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之道 | 曾国藩,隐秘的慈善家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于慈善,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方式和态度。

咸丰十一年,已是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决定把总督府移到安庆,在路上,遇到数十位行乞的灾民,这时随行的师爷急忙向曾国藩汇报。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之道 | 曾国藩,隐秘的慈善家

本以为曾国藩会停车走下来赠与他们一些银两,或者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师爷没想到的是曾国藩只是打量了他们几眼,马车径直地从这群灾民身边走开了,直到灾民从视线中消失,曾国藩也没有一点施舍的意思。师爷心底感到非常疑惑,心中喃喃道:名满天下的两江总督怎会是一位铁石心肠,没有一点同情心的人?

正当师爷对曾国藩的举动感到十分失望的时候,曾国藩突然示意车夫停止前进,然后把紧跟在后面的衙役叫到了自己面前,吩咐衙役赶快脱掉官服,换上一身商人的衣服,接着把自己临行前预备的干粮和二十两银子交给这名衙役,嘱咐说,若他们问起,你们就说只是路过此处的商人,切不可说是我曾国藩捐助的。

同治六年正月,曾国藩遇到了遭遇水灾后的老百姓,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关于做慈善,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话:“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也就是说经常做好事让人快乐,不让别人知道。他一生中如是践行。

?曾国藩日记影印版(同治六年正月十三日)

? 核心提要:因每人给钱一百,以答该僧之意,又另发钱十五千,分给各难民。

◆施舍水灾难民 ◆

咸丰八年正月,曾国藩在给九弟国荃的信中,明确不赞成泛爱博施、沽名钓誉的为善之举。他认为善事只在三种情况做才适宜:一为济急,二为随缘,三为目击。否则有沽名之嫌。

另外,曾氏也反对以公款作为私人善款来救济别人,即便这个善款是为了公事,比如说从军饷中拨一部分钱出来为自己的家乡铺路架桥。他认为这样做也不合适。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曾氏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二十两银子来救济亲眼所见的饥民难民。

曾氏是不是小气了?说实在话,曾氏以节俭出名,他的银钱出手,无论是对己、对家人,还是对别人,都不是很大方,这大概是他对物质不太看重。当然,这次施舍,若拿四十两、六十两,甚至一百两,曾氏也应该拿得出,但他只拿出二十两。这就是曾氏,一个可能被人视为小气的曾氏。但我们能够理解他。

一个地方遇到大的灾难,最大最及时的帮助,应该来自政府,而最长久最根本的解决,还得靠自己。此时的曾氏,是以个人身份出现的,并不代表政府。所以,他既不能提供最大的帮助,更不能给予根本的解决。他只是随缘而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9951/65022462350.html

更多阅读

曾国藩的管理方略 曾国藩的管理之道

  曾国藩作为清朝的一代名臣,生前所获荣誉无数,身后也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如毛泽东、张瑞敏。我这段时间读曾国藩传,对曾国藩的做人、做事、做官的智慧甚为感慨。他的很多智慧在现代的管理工作中还非常的实用,在此归纳了8点与大家分享

李东生:你真的懂得曾国藩的用人之道吗?

“左手曾国藩,右手韦尔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李东生在业界是一个好读书之人,有“曾国藩与韦尔奇综合体”之美誉。李东生读曾国藩,是学他的用人与为人之道;读韦尔奇,则是学习对方的管理技巧。   李东生对曾国藩近乎顶礼膜拜,特别是对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关于为人处世之道的名言

1、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 冯雪峰2、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 爱因斯坦3、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 德谟克里特4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十三条为人处世之道

十三条为人处世之道一、要想有朋友,就应该能为他人着想,从自我做起。二、人们最大的需求是被他人需要,在与人相处时要注意尊重对方,使对方觉得自己被人需要。三、善良是最高尚的品德,一个人不可能爱所有的人,但应该善待每个人。四、不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在QQ空间狂被转发为人处世之道

   一老板玩小三玩腻,而小三渐渐大龄,逼婚不成索要千万赔偿。老板原想杀人灭口,后财务总监献计:以提高文化水平为由,由老板出资十万元,让小三上了EMBA班。班上老板如云,小三一下迷倒了全班男生。没两个月,小三就不理老板了。  案

声明:《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之道 | 曾国藩,隐秘的慈善家》为网友锝癡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