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方立华 叶永清)日前,“2015旅游业最美中国榜”在“第三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延边)论坛”上正式发布。安徽黄山风景区成功入围“2015旅游业最美中国榜”,成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一。
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四季景色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
“峰奇石奇松更奇,飞水飞山亦飞。”景区内的1019个物质类景观资源中,壮美与秀美的万千风姿,整体构成了黄山“该静却动、该动却静”的巨幅长卷,赋予了黄山神奇的魅力,塑造了永恒的灵性。
400年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登上了“彩泼莲花”的黄山最高峰,“狂叫欲舞”之后,为黄山写下千古传颂的广告词:“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在这里,我们的资本就是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黄山高瞻远瞩的指示,不仅是对黄山的关爱,也是对中国遗产地保护的指示,是对世界遗产地、对人类文明的共同呵护。
2000年,中国20多个世界遗产地代表推选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在黄山市体育馆正式向世界宣读《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跨世纪联合宣言》。这是自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世界遗产地的首次宣言。
30多年来,黄山管理部门牢记伟人的嘱托,认真恪守《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严格执行“量身定做”两个法规和规章,以山为椽笔,书写了一篇地质遗产保护与管理皇皇巨作。
多少年来,黄山管委会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职工退了一批又一批,但森林防火的接力棒始终在一棒一棒地往下传。通过探索与实践,率先在国内同类景区中实行定点吸烟、用火证审批制度、全山室外禁烟、全山禁燃禁放、“全山,全员,全年”森林防火、森林防火“一票否决”等措施和办法。现在,黄山已连续实现了35年无森林火灾的目标。

从1983年开始,黄山风景区对迎客松实行专人全天候守护,30年来,19位守松人接力特护。此后又将黑虎松列为特级护理范围。立地环境、生长状况和树种习性不同,列入世界遗产的54株重点古树名木的应急保护方案也不尽相同,这就是“一树一策”、“一树一档”。经过科学有效的保护,古树名木特别是一些高龄、超龄的古树,再现了往日的生机。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称为“松树的癌症”。中央到省市领导都很重视松材线虫防控工作,景区主要负责人每年都要在全山干部职工大会上特别强调:哪个单位把松木调入景区,哪个单位一把手就准备换人。从1982年松材线虫病传入我国起,黄山就开始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2004年,国家投资6190万元,建成了一条宽4公里、长100公里环黄山生物隔离带;近来年,又投入9587万元实施了以保护黄山松为内容的“黄山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建设项目”,有效阻止了松材线虫害传入景区。
受“海洋休渔期”和“封山育林”的启发,黄山管理者和资源保护专家们提出了景区“轮休”的大胆设想,于上世纪90年代封闭始信峰,在国内首创景点“轮休”,有效恢复受损林木植被,改善“疲劳”景区的生态环境。今年,黄山承担主编工作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山岳型旅游景区清洁服务规范》已发布。
建立“预测、预约、预报”调控机制,核定日最大容量。通过综合整治、绿化美化、水土保持、地质灾害治理、封闭轮休等一系列措施,景区的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70年代的56%提高到现在的84.7%,植被覆盖率则达到了93%。
近些年来,景区通过不断探索和大量实践,出台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如改变燃料结构、车辆统一换乘、外迁办公和生活区、净菜净物上山、垃圾洗涤下山、开发绿色环保旅游纪念品,运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创建“绿色饭店”等;景区空气负氧离子瞬间峰值达到26.7万个,pm2.5日均浓度最小值为2微克/立方米。
坚持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并重的原则。修缮了一批古建筑,公布了首批41处重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出台了《黄山风景区文物保护暂行规定》。加强地质科普教育,兴建地质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声、光、电手段、4D影片以及地质标本向游客展示黄山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和美学价值;新编“导游知识读本”,出版《黄山植物》、《黄山珍稀植物》、《黄山野生动物》等书籍。
从2004年起,黄山风景区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提取10%作为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实施遗产保护类项目。以“十一五”为例,5年内累计投入遗产保护资金7亿多元,遗产保护经费年均增长30%,增幅高于景区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
加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和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权威的保护和旅游组织,不仅仅是旅游发展工作的需要,更重要是开展保护管理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
2011年底,黄山作为亚洲的唯一代表,跻身首批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试验区。黄山探索实践的“环境影响最小化、经济产出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游览体验最佳化”理念,成为《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在全球将旅游视为“人类最高与最深层愿望”的今天,黄山又率先展纸磨墨,奋力谱写可持续发展的诗篇。先后荣膺梅利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实验区、全球旅游目的地管理奖等多项国际荣誉。
亲身游历黄山后,时任世界旅游组织副秘书长瑞法博士毫不吝惜赞美之词:“我们将向全世界的组织成员推广‘黄山经验’,告诉他们黄山是如何做的,是如何将保护和开发协调好的!”
2015年6月28日,京福高铁全线贯通,数十对高铁动车经停黄山,各地游客可以快速抵达黄山,大大缩短了游客旅途时程,拉长了游览体验时间,黄山真正步入“快旅慢游”时代,实现了小平同志“将来要能开快车”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