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与佛教 佛教不吃肉与梁武帝萧衍有何关系 梁武帝萧衍吃肉

  梁武帝萧衍 吃肉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色各样的皇帝是数不胜数的,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或者说是比较可爱的皇帝就是要属梁武帝了,因为他是历史上面第一个想要当和尚的皇帝。那么我们知道现在的佛教文化中有不吃荤这样的说法,很多人认为佛教不吃肉是和梁武帝萧衍有一定的关系。

梁武帝萧衍与佛教 佛教不吃肉与梁武帝萧衍有何关系 梁武帝萧衍吃肉

梁武帝萧衍剧照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梁武帝萧衍曾三次舍身同泰寺,每一次都是因为大臣们用国库中的钱把皇帝赎回来的。梁武帝推崇佛教的程度是处于一个比较热衷的状态的,一次比一次疯狂,之后居然想把自己的国家的所有的土地和财产都舍给同泰寺。

  但是正是因为他推崇佛教导致了在政治方面并没有全身心额进行投入,很多的事情都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给当时的国家也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但是要命的是,当时朝廷上面还没有出现代理处理国家的说法,并且梁武帝萧衍如果不驾崩的话是不能有人能够即位的。

  即使在大臣们极力挽回之后,不再有去同泰寺当皇帝的想法之后,回到宫中也是对于佛学进行研究的,之后看到一篇有关佛教的书籍上面记载佛教是不能杀生的,之后梁武帝便下达命令,禁止杀生,之后从不杀生的概念中衍生出了不能够吃肉的习俗,所以和尚不能够吃肉的习俗是从梁武帝这边开始的。

  从梁武帝下达不能够吃肉的命令中,我们也是可以从侧面看出梁武帝萧衍对于佛教文化的热衷已经达到一个极致的境界了。

  梁武帝出家

  梁武帝萧衍,史上关于梁武帝的一生概括和记录的最多的莫过于萧衍和佛教的关系,梁武帝更是在公元527年来到同泰寺出家,做了三天的和尚。相传梁武帝信佛,为了自己的信仰,不近女色,不食荤腥,这在中国历代的皇帝中是仅此一个。梁武帝多次脱下皇袍换上僧袍出家,难道此举,真的是因为他对佛教的信仰?

梁武帝出家图片

  史上对梁武帝出家一事各有说法,有的学者认为萧衍是真的对佛教有敬畏之心,因为结合萧衍的生平,比如说节俭,一日只吃一顿饭;再比如说不近女色,近四十年不去后宫;比如说一件衣服会穿很久······通过这些不难看出萧衍的确是个容易信仰佛教的人。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萧衍之所以信仰佛教,完全是出自于政治目的。联系萧衍登上皇位的历程,可以看出萧衍深藏功与名,不动声色的布局,然后如同拉网一样,将自己看重的猎物收入网中。皇位是这样,在这里,民心也是这样。历代中国人都会选择一个精神参照物去膜拜,去追求,佛教就是很好的信仰。首先,佛教与儒家思想中“仁,德”的思想相近,比较容易俘获民心;其次,出家人慈悲为怀,在梁武帝萧衍前面的两个皇帝,一个暴虐成型,一个昏庸无道,最后都被人所取代,萧衍不但推行佛法,更是大肆宣扬慈悲为怀,这样比较容易让百姓觉得自己处在的国家一派祥和;最后,萧衍本就勤政爱民,再加上本身也是极其的努力,所以很容易受百姓爱戴。

  皇帝出家,目的本就不会太单纯,更何况还是个心机城府颇深的皇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梁武帝此举,的确让佛法得到了宣扬,也为佛教事业作出了贡献。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

  南北朝有个皇帝是比较出名的,就是梁武帝了。他是历史上面第一个出家当和尚的皇帝,之后在他的一生中佛教文化对他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甚至是会影响他在政策上面的决断。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较有名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梁武帝画像

  当时在南北朝的时候百姓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所以当时盛行的是佛教,能够让百姓对生活有了一定的寄托。甚至当时的皇帝也是一个十足的信教徒,为此他建立了同泰寺,和普通的和尚一样是每天定时的去向菩萨进行烧香拜佛,祈求为百姓积福。

  但是之后的事情有点出格了,梁武帝已经想向同泰寺进行舍身,出家当个真正的和尚了,但是朝中的大臣们肯定是不同意的,之后全体跪求皇上能够三思,梁武帝有点被劝动了又回去当皇帝了。

  但是好景不长,梁武帝回头想想自己不应该就这样回宫了,这是对佛祖的不敬,所以又回到了同泰寺中,进行第二次的舍身,但是大臣们用了国库中的一万万钱把皇帝的身体从同泰寺赎回来了。但是之后梁武帝又一次的变本加厉不仅想把自己的身体舍掉,还想把国家的土地也奉献了,大臣们又着急了,用了二万万钱把皇帝给赎回来了。

  这就是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的典故,说明了这位皇帝对于佛教的推崇已经达到一个极高的境界了。但是梁武帝全身心都在佛教上面,朝廷上面的事情又不闻不问,所以也导致自己之后死于乱战之中。

