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战争从公元前492年波斯国王大流士西征希腊算起,到公元前449年“卡里亚斯合约”(又称苏撒条约)的签署为止,共43年。战争以希腊的胜利,波斯的战败而告终。这场战争对双方都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尤其是波斯,巨大的军事失败导致了国内民心不稳。短时期内无法与希腊进行直接的正面对抗。但是波斯帝国的实力仍然强大。它利用希腊内乱之际不但恢复了以往的国土,而且还成功的控制住了希腊诸邦。公元前386年《大王和约》的缔结,就是波斯成功的标志。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少而且观点也比较陈旧。一般认为希波战争导致了波斯帝国的灭亡。虽有一少部分学者涉及到了波斯帝国对希腊城邦的政策和自然环境对希波战争的影响,但对希波战争对波斯帝国衰落问题还是没有涉及。笔者就这一问题浅谈一下希波战争与波斯帝国衰落的关系。
一、希波战争对波斯帝国的影响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马拉松战役
学术界一般认为希波战争对波斯帝国的影响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波斯军队在战争中的消耗。众所周之,军队在古代国家统治中具有绝对地位,一旦损失将直接影响国家统治。另一个是小亚细亚城邦的控制权。学者认为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是波斯帝国主要的财政来源,它的失守对波斯帝国是致命的打击。笔者就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
1.波斯军力消耗
首先,必须先回顾一下希波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双方参战的兵力数量。公元前490年,波斯第一次出征希腊,在希腊马拉松与雅典军队会战。双方的军队数量一般认为是:波斯15,000人,而雅典是倾全国兵力共10,000到11,000。波斯战败,但并未对波斯实力有任何影响。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全力西征希腊。这次远征一直以来都被希腊历史学家所特意夸张。希罗多德记载说!士兵的总数就是二百六十四万一千六百十一人!至于随军的杂务人员和运粮人员全军人数就是五百二十八万三千二百二十人了?。现代学者奥斯温&默里认为薛西斯的远征军,陆军应该是20万人,海军战舰600艘。邓肯.海德(DuncanHead)将这一个数字更加细化,他指出步兵是146,000人,骑兵最多不过40,000人,海军是650艘战舰。而希腊一方是!以最强大的斯巴达、雅典和科林斯三个城邦为中心,先后共有31个城邦加入,兵力包括4万重装步兵、7万轻装步兵以及400艘三列浆战舰。由于双方在撒拉米斯海战以前并未在陆上有大规模的交锋,所以陆军一直未受损伤。撒拉米斯海战后,波斯海军覆灭,而波斯除留下一部分参加普拉塔伊阿战役外其余都撤回了波斯领土。希罗多德认为参加普拉塔伊阿战役的波斯军队是30万人。而现代学者指出这个数字同样存在夸张,邓肯.海德(DuncanHead)认为普拉塔伊阿的波aIhUaU.COM斯军队步兵为45,000人、骑兵15,000人而希腊城邦的军队还是之前的4万重装步兵、7万轻装步兵。从数量上说普拉塔伊阿的波斯军队只是希腊联军的一半,是整个波斯军队的1/3,但在骑兵的帮助下还是第二次占领了雅典城。最后由于指挥官战死军队混乱,被希腊联军打败。经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希波战争前一阶段战役(公元前492-479年)中波斯军队并未像希腊人所言的那么庞大,他们显然是在有意夸大希腊的战果。从以上数据以及希罗多德#历史?可以得知,波斯在希腊陆军除了普拉塔伊阿战役中损失过大外,其余均随薛西斯和阿尔塔巴佐斯回到了波斯领土。所以波斯军队在希波战争前一阶段中并没有损失惨重,大部已经安全的回撤到了波斯领土。这一点可以在希波战争后一阶段(公元前479-449年)中分析出。
国内学者认为,薛西斯带回来的军队几乎为零。但这种观点的史料根据明显不充分。希罗多德就曾说明薛西斯带着其余部队从陆上回到萨尔迪斯,而且一路上不但有当地人供给食物,还和阿布戴拉人结为朋友。他的部队甚至有人因过度贪食而死掉。假使没有足够的部队保护,一个落魄的国王是不会这么悠闲的回国。其次,在希波战争后一阶段(公元前479-449年)中,希腊军队只反攻到了拜占庭一带,并未深入到波斯领土上。这一现象除了波斯国王利用希腊内部矛盾分解敌人力量外,还有就是波斯军队的实力尚存,并给雅典军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希罗多德记载道,薛西斯在色雷斯和海列斯彭特设置了许多的太守以阻击希腊军队,其中多里克斯的玛斯卡美斯表现最突出,迫使希腊联军撤退。为此薛西斯在任何时候都把赠品赐予他。
