自己的能力尽量地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且要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地帮助别人,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在《太上感应篇》中太上也提到:“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意即帮助了别人不要求得到回报,将财物给予了别人,事后也不会后悔。现今的社会,各种天灾人祸层出不穷,触目惊心,在笔者刚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听闻国内青海玉树发生了地震,死伤数千人,损失惨重,此时应该遵太上教,及时奉献出自己的心力,或财或物,或亲赴灾区,伸出援手。欣慰的是党和政府及时有效地进行灾区抢救,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亲赴灾区组织抢险,抗震救灾,使抢救工作顺利地进行,真是“与善仁”的典型。
五, 八善德水第五善:言善信。信即真诚守信,答应了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太上在《德道经·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即做人要真诚真实,表里如一,如理实说,不欺骗人,不说谎话,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做得到。现代社会诚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官员或公司主脑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是推卸责任,瞒上欺下。做生意买卖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缺斤少两,比比皆是。伪劣产品,仿冒产品充满市场,甚至出现了“毒奶粉”、“毒蔬菜”等骇人听闻的事。太上的告诫要我们重建诚实守信的诚信社会,树立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诚信,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诚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诚信。全社会讲诚信,全世界讲诚信。正如古人所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六, 八善德水之第六善:正善治。治即治理、管理。正即符合公正清平的原则。这是太上所说的第六德。水能清洁一切不净。从事治理管理的人员应该向水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问题,时时检查,有效处理。现代社会应建立清平公正的社会,在法律和人权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理国家行政,决不容许个人和小集体凌驾于法律之上。党和国家对于人民向来极为重视,经常说人民的事无小事。可是也见到许多社会丑陋现象,钱权交易,以权谋私,欺压弱小,置人民的权益于不顾,使党和国家蒙受巨大损失,使政府形像受到严重损害。特别是近些年的贫富差距、党群关系等各种问题的显露。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太上说的“正善治”即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妙法,应该引起国家的重视,多提倡各级政府公务人员学习太上《德道经》,用德道经的理念来管理治理国家事务。所以有识之士大胆提出:太上《德道经》是救世之圣经,匡治之妙典。
七, 八善德水之第七善:事善能。能即才能、能力。水遇方则方,逢圆则圆,曲直随形,一如己意。这是考验每个人的能力。所以要积极增加学识,培养本领,对于各种问题事件能够圆满周到的解决,不使矛盾升级。现在的全球可以说是一个地球村,各国所受的影响越来越直接。如何面对世界的极速变革,需要各种专业化人才。以后的世界是文化主导的世界,如何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就必须要学习太上《德道经》与《修为经》这二部中华圣经。
八, 八善德水之第八善:动善时。时即天时,时机。要想取得成功,重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配合。一个成功的人,无论政府首脑、党政要员、商人、企业家,都要善于捕捉机会,把握机会,应时而动才能看孔著楔,有的放矢。正所谓时来铁成金。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把握机会,往往会让成功与自己失之交臂。“动善时”与“争”是相对的概念,“争”是用强使暴,巧取豪夺,违背道德和人情义理。古德所说的:事皆前定,一饮一啄莫非前缘。争的来的还是命中所有,争不来的即使得到也是左手得来右手送出。“动善时”是遵道德,讲仁义,用智慧,谋定而动,看准时机,及时出击,表现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怀。这正如东方智圣鬼谷子先师在《修为经》中所说的: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这即是“动善时”的生动例子。智圣鬼谷子先师还说: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这些都是继承太上“动善时”的最好说明。
最后,太上道祖重申不争之德是天道的要旨:夫唯不争,故无尤。争来争去的结果是将自己原本可以得到的本命应得之福禄寿也大大地折损了。所以太上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只有真正学习太上所说的水之八善德,依教奉行,必能“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又说:“夫心起於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於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後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太上感应篇》)太上在《德道经·德经第八十一章》中重申: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也是本章最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