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义县奉国寺 辽宁义县 奉国寺 建筑篇

辽宁义县 奉国寺 建筑篇

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四五岁,一进到二十多米高黑咕隆咚的大殿里,看到七尊七米多高的大佛夜隐没在黑暗中吓得我差点尿了裤子,立刻吓得跑了出来,始终没敢再进大殿一步。那一年门票3块

第二次去的时候上初中开始对古建筑发生好感,但只是好感,很多地方根本看不明白。那一年门票10块

第三次去的时候上高中,对古建开始有了肤浅的了解,当时自己还带了一个装胶卷的傻瓜相机,可是那时面对结构复杂的大雄殿和殿内精美绝伦的23尊辽代彩塑,仍然是一头雾水。那年门票20块

这回是第四次去了。门票五十块

作图题:绘制出门票价格与实践的函数图象,并根据图象推导出20年后门票价格是多少?

奉国寺,初名咸熙寺建于辽开泰九年(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历1022年金代改称奉国寺。

内山门,清代建的,外山门是89年代盖的假古董。

在元至正十五年(公历1355年)的《大奉国寺田庄记》说:“义州大奉国寺,七佛殿九间、后法堂九间、正观音阁、东三乘阁、西弥陀阁、四贤圣洞一百二十间、伽蓝堂一座、前山门五间、东斋堂七间、东僧房十间、正方丈三问、正厨房五间、南厨房四间、小厨房两间、井一眼。。。法堂后院子十二处。。。仓后园子一处。。。南街长安店一处。。。寺西浴房一处、正房三间、平房两间、井一眼。”

这个规模别说是在当时尚不算发达的辽西,就是拿到当年繁华的中原地区,也算是座大庙了。

但到了三十年代梁思成他们考察奉国寺的时候,情况就变成了,面阔一开间硬山山门一座建于清代,四柱三楼庑殿顶木牌楼一座建于清代,面阔五间歇山单檐无量殿一座建于清代,九开间庑殿大殿一座建于辽代。五开间硬山禅房两间建于清代。

可见几百年间奉国寺缩水了多少。


现在人们之所以还称奉国寺为国宝就是因为,奉国寺里还留下了一座辽代原物,就是大雄殿。

奉国寺大雄殿,其构架基本是辽开泰九年建庙时候的原件,解放后历次大修换掉了一些损坏严重的构建,但大部分还是老东西。直到今天你仍然可以在一些梁上看到元代的飞天彩画,可见构建的年代之老。

奉国寺大雄殿之所以牛逼主要是因为四点。一是岁数比较大,比营造法式成书还早了将近80年。二是规模大,中国现存的这些古建筑里头,单体建筑规模比奉国寺大雄殿还大的,可能就是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明长陵的正殿和北京的太庙了。除此之外基本上没了。第三就是彩塑了,很多地方那个大殿虽然还在,是北宋的或者金代的原物,但里面的彩塑不是丢了就是后来补上去的,不是原装,但咱义县这个大殿,不但大殿是原装,里面从佛爷到天王,大小23尊彩塑一律是辽代原装。第四点是彩塑的体积大,佛前的胁侍菩萨,身高在两米以上,两边值班的天王身高在3米以上,殿内的大佛,算上莲花座身高可达到8米。

奉国寺大雄殿,面阔九间,进身五间。斗拱用双超爽下昂,十架椽(也就是十一檩)单檐庑殿顶,用一等材。高24米,长55米,宽33米。就这套指标拿到清代乾隆年间也得是皇家才修的起,就是拿到现代,没几千万也够呛能下的来。所以你就知道在将近一千年前的辽代,这个工程绝对是皇家出资才修的起来,单靠民间是根本没戏的事。更何况当年修奉国寺的时候,也不止这一座大殿,好像还有山门一座,佛堂一座,观音阁一座,弥陀阁一座,三乘阁一座,后法堂一座。我现在也没想明白当年辽圣宗干嘛要修这个大个工程,据说是为他妈妈太后萧绰修的,这老太太是不是跟西太后似的,喜欢大工程。

很多材料上说,奉国寺大雄殿已经达到了古代建筑能达到的极限。这个说法其实不为过,在公元11世纪,建造这么大的一座殿宇,基本上就相当于今天咱们盖一座体育场,还得按照全运会的标准盖。



这张照片显着大殿不是很大,但你要知道照片中大殿底下的台基,也就是那个砖台子的高度是3米。




这是大殿的斗拱,用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双超双下昂。这基本上也是那个时代最高级的斗拱了。补间辅作于柱头辅作看上去很相似,这其实正是营造法式的一个特点。其实这座大殿的建成年代已经距离营造法式成书的年代很近。而法式中所记载的建造手段应该是在其书出版之前各种已然存在的方法的总结,所以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可以作为解读营造法式的一把金钥匙。





