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孩子之间不分享不是品德问题

  邻居家的果果比儿子壮壮小十个月,两个小朋友的关系很有意思。

  一岁的果果和两岁的壮壮在一起玩,超不过十分钟就会有纷争,起因大多是一个要玩另一个手里的玩具,又死活得不到。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孩子之间不分享不是品德问题

  两岁的果果来三岁的壮壮家玩,壮壮明确告诉他:“变形金刚是我的宝贝,你不许玩!”但那些不是“宝贝”的玩具,果果可以随便玩,甚至借回家去。

  四岁的壮壮去三岁的果果家,果果赶紧从厨房找来一个塑料袋,把架子上的小汽车——他的最爱,一股脑儿装进袋子里,使出浑身力气往外拖,向妈妈宣布,他要出去玩。而外面正刮着凛冽的西北风。妈妈说:“他就是不想让壮壮玩这些小汽车。”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时候,拼命护着自己的玩具。有的父母很着急:“我们从来都教他要跟小朋友分享,他怎么就是不听话呢?”孩子们之间争抢玩具、食物时,父母的脸上往往会“挂不住”。于是断言:“现在的孩子真是太自私了!”

  自私?这样一顶关乎道德人品的大帽子,小小的孩子顶得起吗?

  还是接着看壮壮和果果的关系是如何往下发展的。

  壮壮快五岁了,果果也刚过四岁生日。两个小家伙好像一夜之间都变得大方起来,谁借谁的玩具都可以,买来的新玩具两人一起玩。他们自觉地开始分享,并能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这就是成长。三岁前的孩子是不懂得分享,而不是不愿意分享,这不是个道德问题。

  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自私”是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他们必须经由心智成长的历程,才能逐渐领悟、学会“分享”。

 

 

(三联阅读配图)

  首先,孩子正在建构自我意识,正在迈向独立。在这个阶段,孩子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我、我的、我的东西。在他们心目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并没有意识到别人也有“我的”这种观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

  其次,他们尚未掌握“借”与“还”这种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还能完璧归赵,而是片面地认为一旦离开手,就意味着丢失。孩子只有确认什么是“我的”,什么属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渐意识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开。

  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而后才能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不用培养或引导他们的分享意识。只是不要强迫,分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征求孩子的同意,不要为一个玩具、一块饼干就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这样的标签。而要理解、接纳孩子此刻对于分享私人物品感到困难是正常的现象,耐心等待孩子逐渐成长,让分享变成一件他心甘情愿的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0451/938942246526.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尊敬的各位家长,下午好!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孩子更加有效地学习、更加有效地吸收知识,这不仅是为了配合学校教育,更是让孩子终生受益

小学生需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需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简介一个人接受的正规教育是从小学开始的,所以小学教育是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其一生,那么小学生需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小编总结了以下几点:小学生需要培养哪些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

如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指在较长时间内,由于重复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和强化。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

声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孩子之间不分享不是品德问题》为网友世界在热闹什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