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诸葛亮
郭嘉和诸葛亮均是三国时代传奇谋士。而历史评价不同。虽然历史上对诸葛亮的评价显然多于郭嘉,但郭嘉的才能却无法埋没,特别是曹操成就大业,屡次征战胜利均归功于郭嘉的奇谋部署。
诸葛亮图片
曹操历史上被称为枭雄,胆识过人,雄才韬略,刘备以德闻名,忠厚待人,郭嘉和诸葛亮各随其主,也能看出两者性格作风不同。
郭嘉(170-207),颍川今河南人,比诸葛亮早出生十多年,于三十八岁病死曹操营中。东汉末年在袁绍部下,后跟随曹操,是辅佐曹操平定中原的重要人物。曹操称之为奇佐。郭嘉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辅佐曹操对抗袁绍,征战东吴。曹操对战吕布,最后郭嘉献计,不撤军坚持再战,战而必胜,曹操征战袁谭袁尚,连赢准备再战,郭嘉却主张撤军,不需费兵力,坐等其内乱。曹操征战袁绍,征战乌丸,郭嘉的献计都是正确的。特别是乌丸之战更显出郭嘉的军事天分。可惜体弱多病,年终三十八病死军中。
郭嘉的谋略,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奇,险,狠,赌徒思维,和诸葛亮的显然不同,相比之下,郭嘉奇于军事谋断,而诸葛亮更擅长连结人心,谋识部署,稳中取胜,对于六年征战而不胜,也暴露出其军事上的不够决断。
两人各在其阵营对抗的敌军力量也不同。曹操东汉末年时实力不强,对抗吕布,剿灭袁绍部队,都属于积弱对强敌,然贵在郭嘉神机妙算,曹操敢于用听从郭嘉用上险招,最终为统一北方的打下了基础。刘备能屈能伸,礼贤下士,诸葛亮善用外交,纵横连结,取得赤壁胜利,之后收服的就是声势不大的南方少数民族。单从军事上来讲,郭嘉谋策的几场战役略胜诸葛亮一筹。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郭嘉帮助曹操的时候,曹操从一个很小的军阀一举统一北方,成长为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豪强;诸葛亮一生辅佐刘备,从小沛战将二人,兵士两千起家,最终拥有川蜀大片肥沃的土地,终于能够和曹操相匹敌。无论是郭嘉还是诸葛亮,在两大势力集团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诸葛亮剧照
天妒英才。郭嘉在事业的高峰期,人生的大好年华就去世了。自从郭嘉去世,北方的曹操集团的扩张之路就显得漫长曲折,最后终于兵败赤壁,终其曹操一生再也没有实力出兵南下,统一中国了。因此在赤壁之后,曹操长叹,加入郭嘉现在还活着的话,我怎么会有今天的大祸呢。可见郭嘉的重要性,以及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郭嘉的能力出众无人能及了,虽然当时曹操军中有荀彧和程昱等出众的谋士,但是曹操唯独推崇郭嘉。
天降大任于诸葛亮,因此诸葛亮才接受刘备邀请,出山辅佐刘备。从被人打的到处跑,常常寄人篱下,妻离子散兄弟失联到独霸一方,称王称帝,诸葛亮功不可没。在刘备临死之际,还嘱托诸葛亮说,如果自己的儿子刘禅无能,就让诸葛亮掌握朝政,一统天下。诸葛亮殚精竭虑,一心辅佐刘禅。后来诸葛亮一心想统一天下,六出祁山,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却永垂不朽。
历史没有如果,郭嘉英年早逝,和诸葛亮之间也没有过交锋,两人相处的环境以及服务对象差别都很大。因此,仅仅从两人的功绩来看,是没法比较谁更厉害的。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大智大慧,天文地理求仙问道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司马懿阴险狡诈,诡计连连。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相比,谁更厉害呢?