上面这三幅是转角辅作。







这张式大殿的柱基,据说这个纹样叫恵草纹,应该是辽代的原物。



大家可以通过上面这两幅照片看到大殿的门窗隔扇。我个人认为这种隔扇非常接近清代官式的做法,应该不是辽代原构,甚至不是梁思成30年代考察时的原貌,极有可能是解放后大修的结果。因为我在一本书里有幸看到了三十年代梁思成考察大佛寺时拍摄的两张照片,在一张照片中,斗拱的下面明显是有气窗的,但现在的大雄殿任何斗拱下面都没有气窗,这很说明问题。

辽宁义县奉国寺 辽宁义县 奉国寺 建筑篇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从百度贴吧上找到的,据留言可知是1972年在大佛寺拍的。大家注意,照片后面那扇门的两边竟然是棂窗!根据后面那扇门的高度,作为背景的殿宇是大雄殿无疑。但现在整座大殿根本看不到棂窗的影子。这些情况都在说明解放后的几次大修中,修缮方严重破坏了大殿的原貌,甚至把一些原本具有显著明代之前特点的东西都给拆了。

此外,我在一本出版于1991年的宣传小册子上找到了这段话“其中前坎墙上明代画的十八罗汉壁画于一九八四年修缮时已全部揭取,恢复了原来的装修”这句话铁证如山的说明在1984年的这次大修中,修缮方竟然把大殿前面的明代砍墙尽数拆除,以至于上面的壁画都被揭取了下来,可见这次大修根本就是二次破坏。

我觉很多东西就因该尊重历史,修缮方的最初目的是想把大殿恢复到辽代的原貌,但我觉得这种尝试是相当拙劣的,是相当不尊重历史的。辽代的的东西已然消失了就让他消失好了,既然辽代的消失了,明代的东西就是历史,干嘛一定要拆毁呢?更何况,有关奉国寺大雄殿的历史文献本身就少得可怜。你怎么就知道辽代的时候那个地方就是门窗隔扇而不是一道坎墙呢?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方式真是可笑之极。


这个书大雄殿的螭吻,像辽代的吧?什么叫像辽代的?根本就是从蓟县独乐寺抄袭来的。

这个就是大雄殿内部的构架了。庑殿推山本来就复杂,这个多达十一檩的推山简直就是复杂的有如高等数学了。以我目前这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我根本就看不明白,要是看明白了,清华大学就该请我去作叫兽了。但我还是看出了点门道——大殿使用了减柱法。这么大的殿堂竟然敢使用减柱法,确实够大胆。但这个方法基本上失败了,因为大殿内有一排后来清代立起来的柱子,把原来应该立而没立的柱子全都补上了。不然估计大殿早踏了。



大家看,前面那两根小柱子明显比后面那根大柱子要细,这两根带雀潜的小柱子就是后来补上的。在辽代刚建成的时候,这中间是不存在这两根柱子的,上面那一堆的东西完全靠底下那根大陀支撑着,看着就悬。


这张是大殿侧面,看着很大吧。

这匾是清代的,据说可能是乾隆的御笔

这块匾也是清代的,应该是乾隆年间的。











上面这一堆都是清代兴建的其他的一些建筑,恩,看起来就逊色不少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9751/215273249252.html

更多阅读

西夏国寺 西夏国寺门票

上一篇说到俺从丹霞景区回到了张掖市内,此时才下午3点,时间尚有富裕,正好还够我去张掖的大佛寺转上一圈。张掖的大佛寺是一座典型的西夏国的寺庙,所以又称之为“西夏国寺”,其距今已然有900多年的历史了。类似这种寺庙我从未到访过,却是好

西安大兴善寺 西安大雁塔喷泉时间

远远望去,大兴善寺的庙门金碧辉煌,气势不凡,不愧为皇家寺院。大兴善寺位於陕西省西安市城南,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被国务院确立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始建於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在兴建都会大兴城(今

福建福鼎:资国寺

离开北涧桥后,我们一路直奔福鼎,一个多小时后到达福鼎市区。头驴去买第二天回厦的火车票。这时我的膝盖已经不仅痛,而且开始火辣辣的发烫。我想无论如何今晚一定要处理伤口,不然要是破伤风就惨了,因为从小就知道那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

主妇探店 护国寺小吃一条街 护国寺小吃店

【资料背景】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曾对寺庙大加

声明:《辽宁义县奉国寺 辽宁义县 奉国寺 建筑篇》为网友老衲善解人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