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难倒很多精英的小学生数学题
题呢,是今天我们公司竞争上岗笔试中的一道题,题型呢,也较为常见:“一位鞋店店主,卖的鞋子成本价是15元/双,标价21元/双,一位年轻人来买了一双鞋,给了店主50元,店主由于没有零钱,拿着这50块到邻居那里换了50块零钱,找给了年轻人29元钱,后来邻居发现那50元是假币,又找了回来,于是店主就又给了那邻居50元,问店主在这场交易中一共损失了多少钱。要求说出答案并说明计算过程”。我当时的第一答案是94元(一般人都是这个答案),后来我觉得94不对,又改了,改成了88元(哇!这数字霸道哇!您一定很难想得出我的88是怎么来的吧?哈哈),其实也是错的,只是“88”错的更复杂更吉利些罢了。
看到这里您暂停一会,在心中算一下,给出您自己的答案吧!
.................................、
.................................、

交卷后,我回到办公室,和同事们说起这道题,共五个人,其中两个人的答案是94(据我不完全统计,全公司答案是94的占85%)。
坐在我对面的那位仁兄用异常平静的语气以异常诚恳加肯定的态度告诉我们,他的答案是71.说罢,还冲我镇定的点点头。于是大伙都在想71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当时那位仁兄由于太忙,没来得及解释。还有一位哥儿,算是部门领导级别的,说他的答案是50,原因很简单,用他的话说就是:什么都是假的,除了那张假钞,一切都是正常交易。嘻嘻嘻嘻!神马都是浮云!唯独那假钞是真滴。我只能说他错的很自信很忘我。
晚上回到家,我在QQ上面把这道题目发给了一位我一直认为有点小聪明的小魏同学和另外一个同志,小魏同学一看题目,马上回复:“赔了65呗,这么简单。”还洋洋得意呢。我告诉他错了。(不过看了他的65我也顿悟那位仁兄的“71”是怎么算出来的了)。
后来他想了想:“噢,错了错了,忘了找的钱了,再加29赔94”。我告诉他大伙都是这么错的。
他开始认真起来了:“嗯,有点乱了,有点乱了,得好好捋一捋.....成本15是吧?。。。。你别算假钱,你把那个买鞋的当成一分钱没给好了.....一分钱没给拿走双鞋+29块对吧?嗯......肯定是赔了,赔掉成本+29=44......对不对?”我正要说对,他又开始了:“因为买鞋的人没花钱,所以收入0-44=-44......给邻居50,又拿回来50,50-50=0......邻居发现假的,要回来50,等于一下赔了50......对吧?加上刚才赔的,总共94。”
为了能静心思考,在计算过程中他特地向我发出三次"别打岔!"作为警告。终于折腾完了,他"恍然大悟"的自诩了一下:“关键不能一起算,容易乱,分开算很好算的!就损失了94块嘛。”我看到网络那端的汗珠子“pia!pia!!"的砸在键盘上,那叫一个壮观呐。不过,我只能说他错得很认真很狼狈!
当然,另外一位同志更惨,他一头扎进那个“邻居的50块钱”里面出不来·····
其实这道题真的很简单,答案是44,那位买鞋的年轻人所得的就是店主所损失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