诸葛亮剧照
要比较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孰优孰劣,就先从二人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说起。司马懿先是在曹操手下默默无闻,因为在曹操帐下有郭嘉、荀彧和荀攸等谋士,武有曹洪、曹仁、许褚、张辽、徐晃、于禁等一大票的名将,因此司马懿一直是籍籍无名。再来看诸葛亮,还没出山的时候就已经是名满天下,后来辅佐刘备,虽然刘备已经有了关张赵等大将,但是丝毫没有掩盖住诸葛亮的光辉。
因为曹操手下能人辈出,因此司马懿一直是默默无闻。直到曹操老得快不行了,手下大将谋士等死的也差不多的时候,司马懿才开始崭露头角。而诸葛亮一直作为刘备的得力助手,不但帮助刘备占有三分天下,而且在刘备军中的地位以及名望更高了。后来诸葛亮为了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六出祁山每次都是主动出击,只有第四次才出现被动防守的局面。虽然最后因种种原因北伐都最终失败,但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阵中,诸葛亮取得大部分的胜利。
最后,诸葛亮感觉自己时日不多,因此安排大军后撤,在临死之前,还是用妙计吓走了司马懿。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通过这些我们应该很清楚了吧。
诸葛亮名言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多发感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得住岁月洗礼的,就成了我们今天口耳相传的名言警句,在这点上,诸葛亮也不例外,虽然诸葛亮其人的赫赫功绩很大一部分显现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首先是汉末名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
诸葛亮剧照
而提起诸葛先生所说的名言警句,世人脑中浮现的,都是《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它是诸葛亮短暂的五十四年政治生涯的真实写照,但说到为人处世,诸葛亮自己所奉行的当是他曾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
其一,勿以身贵而贱人,它的大意是说,一个人立于世,不要肤浅的因为自己出身高贵或居处高位就轻贱了旁人。众所周知,诸葛亮出生显赫,但他并没有显示出一丝一毫的贵族子弟的做派,他躬耕南阳,隐居山野,粗茶淡饭同样自在无忧;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徐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君子立身于世的准则,他用一生在实践。
其二,勿以独见而为重,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要以大局为重。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为人处世,兼听方可集众人之长,纵观全局,做出审慎正确的决定,如果说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是这句话的正面佐证,那么也不难发现,从诸葛亮踏上政治舞台到他病逝五丈原,他的行事从未逾越此矩。
其三,勿以功能而失信,不能因为自己取得了成功或者有所成就就失去忠信诚实的品质。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唯有守住初心者,方能得始终。
诸葛亮舌战群儒
东汉末,曹操称霸中原,除了蜀汉刘备和东吴孙权无人能与之抗衡。曹操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面对这两块肥肉得慢慢来。所以,曹操打算先联合东吴孙权打败刘备。曹操写信给东吴商量此事。
诸葛亮剧照
孙权手下的大部分谋士见得了“便宜”,赶紧卖乖啊,都主张为了保住东吴江山投降曹操。然后,只有鲁肃一人看清了个中利害关系,他认为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才是明智之举。同时,鲁肃也知道自己是很难说服大家的。此时,刚好遇上了不谋而合的诸葛亮,所以,帮助诸葛亮引见了东吴的智囊团,这些人可不是的滥竽充数之辈,每个人都是学富五车之士。
素有“东吴第一谋士”的张昭首先出击:“听说你家老板请了你三次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如同得了麒麟才子一样能得天下,谁知连区区荆襄九郡拿不下,反而让曹操给拿下了。”
诸葛亮深知张昭在东吴中的水平,不能把他辩服,那么今天就等于白来。诸葛亮眼珠一动说:“不夺取荆襄九郡只是不忍抢同宗兄弟的地盘,现在驻兵于江夏,另有所图,是你这些普通人能看得懂的吗?有才能的人国家有难时勇于出谋划策,无能之辈只会龟缩投降。”
此言一出,张昭被说得羞愧无言。接着,又有一谋士说:“曹操坐拥百万大军,岂能不怕,莫逞强。”
诸葛亮嘴角一泯道:“刘备驻兵江夏乃等候东风之机,东吴兵强马壮,又有长江天险屏障,你们却劝自家主公俯首称臣,恐成天下笑柄”。
接着,先后又有七人被诸葛亮驳得哑口无言。诸葛亮此次舌战群儒,表明了蜀国联吴的决心,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
诸葛亮图片
下图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诸葛亮画像,他手持羽扇,髯须微动,双目恬静淡泊,一副仙风道骨,与世无争的模样。说起诸葛亮,就不得不提到三顾茅庐的故事。
诸葛亮画像
东汉末年,黄巾军作乱,生灵涂炭。此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中原,孙策雄踞东吴。汉室后裔刘备在官渡之战中战败,而他的谋士徐庶又被曹操用奸计招揽走,此时的刘备只能投靠刘表。
徐庶在离开刘备时,告诉刘备,隆重有个绝顶聪明之人,叫诸葛亮。得诸葛亮者得天下。失去徐庶,刘备很失望。在听到徐庶对诸葛亮的介绍之后,他欣喜异常。
第二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并随礼前往隆重求见诸葛亮。然而,非常不巧,诸葛亮刚好出去了。刘备再失望也只得返回住所。过了几天,刘备再次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往隆重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然而,这次还是没有遇到诸葛亮,他又一次出游了。张飞是个急性子,他觉得诸葛亮摆架子,就很不客气地喊着要回去。刘备无奈,就留下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诸葛亮才情的敬佩与欣赏,并希望他能够出山助他一臂之力,以挽救汉室天下。
时间再次一天天过去,刘备吃素三天,准备再次前往草庐请诸葛亮。关羽劝说:“兄长,这个诸葛亮也许只是虚有其名,并不一定就有真才实学,我想我们不必前往了。”张飞说:“兄长不必亲自前往,让我一个人去。如果他不来,我就用绳子把他绑来。”听了张飞的这番言论,刘备非常生气,把张飞大骂了一顿,骂完之后,带着俩兄弟第三次拜访草庐。
不料,这一次,诸葛亮却睡着了。刘备没有介怀,站在草庐外面,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被刘备礼贤下士感动了,邀他进草庐坐下相谈。诸葛亮与刘备在草庐之中大谈天下局势,刘备非常赞同诸葛亮的言论,对这个奇才势在必得。刘备的诚恳打动了诸葛亮,就决定择主刘备,全力辅佐他。
刘备最难得的不是慧眼识才,而是能够放下身段,礼贤下士,现代管理者也应该像刘备这样,才能招揽并留住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