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九大”系统之六——免疫系统(淋巴结) 转载▼【【【淋巴结的结构与分布】】】 淋巴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一种免疫性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有过滤、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约有500-600个淋巴结,按其位置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
1、结构: 淋巴结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呈豆形,位于淋巴管行进途中,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之一。淋巴结的一侧隆凸,连接数条输入淋巴管,另一侧凹陷,称为“门”,有输出淋巴管和神经、血管出进。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亦无压痛。 淋巴结表面包有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淋巴结内形成小梁,构成淋巴结的支架。 被膜下为皮质区。皮质区有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简称皮窦)。 淋巴结的中心及门部为髓质区。髓质包括由致密淋巴组织构成的髓索和髓质淋巴窦(简称髓窦)。淋巴窦的窦腔内有许多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输入淋巴管流来的淋巴液先进入皮窦再流向髓窦,最后经输出淋巴管离开淋巴结。 淋巴结实质内有许多神经末梢,但淋巴小结内尚未发现。淋巴细胞表面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说明神经系统对淋巴结内的免疫应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分布: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才可触及。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最易摸到。 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感染,细菌随淋巴液经过淋巴结时,可相应地引起淋巴结群的肿大和疼痛,可摸到皮肤下有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的结节。 1)在颌下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表示口腔内有病变。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等。 2)颈部出现成串的球状隆起,首先应考虑到颈淋巴结核。鼻咽癌病人往往在颈部也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3)腋窝部淋巴结肿大,常揭示上肢或乳房有疾患。 4)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是下肢、臀部有感染性疾病的信号。 5)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表示腹腔内有癌细胞沿胸导管上转移。如肝癌、胃癌、结肠癌等。 6)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表示胸腔内有癌细胞沿右侧淋巴管向上转移。如肺癌、食道癌等。 7)患淋巴性白血病时,全身各处淋巴结均表现肿大。
身体一些部位的淋巴结分布 【【【淋巴结性质】】】 1)系急慢性炎症,淋巴结质地柔软,能活动,与周围组织和皮肤无粘连,有游离感。 2)急性期有红、肿、热、痛的典型症状。 3)淋巴结结核,早期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病情加重可继续肿大。但不超过核桃大小,以后可粘连融 合成片,发生变化,破溃,流出黄棕色脓液或豆腐渣样物质。 4)癌肿所致淋巴结肿大多呈石头样坚硬,表现凸凹不平,与皮肤可粘连在一起,无疼痛或压痛。 5)淋巴性白血病,肿大的淋巴结能活动、不粘性、光滑、不硬、不痛,也不化脓破溃。 【【【淋巴性功能】】】 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当局部感染时,细菌、病毒或癌细胞等可沿淋巴管侵入,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如该淋巴结不能阻止和消灭它们,则病变可沿淋巴管的流注方向扩散和转移。 1、滤过和净化作用: 淋巴结是淋巴液的有效滤器,通过淋巴窦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体液抗体等免疫分子的作用,可以杀伤 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起到净化淋巴液,防止病原体扩散的作用。对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但对病毒 及癌细胞的清除率常很低。清除率常与抗原的性质、毒力、数量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密切相关。 2、免疫应答场所: 淋巴结中富含各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利于捕捉抗原、传递抗原信息和细胞活化增殖。滤泡表面有丰富的Fc受 体,具有很强的捕获抗原体复合物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将抗原长期保留在滤泡内,这对形成和维持B记忆 细胞、诱导再次免疫应答很有意义。 B细胞受刺激活化后,高速分化增殖,生成大量的浆细胞形成生发中心;T细胞也可在淋巴结内分化增殖为效 应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输出发挥细胞免疫作用。淋巴结内的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5%,B细胞占25%,大 颗粒淋巴细胞极少或无,淋巴结内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常同时发生,以那一种为主视抗原性质而定3、淋巴细胞再循环基地: 正常情况下,只有少数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分裂增殖,大部分细胞是再循环的淋巴细胞。血中的淋巴细胞通 过毛细血管后静脉进入淋巴结副皮质,然后再经淋巴窦汇入输出淋巴管。众多的淋巴结是再循环细胞的重要 补充来源。 总之,淋巴结不仅能通过免疫反应消除进入淋巴结内的抗原成分,而且通过输出效应淋巴细胞或免疫活性成 分,发动身体其他部位,特别是有害成分侵入区域的免疫反应,及时解除对机体的伤害。免疫反应后,淋巴 结产生的抗原特异性记忆细胞又通过淋巴细胞的再循环随时对这些有害成分再次入侵进行监视。 4、造血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时,脾脏及淋巴结都是髓外造血结构,可产生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因此 可以说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结。【【【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体积增大的现象。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1、炎症性肿大 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引起急慢性淋巴结感染时,淋巴结可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甚至发生坏死及肉芽肿,形成使淋巴结增大,伴疼痛急性淋巴结炎,通常继发于相应引流区域的感染。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使肿大的炎症性淋巴结缩小。2、肿瘤性肿大 无论是原发于淋巴组织的内生肿瘤,还是淋巴结外转移来的肿瘤,都可表现为无限制增殖的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大量增殖,占据和破坏了淋巴结正常组织结构,同时还引起淋巴结内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导致淋巴结肿大。癌组织易先侵袭淋巴结的周围淋马窦及髓窦,然后逐渐波及整个淋巴结,并可穿破被膜侵袭周围组织,因此癌性淋巴结常硬如石且相对固定。3、反应性增生肿大 包括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和免疫反应性增生两种。多由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化学因素(药物环境毒素代谢毒性产物等)及变态反应性刺激等因素,引起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反应性大量增生,表现为淋巴滤泡增大,滤泡旁淋巴细胞增生,有时可表现为坏死增生从而导致淋巴结肿大。4、组织细胞性增生肿大 淋巴结内有大量组织细胞增生,呈片状灶性或弥温性分布,同时可有肉芽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