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转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二) (原创)

        

        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在烟波浩渺的滇池之滨,昆明大观楼的对联有“天下第一长联”之誉,作者为清代康乾时诗人孙髯,著有《永言堂诗文集》,三原县人,后迁居云南。他厌恶清朝官场的黑暗腐败,不参加科举,终身贫困潦倒,晚景更是凄凉。他写的大观楼联寓意深刻,为人所爱。其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凤寰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四围香稻 ,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残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只有他们的业绩(四周四围香稻)永久存在;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把历代王朝看作不长久的幻影,一朝跟着一朝兴起,衰亡,连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于苍烟落日之中(都付与苍烟残照)。长联观物写景,内涵深刻,令人叫绝,流传不衰。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与其描绘的景色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州。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陈毅读长联后赋诗赞 曰:“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三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 言。”
       毛泽东对长联的评语是:“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坐落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在岳阳楼正堂前楹柱上有一副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为清朝道光进士窦兰泉所撰,这位大人著作甚丰,尤以岳阳楼长联名誉天下,作者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内涵十分丰富;排比法的运用颇富表现力,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映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由。此联为道州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墨宝沁香,流芳千古。后人把杜诗、范记、孟诗、窦联、何书,合称“五绝”。 

        

         建于汉代的屈原庙亦称屈子祠,现为屈原纪念馆,位于湖南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有晚清重臣大儒张之洞的“题洞庭湖屈原庙湘妃祠联”:
        九派会君山,刚才向汉沔荡胸,沧浪濯足。直江滚滚奔腾到,星沉龛赭,潮射钱塘,乱入海口间。把眼界 洗宽,无边空阔。只见那庙唤鹧鸪,乱花满地,洲邻鹦鹉,芳草连天;只见那峰回鸿雁,智鸟惊寒,湖泛鸳鸯,文禽戟翼。恰点染得翠雷苍烟,绛霞绿树。敞开着万顷水光,有几多奇奇幻幻,淡淡浓浓,铺成画景。焉知他是雾锁吴樯,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渔艘?一个个头顶竹蓑笠,浮巨艇南来。叹当日靳尚何奸,张仪何诈,怀王何暗,宋玉何悲,贾生何太息。至今破八百里浊浪洪涛,同读招魂呼屈子。
        三终聆帝乐,纵亲觅伶伦截管,容猿敲钟。竞响飒飒随引去,潭作龙吟,孔闻鼋吼,静坐波心里。将耳根贯彻,别样清虚。试听这仙源渔棹,歌散桃林,楚客洞箫,悲含芦叶;试听这岳阳铁笛,曲折柳枝,俞伯瑶琴 ,丝弹桐柏。将又添些帆风橹雨,荻露霞霜。凑合了千秋韵事,偏如许淋淋漓漓,洋洋洒洒,惹动诗情。也任你说拳推黄鹤,也任你说盘贮青螺;也任你说艳摘澧兰,说香分沅芷。数声声手拨铜琵琶,唱大江东去。忆此祠神尧阿父,傲朱阿兄,监明阿弟,宵烛阿女,敤首阿小姑。亘古望卅六湾白云皎月,还思鼓瑟吊湘灵。 

       做过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确实有才,此上下联巧妙地合二为一,将其自然概貌、历史沿革、人文典故等特色和盘托出,娓娓道来。上联主要描写江南龙舟盛况,同吊屈原。其中涉及了壮阔的水景、江上小洲的花木、水禽。一路上浩浩荡荡的各种龙船,恰是“破八百里浊浪洪涛”,壮观!下联以古论今,再吊湘妃,若音之绕梁绵远不绝而肠回。读者跟随作者一路读下去,把事物的来龙去脉欣赏个淋漓尽致,把文字的铿锵俊美享受个心满意足。其意境构思之优美、词句对仗之工巧,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转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二) (原创)

