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丁玲 沈从文与丁玲的关系 丁玲的作品有哪些

沈从文与丁玲

沈从文与丁玲都是现代作家代表人物,俩人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早年间,沈从文与丁玲是一对好朋友,俩人经常联络感情,如同兄妹般要好。沈从文得知丁玲与冯雪峰、胡也频的情感纠葛后,沈从文屡次为丁玲等人排忧解难。

沈从文丁玲照片

对丁玲而言,沈从文如同蓝颜知己般善解人意。加上俩人有共同繁荣文学追求,所有来往非常密切。几十年后,沈从文与丁玲反目成仇,很多人都很好奇,昔日一对密友,关系为何会闹得这么僵,俩人到底因为何事成为了仇人?时间在改变,人的思念和观念都会发生变化。后来,沈从文与丁玲的性格、信仰发生了变化,甚至,俩人的文学观念大相径庭,所以沈从文与丁玲反目成仇。沈从文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名为《记丁玲》,书中讲述了自己对丁玲与胡也频、冯雪峰之间的情感纠葛表示厌恶和反感。其中,还提到了丁玲对“左联”的态度,表达了自己身为旁观者,但是看不惯丁玲为人处世,甚至文学追求的态度。随后,丁玲发表了《也频与革命》一文,文章矛头直指沈从文是位胆小怕事的人,为人斤斤计较,是位典型的市侩人物。丁玲认为,自己最不能忍受沈从文站在旁观者角度上,对左翼革命者妄加评判和歪曲。其次,沈从文丑化了自己的形象。关于“丁沈之争”问题的核心在于,丁玲讨厌旁观者拿她的私生活开涮。所以,沈从文发表《记丁玲》后,丁玲立马给予了还击。

丁玲的婚姻

丁玲一生共有四段婚姻,每一段爱情都给丁玲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1924年,丁玲在北平认识了比自己小一岁的青年编辑胡也频。后来,丁玲认为自己命运多舛,在北平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便离开了北平。

丁玲胡也频

不久后,胡也频找到了丁玲,并向丁玲表白了爱意。丁玲被胡也频感动了,俩人迅速陷入了爱河。丁玲与胡也频日子清苦,但是俩人志同道合,又有感情做支撑,所以俩人非常幸福。1931年,时年29岁的胡也频被枪击,丁玲的婚姻也被击碎。

丁玲在北大教书时,认识了学日语的冯雪峰。丁玲被冯雪峰的见识和谈吐所折服,迅速地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此时,丁玲和胡也频仍在同居交往中,性格开朗地丁玲提出三人共同生活。胡也频和冯雪峰在三人关系中,非常纠葛,后来冯雪峰主动退出,丁玲重新回到了胡也频身边。胡也频去世后,史沫特莱采访丁玲时,冯达做了史沫特莱的翻译。随后,丁玲和冯达坠入爱河,俩人于1931年开始了同居生活,随后开始了婚姻生活。1933年,冯达和丁玲被特务抓捕,随后,丁玲在浙江莫干山的监狱中生下一名女婴。丁玲出狱后,她离开了冯达,丁玲的婚姻再次破碎。

1942年,丁玲与小自己13岁的陈明结婚,俩人生活幸福而快乐。1955年,丁玲受到了政治迫害,先后被流放至北大荒和监狱。期间,陈明一直陪伴在丁玲左右,照顾她的饮食,安慰她的身心。在丁玲人生最后阶段,都是由陈明陪她走完。

沈从文与丁玲 沈从文与丁玲的关系 丁玲的作品有哪些

丁玲的子女

丁玲共育有两个孩子,根据资料记载,蒋祖林和蒋祖慧是丁玲的子女。蒋祖慧是丁玲的女儿,是著名的一位舞蹈家,蒋祖林是丁玲的儿子,为一名高级的工程师。1934年,丁玲女儿蒋祖慧出生,在她三岁时候,跟随母亲丁玲到了延安生活。

