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 朱元璋屠戮功臣 朱元璋“屠戮湖南”是真的吗?为何如此?

浏阳有很多关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说和遗迹,有传其曾在金刚石霜寺当过和尚的,有说其在大围山斩断龙脉的,还有人说金刚太子湖是以其太子驾临而得名的(另一说为唐僖宗太子)。总之,众说纷纭,不论真假,皆成典故,皆成名胜,且笑而品之。然近闻老朱血洗浏阳者,顿觉此事可大可小,有必要弄个明白。

众说纷纭的民间传说

关于朱元璋血洗浏阳有多个版本:一是朱元璋为了报复浏阳人支持陈友谅,下令血洗浏阳。二是刘伯温看天象说浏阳三百年后将要出天子,。朱元璋为保其万世江山,遂开杀戒,诛灭全城;三是传说当年老朱在浏阳行乞,由于偷了人的红薯,被人暴打,发誓当皇帝血洗浏阳;四是传说朱元璋当皇帝后,他的各派系纷纷前往南京向他庆贺。他疲于应付,因而下令各路人马要按顺序依次进京。当他听说有队人马到长沙时,便下令“歇息三天”,不料被误传为“血洗三天”(另一说为“街杀”误传为“皆杀”)

种种传言看似逼真,然而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其中漏洞。首先,如果说朱元璋因为浏阳人支持过陈友谅就杀掉全县百姓,那么江西人命运似乎会更惨,因为朱元璋跟陈友谅鏖战鄱阳湖时,陈友谅得到当地人的大力支持。事实上,朱元璋称帝以后,虽然打击报复过江西人,不过报复的方法,不是大开杀戒,而是加征赋税,使得江西百姓纷纷逃离,涌入邻近的湖广一代,不仅是浏阳,整个湖广都有大量江西人定居,成了“江西填湖广”移民史的一部分。浏阳亦是如此。史载浏阳正常年份征粮四万石,朱元璋即位后将征粮数额增加一倍达到八万石。

其次,因为风水问题而杀光全城更是荒唐,似乎只有在戏剧中才能看到;至于朱元璋行乞时在浏阳遭侮辱而发誓杀光浏阳人,似乎夸大了朱元璋的暴虐和狭隘,想他行乞多年,受辱怕也不是只有一次,更何况因为被人打,就杀光整个县,也太不可思议了。至于误传旨意而开杀戒,恐怕是后人“善意”的猜测:赶着登基的皇帝下这样的命令本来就有悖常理,他的部下就算没有脑子,也得想想当年常遇春杀降的后果。既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老朱下令血洗,也就只能将“有意”说成“无意”吧。

由此看来,所谓纯属传说,不但缺乏可靠文献资料的佐证,就连传说本身也版本众多,经不起推敲。

那么朱元璋血洗浏阳之说为何流传甚广呢?这恐怕跟世人凡事寻根究底有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朱元璋血洗浏阳”不过是人们给既定的事实找的一个原因而已。这个既定的事实就是土着浏阳人所剩无几,当代浏阳人是江西、广东等地移民组成以及浏阳“十里不同音”、浏阳方言与湖南其他地区方言的巨大差异。这些足以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都是方言惹的祸?

方言还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不仅能反映出一方人的性格,还能帮助人们追根溯源,辨别亲疏。

湖南人谁不知道“江西老表”?一提到江西老表就扯出江西填湖广的的往事,浏阳人在外地常常被问及有关江西问题,起因往往是浏阳的方言。

“浏阳话怎么跟湖南其他地方的话差别这么大?”

“因为浏阳话是赣语的一种”

“为什么浏阳人讲江西话?”

“因为很多浏阳人是从江西迁过来的。”

“原来的浏阳人哪里去了?”

“被杀掉了。”

“什么时候?”

“有好几次吧。”

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 朱元璋屠戮功臣 朱元璋“屠戮湖南”是真的吗?为何如此?

“是不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天下,浏阳人帮了陈友谅,所以……”

“嗯,是的。”

“听说浏阳历史上遭受过几次屠杀?”

“是的,几乎死绝了。”

“啊,什么时候的事?”

“朱元璋的时候。”

“听说浏阳人是从江西移民过来的?”

“对啊,我们家祖上就是从南昌迁徙过来的,那时不是朱元璋血洗浏阳嘛,浏阳本地人都那个了。”

以上就是身处外地的浏阳人经常会碰到的谈话,说也奇怪,朱元璋血洗浏阳的说法在浏阳以外的地方流传甚广,在本地却很少听说。笔者是土生土长的浏阳人,也是离开家乡之后,才知道有“朱元璋血洗浏阳”一说,此前虽听过浏阳人历史上惨遭灭绝的横祸,然而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却没人讲得清楚,而可靠的文献、实物资料,实在少得可怜,寻求答案无果。反而是到了外地之后,从他人口中知道了以上一些说法。其中朱元璋因浏阳人帮助陈友谅而报复这一传言成了浏阳人跟外地人解释的最好材料:本来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既然别人那里有了答案,而这个答案在所有答案中又看似最合情合理,也就当真了,随着传言流传愈广,越来越多的人以为找到了久违的答案,于是默认这个说法。

事实就是如此,当有人问浏阳人是否相信“朱元璋血洗浏阳”时,相信的人的理由大都是“应该有吧,不然怎么解释浏阳人都是从江西、广东迁过来的?”浏阳“十里不同音”就是明证。

“为什么浏阳话与长株潭差别那么大呢?这好像能从一个侧面映证这个提法。”还有人将蒙元跑马圈地,血洗浏阳城的“事迹”“张冠李戴,加到朱元璋的头上。”

无辜的罪魁祸首?