经上分析,波斯在撒拉米斯海战后海军全部覆没,但陆军186,000人(包括4万骑兵)除在普拉塔伊阿战役中损失了步兵45,000人、骑兵15,000人,其余均安全返回国内。而正是这些返回的波斯军队不仅让雅典人在反攻中受挫,而且还随时准备东山再起。拉塞尔&梅格斯就指出,波斯面对雅典的进攻,召集军队进行反攻以阻止雅典人的进一步推进。国内学者邓晓也认为波斯人既未宣布投降,更未放弃其对小亚细亚沿岸、东地中海部分岛屿及色雷斯、黑海部分地区的控制权。它仍有强大的陆军和相当数量的舰队,在此关键时刻如果放弃战争,谁能保证第四次希波战争不会爆发呢?所以笔者认为波斯回撤是海军战败后的战略性的撤退,不是溃败。其军队实力仍然存在。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小亚细亚的控制权
小亚细亚控制权是波斯和希腊争夺的焦点,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有着雄厚的财力,它是波斯财政的主要收入。小亚细亚贡赋关系到帝国的统治。但据希罗多德记载大流士改革的各省赋税却并不是如此。
改革后大流士每年共收到14560塔兰特的贡税。而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城邦的400塔兰特,只占波斯帝国贡税的2.7%,因此,在财政上波斯帝国对小亚细亚并不存在依赖关系。甚至在居鲁士在位时,波斯就不看好伊奥尼亚地区。!他(居鲁士)并没有把伊奥尼亚人放在眼里,他考虑的是巴比伦、巴克特里亚、萨卡依人和埃及。因此他打算亲自去征讨这些民族,而把征服伊奥尼亚人的事情委托给他的一个将军去做了。在波斯人眼中,波斯帝国的中心地区不是伊奥尼亚而是巴比伦地区。黑格尔就曾说:巴比伦规定要担任这种给养(波斯军队)的三分之一,可见它无疑地是当时最富饶的区域。所以说波斯对小亚细亚的争夺并非为了赋税。对于小亚细亚的争夺,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的战略地位。小亚细亚地区一直是希腊和波斯内陆贸易的主线,波斯的皇家大道西部终点就是萨尔迪斯。而且小亚细亚同样也是雅典从黑海地区运粮的必经之路,占据它不论是对雅典还是波斯都具有决定性意义。约翰.巴克勒指出,波斯对希腊的主要目标是小亚细亚城邦的主权。
希波战争结束后,波斯暂时处于防守时期,直到伯罗奔尼萨战争开始时波斯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并伺机干预希腊。由于希腊内部斗争激烈,波斯没有必要再去远征,而只需在幕后利用外交手段便可使希腊城邦臣服。如托马斯.哈里森所说,在希波战争后,波斯不但十分强大(如雅典人所认为的)而且在希腊城邦关系中扮演了一个最重要的且是唯一的幕后角色。希波战争后期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波斯正是在幕后利用金元外交完成了操控希腊的目的,迫使他们签订了《大王和约》(公元前386年)。至此,小亚细亚城邦又回到波斯版图上,希腊城邦也都臣服于波斯。
由(www.aIhUaU.Com)以上分析可知,希波战争对波斯的影响是有限的,波斯在战后不但没有衰落,反而重新夺回失地,并使希腊臣服。至于前面所说的,希波战争导致波斯灭亡的说法,亦不能够成立。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波斯帝国灭亡呢?笔者对此也做一下简单分析。
二、波斯帝国衰落原因
希波两国的“卡里亚斯合约”签署后,两国基本没有战事,希腊忙于内斗,而波斯也同样如此。如小说家韦尔斯说:谋杀、叛乱、惩罚、灾难、狡诈的联盟和卑鄙的背信弃义,这就是波斯历史的梗概。内斗不仅使希腊城邦没落也使波斯帝国耗尽国力。进而最终被马其顿人所灭。
1.波斯宫廷内斗