  

  梁武帝见侯景

  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晚年尊崇佛教,又宠信小人,对政治形势缺乏准确的判断,以至于引狼入室,将侯景这条“恶狼”留在了国中。此举招致的“侯景之乱”,不仅使江南的文化经济遭到了重大打击,梁武帝本人也得了个身死国灭的结局。侯景能够作乱成功,其原因值得探究,而此后梁武帝见侯景的情形也颇值得玩味。

南北朝时期的佛像

  侯景攻下了台城之后,写了一封信给梁武帝,大意是自己包围了宫阙,想向皇上请罪之类的话。梁武帝当然也知道这是客套话,人家都打进宫里来了,难道不是来耀武扬威的吗?事实也正是如此,前来“请罪”的侯景竟然带了500名甲士。不过,梁武帝虽然80多岁了,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见到侯景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将军带领兵这么久,真是劳苦功高啊!”侯景一愣,竟被这位耆老之年的皇帝的气质给镇住了,他双腿一弯就给皇帝跪下了。史书记载,此时的侯景汗如雨下,根本说不出话来。梁武帝问他的家小,他答不出话,还是谋士王伟给他回答的。梁武帝又问,将军起兵时多少人?侯景只回答了两个字“千人”。梁武帝再问攻占台城时多少人,侯景这才想起自己也很能干,气势一下就上来了,他朗声说道:“10万人!”

  结束了短暂的会面之后,侯景就将梁武帝软禁了起来,他也不好直接弑君,干脆把这位皇帝给饿死了。可怜梁武帝做了几十年的皇帝,竟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达摩与梁武帝对话

  菩提达摩在佛家有很多传说故事,有一则就是菩提达摩与梁武帝的对话。梁武帝十分痴迷于佛法,他在担任皇帝期间,数次出家研究佛学。在梁武帝的推动下,佛学具有很高的地位。除此之外,梁武帝还用了大量的钱财来修建寺庙,供养了很多佛家人士。

梁武帝画像

  梁武帝接触的佛学作品都是由巴利文翻译而成,作者便是菩提达摩。传说,菩提达摩花费了三年时间来到了中国,梁武帝得知后亲自迎接了菩提达摩的到来。随后,梁武帝就佛学问题讨教了菩提达摩。

  梁武帝告诉菩提达摩说,自己在南梁朝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并且让佛家弟子翻译了佛学经典著作。以弘扬佛法来说,自己算是做了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随后,梁武帝便问菩提达摩,自己既然做了这么多有功德的事情,那么这些功德会有多大。菩提达摩回答梁武帝说,这些功德看似很多,但是都不是出自于自己的内心。实际来看并没有功德。随后,梁武帝又问菩提达摩,怎么做才会获得真实的功德。菩提达摩回答说,不要以功利和刻意的心态去做一件事,就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随后梁武帝又问了菩提达摩几个问题,达摩认为梁武帝的资质有限,便前往洛阳。几天后,梁武帝将自己与达摩的对话告诉了志公禅师,志公禅师让梁武帝将达摩请回来供养。随后,梁武帝派遣了大量兵马去找达摩,达摩早已扬长而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9651/843584131824.html

更多阅读

梁武帝的委屈 梁武帝萧衍的前世今生

梁武帝年轻的时候,还挺励精图治。比如他曾经在皇宫门前设了两个盒子,一个叫谤木函,一个叫肺石函。其中谤木函是给百姓用的,谁觉得官府有什么不公正的地方,可以往里投书。肺石函是给功臣官员们用的,谁觉得奖惩不公或者怀才不遇,都可以来这里

历史随笔 梁武帝萧衍传长篇连载 长篇连载套母全文

[历史随笔]梁武帝萧衍传(长篇)毕荒按:这是本人的一部旧作,几年前曾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现略加修改,在这里发表,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梁武帝萧衍传(长篇)目录第一章 纵横捭阖 初试锋芒一、 名相之后二、 开国元勋三、 鱼复侯四、 萧鸾夺

南朝梁武帝萧衍 南朝梁武帝萧衍 痴迷于佛教致亡国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颇受统治者的喜爱。而南朝梁武帝对佛教的虔敬和崇信,用痴迷来形容也毫不为过。身为皇帝的他竟不惜亲自受戒,不吃肉、不近女色,长年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不仅如此,为了弘扬佛法,他潜心钻研佛经,亲自撰写了一部五十卷

梁武帝萧衍 萧衍为什么要出家?梁武帝萧衍为何三次出家

萧衍为什么要出家?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活了八十六岁,是仅次于乾隆的第二高

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怎么死的?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饿死在宫中

梁武帝怎么死的?南北朝时,佛教大盛,南朝梁武帝萧衍是位吃斋信佛、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他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所谓舍身,一是舍资财,即把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还有一种是舍自身,就是自愿加入寺庙为众僧服役

声明:《梁武帝萧衍与佛教 佛教不吃肉与梁武帝萧衍有何关系 梁武帝萧衍吃肉》为网友眼幕半度微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