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丹,1965年出生,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曾就读于北京四中,本科就读于北京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现北京联合大学),硕士博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于丹在2006年“十一”长假期间在《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自己对于《论语》的诠释,大受好评。2007年春节又从年初一到年初十连讲10天的《〈庄子〉心得》。同年“十一”黄金周又连讲7天的《游园惊梦·昆曲之美》。
1、要善于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2、物质的东西越少,人就越容易迷惑。
3、交到朋友的前提是自己修身养性,自己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个惰性元素,诘问自己配交到怎样的朋友。
4、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找到一种符号寄托。找到自己内心的根据地,每天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让我们都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
7、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8、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9、心灵环境的荒芜,生命能量的浪费,是一种心灵资源的浪费。
10、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12、思想的力量是世界上巨大的力量之一。
13、机遇是一个怪物,迎面走来时心存疑虑,走过时却永远抓不着。
14、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也应该保有这种距离。
15、孔子的处面之道四个字:过犹不及
16、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7、我们习惯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中欣然表演。
18、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19、真正崇尚学问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把学习当作谋生的手段,当作炫耀的资本。
20、我爸对我的教育,就是一切从源头开始。
22、结交那些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23、人生其实就是木桶效应,你永远不要追问你那块最高板——你什么地方更优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该去考虑。
24、我们的眼睛看外面太多,看内心太少。对外无限宽广拓展世界,对内无限深刻发现内心。
25、真正的文化经典,都是那种可以无比深刻,但也可以无比简单的东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内涵,简单是它的表面形式。简单与深刻有时并不矛盾。
27、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28、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
29、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30、四十不惑,内心不惶惑。
于丹于丹,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从1988年开始活跃在影视传媒实践的第一线,先后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沧桑》获1997年中国电视专题片优秀奖。先后任《正大综艺》、《环球》等电视栏目撰稿人,获1994年、1996年星光奖最佳撰稿奖。担任北京市迎战非典大型专题节目《非凡抗击》总撰稿,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时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趣品人生》及《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短期内国外销量已近4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