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经历过。有的宝宝还会经历蓝光治疗,做了好阵子的小黄人。前不久,朋友的宝宝也遇到了黄疸。看着原本白白的宝宝忽然变成了小黄人,朋友很紧张很担心。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在医学上来说,就是从宝宝出生到28天(满4周)。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不是一种病,而是这个时期最常见的独有代谢状况。它和胆红素有关。胆红素是体内产生的黄色色素样物质。当新生儿血清中胆红素大于85μmol/L(5 mg/dl)时候,就可以用肉眼看见皮肤、黏膜、眼睛黄染,这就是黄疸。
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
先来看胆红素的循环行程。我们身体内的红细胞在更新换代的时候,老的红细胞死亡后被身体处理后产生了胆红素(这是75%,另外的25%来自其他部分)。胆红素被清理出体外需要进入肝脏解毒,变成胆汁排到肠道,再被肠道益生菌处理后随着大便排出体外。部分没有被处理的胆红素会被肠道吸收,回到血液中,再次经历以上步骤。这个过程专业名词叫做“胆红素肝肠循环”。
我们的宝宝在胎儿时期处于低氧环境,为了增加血液中氧气含量,红细胞也会增多。胎儿期是靠胎盘来排出胆红素,但是在宝宝出生后,开始用肺部呼吸,进入了正常的氧环境,这让大量的红细胞就变得多余了。
宝宝体内死亡的红细胞多,肝脏解毒能力弱,肠道益生菌少,胆红素重新循环到血液的次数增多。如果宝宝大便次数不多,那么更是增加了胆红素重回体内的机会。所以,宝宝血液里的胆红素不断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皮肤和眼睛的黄色就出现了。
普通家长怎么判断黄疸?
一般来说,在自然光下发现宝宝的皮肤比家长黄,就可以判断黄疸。存疑的情况下,可以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护士会给宝宝做胆红素水平的检测,除了抽血,现在有先进的仪器,比如“经皮黄疸测试仪”。
什么样的黄疸需要治疗?
首先了解,在医学上,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肝脏代谢有关,80%的宝宝出生后2-3天会出现。血清胆红素不超过12.9 mg / dL,多数不要紧。一般出生后10-14天会自行消退。
母乳性黄疸:并不普遍,发病率在国外的报道中占新生儿的1.2%,这和母乳中含有的一种会阻碍胆红素及时处理的激素有关。母乳性黄疸容易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者第二周初。坚持母乳喂养,不需要特殊治疗,会随着月龄增长逐渐消退。母乳性黄疸可以持续3个月,超过了绝对是不正常的,要带着宝宝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进行专业判断。
病理性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早产儿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数值大大超过正常范围,面部、身体、四肢都出现黄染。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减退后又反复。宝宝变得昏昏欲睡,体温上升,不吃奶,甚至哭闹、呕吐现象。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作为普通家长,我们可以做什么?
看到这里,如果说:这么多我搞不懂,我只是普通家长,不懂医学,我可以做什么呢?
现在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顺产3天后出院,剖腹产则是5天。这给了家长更多的医疗时间来照顾和观察宝宝。如果判定宝宝有黄疸之后,出院在家,家长可以这么做来帮助宝宝退黄疸:

● 学习黄疸的科普知识,关注靠谱的科学育儿内容,提前做好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做好观察宝宝的记录,对黄疸的变化进行持续跟踪。
● 坚持母乳喂养,增加喂养次数,多吃多拉,促进排便,减少体内胆红素水平。
● 2-3天测一次胆红素水平,如果达到治疗要求,那么根据医生的诊断来决定是否采用蓝光治疗、换血治疗或者药物治疗。
● 另外,中药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宝妈们应该知道茵栀黄事件吧),还是喝糖水、喝凉茶都不推荐使用,因为这些并没有被写入国家权威的专业医学指南里。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