语言的多样性源于移民来源的复杂,而移民城市形成原因则是建立在土着居民大量消亡的前提上。为什么土着浏阳人所剩无几,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找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朱元璋因报复而下令“血洗浏阳”系属传言,但浏阳人遭受灭顶之灾与朱元璋有着莫大的关联。众所周知,陈友谅系湖北沔阳(今湖北洪湖)人,与朱元璋争天下时,双方长期在今湖南湖北江西一带打拉锯战。乱世之中,不少土着浏阳人为避战乱,背井离乡,加上战死、疫病、逃避税赋和劳役,隐瞒人口不报,朱元璋军队对汉军残余的清剿,几经折腾,浏阳境内”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另外,因浏阳人民曾助陈友谅粮饷,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迁怒于浏阳人民,将浏阳田赋加倍科征,百姓不堪重负,相继外迁。以上种种,促使土着浏阳人“逃散丧亡,抛荒不知凡几”。战争结束后,洪武不得不征调大批江西百姓到浏阳安家落户。

至于浏阳人为什么以江西移民居多,则不难解释。一是如上所述,江西在朱陈之争处于前沿阵地,百姓不堪战乱,四下逃散,有一部分逃到浏阳,据浏阳于氏族谱记载:“始祖元成公,后唐同光2年(924)自洪州南昌丰城瓦子湾偕兄元湘公宦游来楚之武陵(今常德)……六世贤臣,字祥钦,赠光禄大夫,适元季陈友谅之乱,各省居民纷纷避寇,公挈其眷属由江西徙浏阳。”二是朱元璋登基后发现湖广人口稀少,使江西人迁往填补,即历史上着名的“江西填湖广”。战乱后的浏阳地广人稀,需要移民来填补,而浏阳毗邻江西,江西移民就成了最大来源。

可见,土着浏阳人大量伤亡、当代浏阳人以江西移民后裔居多,与朱元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这些都只能说明浏阳方言的复杂以及跟赣语的渊源,却不能作为朱元璋血洗浏阳的证据。

综上所述,由于浏阳移民城市的身份和浏阳方言复杂性,促使人们寻找一个答案,在文献资料欠缺的情况下,民间传言便填补了这一空白。这种传言越传越广,许多人就信以为真。既然传言都与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有关,而朱得胜,他的名字就代表了一个时代,加上以讹传讹,“朱元璋的时候”变成了“朱元璋”,故得朱元璋血洗之“被杀掉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朱元璋无心血洗浏阳,却参加造成了与血洗相似的结果。如此看来,朱元璋被加上“血洗”的罪名的确是受了冤枉,但将此与他给浏阳人民造成的的苦难相比,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只是历史真相大于天,该批判的要批判,该正名的还是要正名。

别的不论,就说800年间两次惨遭灭绝(据《浏阳县志》《长沙府志》载,宋末元初,由于遭到强烈的抵抗,蒙古军自潭州(今长沙)开始,对浏阳进行过大屠杀。)就足以令人扼腕悲叹!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朱元璋“屠戮湖南”是真的吗?为何如此?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0151/251494741036.html

更多阅读

刘邦杀了多少功臣? 刘邦杀的功臣

开国皇帝杀功臣,似乎成了惯例,然而历史上主要的朝代中,真正杀功臣的皇帝只有两个:刘邦和朱元璋。说起来也很巧,他们都是布衣出身。刘邦杀的第一个功臣,也是大家说得最多的韩信。韩信原本是齐王,后来改为楚王。在他当楚王的时候有人告他谋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 功臣难题

     对功臣的取舍两难  “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淘汰功臣的过程。”  说这话需要勇气,因为它残酷、理性、不近人情乃至于伤人心,但确实是大实话。  不淘汰不称职的人,企业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这是外部的残酷决定了内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 创业功臣谁该被杀?

关于创业功臣居功自傲,倚老卖老的现象,我们先来追溯一下根源。企业在经过创业初期,走向平稳发展的阶段后。可能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内部控制。    这时的老板会发现在创业初立过功的老员工开始牛B哄哄 ,新员工开始对此怨声载道。新老

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 徐达

徐达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明朝政府为肃清漠北故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统一战争。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放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并多次举兵南犯,以图复辟,均被明军击败。元

刘邦为什么杀功臣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刘邦成功后为什么杀功臣

刘邦登基称帝时封了七个异性王,但到头来都被刘邦接二连三的给杀掉了。对于这些与他同生共死同闯天下的“好兄弟”,一代帝王为何会下如此杀手?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

声明:《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 朱元璋屠戮功臣 朱元璋“屠戮湖南”是真的吗?为何如此?》为网友知足常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