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探寻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关联的关系

  阐释学是由19世纪德国哲学家F.E.D.施莱尔马赫和W.狄尔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创的,下面是一篇主要论述了探寻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关联关系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 要】现代解释学的开创者是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M.海德格尔,他使解释学由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转变为一种哲学,并发展成为哲学解释学。在国内,强制阐释论是由学者张江提出的,本文研究“强制阐释论”,探究“话语转换”、“硬性镶嵌”、“词语贴附”、“溯及既往”的深层次含义,顺应“‘本体阐释’以文本的自在性为依据”的依据,探寻“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强制阐释,本体阐释,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关联

  前言

  施莱尔马赫致力于圣经释义学中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有关正确理解和避免误解的普遍性理论,使神学的解释成为普遍解释理论的一种具体运用。狄尔泰被看作是西方传统解释学的集大成者,他仿效为自然科学奠定哲学基础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作为“历史理性批判”的解释学。他所关心的中心课题是:处于具体历史情境中的解释学如何能对其他历史性的表现进行客观的理解。

  现代解释学的开创者是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M.海德格尔,他把传统解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性质的研究转变为本体论性质的研究,从而使解释学由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转变为一种哲学,并发展成为哲学解释学。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的分析达到对一般“存在”的理解,并把理解作为一种本体论的活动。他提出了“解释学循环”这一著名理论,认为解释者对被解释对象的“认识预期”是待解释的意义的一个部分,理解活动的完成因而依赖于理解的“前结构”,即一组在理解之前业已存在的决定理解的因素。

  在国内,强制阐释论被学界广泛知晓始于2014年8月的“开封年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是由学者张江提出的,虽然这并非会议的勘定议题,但在很多小组会议上,关于强制阐释论以及西方理论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1、“强制阐释”到“本体阐释”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当代学者应该用怎样的眼光审视当代西方文论?如何重建当代文论?基于多年潜心贯注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对当代西方文论的正当性提出了有力质疑。他认为,“强制阐释”是当代西方文论的基本特征和重大缺陷。他提出“本体阐释”的建构思路,超越“强制阐释”的局限,勾划了重建当代文论的有效路径。文论的研究源于文学又高于文学,“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关联”的研究是文学文论研究的一部分。

  17世纪的哲人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从广义上讲,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所有异质文化间的文学翻译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误读。因此,对文学翻译中“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关联”的研究,在文学翻译理论研究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关联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关联研究引起了翻译界的极大重视,翻译研究从探讨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转向从文化层面去审视和考察翻译,翻译被看作两种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翻译活动中的文化转向越来越受到译界的重视,外国文学翻译中,文化信息是否得到了准确传递;中国文学翻译中,文化信息能否通过语码转换被读者接受;杜绝出现或者极少出现“文化误读”也逐渐成为学者们在研究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化关联方面的主要议题。

  3、探究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关联的关系意义

  学者们对“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关联”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种研究对加强异质文化交流、增进文化之间的对话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有助于揭示不同文化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在跨文化文学对话中,外国文学是怎样通过本土文化的“过滤而传播和产生影响的”中国文学是怎样通过语码转换把中国的本土文化传播出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文学翻译的“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关联”现象进行研究,是文学翻译界一个极为紧迫的研究课题。

  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因此,伴随着世界各国及各民族之间频繁的交流往来,文化与语言间的联系和碰撞也越来越多。研究“强制阐释论”,探究“话语转换”、“硬性镶嵌”、“词语贴附”、“溯及既往”的深层次含义,顺应“‘本体阐释’以文本的自在性为依据”的依据,探寻“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的关联”是文学翻译急需解决的议题。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探寻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关联的关系

  总而言之,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既要使得译文能够体现中国文化艺术和语言创作的水准,也要使得译文自然流畅,具有较大的可读性。只有将无形的文化资源通过有效的方式加以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文化思想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才能够为海外读者所认同和接受,从而对其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江.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兼及中国文论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14(5).

  [2]张江.强制阐释论[J].文艺争鸣,2014(12):7-20.

  [3]White,Hayden,“The Absurdist Momentin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In Murray Krieger&L.S.Dembo eds., Directions for Criticism,Structuralism and Its Ternatives,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77, p.107[J].

  [4]Derrida,Jacques,“The Time Of a Thesis:Punctuations,”In Alan Montefiore eds.,Philosophy in France Today,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p.45[J].

  [5]李彦明.反思与重构‘强制阐释论’理论研讨会综述[J].文艺争鸣,2015(8):90.

  [6][加拿大]艾丽丝・门罗.逃离[M].李文俊,译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第1版(2009年7月1日).

  [7]汪晓莉.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介[J].外语教学,2015(4):102-10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9951/67086199921.html

更多阅读

樊正伦讲座: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樊正伦讲座中医文化与养生之调情志健康之路 健康大讲堂【情绪与养生】说到养生,很多朋友马上就会想到比如说吃些什么对自己特别好,或者进补什么样的药物对自己好。可能很多人往往忽略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的心情,人有喜怒哀乐、七情

语境与文化的关系 PPP语境下的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

     政府所面临的挑战与所要做的改变有很多,但放在具体的PPP治理过程中,无论是前期公共服务项目运作的考察、还具体合作对象的选择、规则制定与监管过程,都离不开良好和富有弹性的合同。合同是PPP治理的关键所在,也是政府职责所应

世界网民看待中国数学 我是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

  文/胡鞍钢  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就预言,“进入21世纪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 。过去30年中国已经对世界做出了“三大贡献”,即经济增长贡献、贸易增长贡献、减少贫困贡献;今后30年中国将对世界做出“三大新贡献”,即绿色

华为企业文化手册 华为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华为的企业家以其特有的远见卓识,从华为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意精心培育华为企业文化,并自觉地将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注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文化与管理的关

声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探寻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关联的关系》为网友繁华已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