丁玲女儿蒋祖慧

蒋祖慧自幼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长大后也成一名积极活跃的文艺积极分子。丁玲在学校读书时,曾经编排过《霸王鞭》舞蹈节目,受到了校方一致喝彩。1948年底,丁玲带着蒋祖慧前往莫斯科观看了著名的芭蕾舞剧《泪泉》,蒋祖慧被舞蹈深深打动了,由此萌生了学舞蹈的念头。丁玲得知蒋祖慧的爱好后,积极鼓励她投入到舞蹈学习中。第二年,蒋祖慧前往平壤崔呈喜舞蹈研究所拜著名舞蹈家崔呈喜为老师,开始了自己舞蹈生涯。一年后,蒋祖慧回到了中国,并成为中央歌舞团中的一员。后来,蒋祖慧多次被派遣至国外学习舞蹈课程,以提高舞蹈修养。1961年,蒋祖慧从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毕业。回国后,蒋祖慧在中央芭蕾舞团工作,并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编导。两年后,蒋祖慧将《巴黎圣母院》改编成歌舞搬上了舞台,受到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一致好评。2014年10月份,丁玲的子女蒋祖林和蒋祖慧带着家人来到了丁玲的故乡湖南常德。蒋祖林和蒋祖慧参加了丁玲骨灰入园仪式,如今常德修建了丁玲公园,丁玲骨灰也安葬于丁玲公园。丁玲的子女感激家乡常德,能让母亲魂归故里。

丁玲的作品

丁玲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一位作家,也是中国女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丁玲的文学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影响,马主席曾说:“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简短的八个字赞扬了丁玲内外兼修的美好品质。从文学上来说,丁玲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丁玲的作品有《梦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在黑暗中》等。

丁玲作品

丁玲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前期的文学创作、解放区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晚年时期的文学创作。丁玲的作品反映出了她命运多舛的经历,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国,可以感受到丁玲站在女性立场上,大胆犀利地抨击了性别歧视者们,他们大多穿着革命外衣,实际内心非常保守。在丁玲的作品中还可以看见她为阶级和民族利益而战的决心和恒心。读丁玲的文章,如同醍醐灌顶般发人醒思,所以丁玲的作品深受后人的亲睐。丁玲发表作品的时间较晚,大约从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才陆续发表了自己的文学作品。1930年初,丁玲发表了《韦护》和《1930年春上海之一》、《1930年春上海之二》。作品中流露出参加革命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之情,虽然没有摆脱早期革命文学的桎梏,但是丁玲对人物的心理、性格描写刻画的十分真实自然,文章一发表,引起了很多社会人士的共鸣。后来,丁玲陆续发表了《莎菲女士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文学作品,所以丁玲也成为革命文学作家代表人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0451/422020741670.html

更多阅读

沈从文作品集 新与旧 新与旧 沈从文

薄寒作者:沈从文她是本市第×中学的史地教员。得到一个信,她就哭了。几天来她非常想哭。每月同样的,一到了初十,人便不大高兴,既从不与人发生争执,生活仍然是习惯上的几种:到第三教室去上国语,到西城去赴会,到师大去看老同学……一切照常,却特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 论沈从文的边城

《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土味、乡土情的中篇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相依为命的淳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这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它不仅是沈从文

阅读历史·故事|民国爱情故事:张兆和与沈从文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文/浦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1928年,沈从文来到中国公学任教,不过26岁。他一见钟情,爱上了学生张兆和。这一年,张兆和18岁,是中国公学校花级的人物。有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开来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

梁实秋与沈从文的散文 梁实秋散文中的音韵美

第二节梁实秋与沈从文的散文http://www.hunnu.edu.cn/jwc/2004/jiaocai/xdwxs/index.htm梁实秋(1903——1987),北京人。他的散文创作开始于20年代,1927年他编《时事新报》的《青光》副刊,有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写一篇散文,后结集为《骂人

声明:《沈从文与丁玲 沈从文与丁玲的关系 丁玲的作品有哪些》为网友重新的开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