公元前465年,荒淫无度的薛西斯被他的权臣和儿子合谋杀死。其子阿塔薛西斯一世即位,但这引起了薛西斯其他儿子的不满。阿塔薛西斯的哥哥叙司塔司佩斯便在遥远的巴克特里亚叛乱。叛乱虽然被平息但王位继承权问题成了帝国内乱的主因。阿塔薛西斯一世即位40年后去世(公元前464-425年),他的儿子阿塔薛西斯仅统治了45天便被他另一个儿子塞古迪安篡位。但是塞古迪安的统治同样遭到威胁,并最终被他的弟弟大流士二世推翻。大流士二世的王位在平定了其他准备僭越的王子后得以确定。他在位20年(公元前423-404年),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小居鲁士和阿塔薛西斯二世。这次内斗是波斯帝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动用了全国所有兵力,而且还吸引了希腊上万名雇佣军的加入。最后阿塔薛西斯二世胜利,他在位46年(公元前404-358年)虽对外有所作为,但对波斯帝国在内斗中的大量消耗致使国力衰弱也无能为力。他死后王位争夺战又开始了。最后他所有的妻儿都被杀害,王位只能由一个叫科多曼纽斯的王室旁支后裔继承,即大流士三世。他本想有所作为可生不逢时,在位仅8年就被强大的马其顿人推翻。波斯帝国后期的王位争夺消耗了大量的国力。这一点被他的邻居希腊人早已观察到。正如基因。盖斯维特所说的:弑君和为争夺王位而自相残杀的斗争被希腊人看成是波斯衰落和颓废的一种模式。

2.波斯国内的叛乱
伴随着王位争夺斗争的必然是权臣的叛乱。而其中影响最深远、损失最惨重的就是美伽比佐斯。他的祖父是和大流士一起策划宫廷政变的七个波斯贵族之一的美伽比佐斯(祖孙二人同名)。而他的父亲则是大流士一世最宠信的功臣佐披洛斯。阿塔薛西斯一世在位时,他不但平定了谋杀薛西斯的叛乱者,而且还顺利围剿了雅典在埃及的入侵。但阿塔薛西斯一世在其母的蛊惑下却处死了埃及的雅典战俘。这挑起了阿塔薛西斯与美伽比佐斯之间的矛盾,美伽比佐斯在他统辖的波斯最富饶的两河流域地区叛变,并打退了国王的进攻。公元前449年最终双方无力再战只能议和。美伽比佐斯的儿子佐披洛斯随后便逃亡雅典,受到当时雅典高层的热情接待。学术界认为,希罗多德有关阿黑门尼德帝国的记载就是出自佐披洛斯的叙述。
美伽比佐斯是波斯帝国统治阶级的高级贵族,他的叛乱使得波斯帝国国力受到极大的损耗,而且叛乱发生地的两河流域是帝国的生命线。这次战火,可想而知对波斯帝国的财政影响显然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国内学者李铁匠认为:美伽比佐斯的叛乱是波斯帝国衰落的先兆。
除此外,学者们对波斯衰落的原因还有其他看法。詹姆斯.瑞德福特认为波斯是落后的hardpeople,生活简朴而勇敢,没有什么奢侈品,所以当他们攻打softpeople时,往往能容易取胜。但他们控制了农耕地区后自己就变成了softpeople。所以当他们攻打希腊人时必定会失败。皮尔.白里安(PierreBriant)则解释的更加清楚,他认为:波斯帝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财富和奢侈正腐蚀着他们强壮的体魄和灵魂。公元前4世纪的波斯人已经不是希罗多德笔下的视骑马、射箭和说老实话为原则的波斯人了。财富与奢华的生活摧毁了波斯人。正如罗马人一样,在简朴中建立帝国,在奢侈中败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波斯在希波战争中失败并不是波斯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而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笔者认为,首先对波斯帝国的描述大部分是由当aIhUaU.COM时的希腊学者完成。这就存在立场问题:夸大希腊的胜利,降低波斯的历史地位。皮尔.白里安就指出:所有的证据表明:公元前334年的阿黑门尼德王朝,并不是如柏拉图、色诺芬、埃斯库洛斯和其他学者自信般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濒临死亡的帝国。其次,现在学者对波斯的研究仍有许多主观意识问题。对历史的研究并不是依靠史料根据而是自己的意识观。如皮尔.白里安(PierreBriant)所说:对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判定缺少史料的依据,而更多的是反映自己的哲学立场。波斯帝国是人类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陆的帝国,也是人类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比亚历山大帝国大的多西方学者亦持同样观点:没有居鲁士大帝和波斯人在此之前取得的成就,希腊化世界也不可能产生。正因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史学价值,使得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更应该摒弃意识形态的观念,以史为据,客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