         在湖南长沙市天心公园内,一座古色古香立于城墙上的楼阁,就是驰名三湘大地的天心阁,它见证了长沙的历史,是古城的一个标志。“惟楚有才”,此言不虚。今人李爱歧撰的长沙天心阁联那份磅礴大气丝毫不逊古人:
        天工巧妙,敷陈出锦绣河山。汇八百里洞庭,耸七二峰横霍;熊槐游梦泽,宋迪写潇湘;归隐陶潜记武陵 ;重瞳舜帝崩宁远;小乔艳骨,空山湖畔芳掊;刘发高岗,直欲登台嘱母。漫说虞妃斑泪竹,李泌读书堂,虞岭绽先枝,龙宫延柳毅,且看这白沙鹤井,黄蔡蛊坟,艨艟浮水桔洲头,立礋象形猴子石,都是四溟胜迹,三楚菁华。争诩地灵,复夸物宝。切摩近景,但恍疑身在层城。允宜把酒临风,岂只消闲寄兴。况还有东塘雨花,北巷霞凝,南市暮云,西亭爱晚。
       心境通明,比拟乎光华日月。翻几千年史册,数廿五代人豪;正则撰离骚,叔敖埋轵首;虚前贾谊开宣室,完发姜斋抗满清;老杜孤舟,徒悼耒旁空冢;士行都督,独能运甓惜阴。至于范相岳楼文,宾之怀麓集,永州舒键笔,岳庙宿昌黎,以及那墨绶凤雏,朱张古渡,金匮伤寒长郡守,著方吞毒药王祠,并皆万世崇儒,一时俊杰。缅怀往哲,眷恋今贤。展望来兹,已扫尽胸中垒块。自应输芹献曝,尤当为国分忧。莫竟耽春圃桃红,夏池荷绿,冬梅映雪,秋桂留香。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吴可读?吴可读(1812——1879)字柳堂,清代甘肃皋兰(今兰州市)人。他筹建了甘肃贡院,弹劾贪官,尸谏(以死相谏)慈禧太后,名震朝野,清誉载道,名传千古。他还兴建甘肃举院,为甘肃近现代文教事业奠定基础,功绩赫然。在祖国大西北的兰州城外,黄河之滨的一块土地上,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甘肃举院。这座  由晚清军政重臣、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创建的甘肃举院,从光绪六年至二十九年(1930年),共选取了646名举人赴京会试,考中进士116名。著名学者吴可读,应左宗棠的要求,为甘肃举院撰写了长达192字的楹联: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关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勿弃九边桢干,内无遗八郡楩楠,画栋与雕梁,齐焜耀于铁马金戈以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 ,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赴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能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助波澜。
       长联典雅丰俊,高度概括了甘肃举院的设立,对甘肃文教事业发展的巨大意义。上联前四句说甘肃从陕西划出建省二百多年之后,终于破天荒地与陕西平分秋色,成为继贵州、湖南之后单独乡试的省份。接着描述了举院的宏大规模、壮丽气象,并指出这座“画栋与雕梁”的举院是在战乱之后建设起来的,希望考生们要“饮水思源”,不要辜负左宗棠“怜才”之心和为甘肃单独乡试所作的一系列经营策划工作。下联前四句表示相信华夏文明必将在甘肃发扬光大。接着描述举院所在地兰州周边的地理环境以及考场情景。最后说周边的壮丽河山,都是为考生们开拓思路、展现文采推波助澜的。
       这副长联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炉,脉络清楚,语言流畅,排比、自对运用灵活,长短句错落有致,文字骈俪,对仗工整,实乃难得的长联佳作。
       在甘肃兰州五泉公园内,有一座祠祀岳飞的精忠祠,吴可读题一联于此:

       曾谒汤阴祠,读壁上残诗,惊雨惊风,雪尽犹余鸿爪在           

       重登兰岭阁,望峰头夕照,好山好水,月明应有马蹄归 

       在浙江奉化溪口肃穆庄严的蒋母墓地,这里古松参天,地势极佳。蒋母墓石上是孙文署名的“蒋母之墓”四字。墓前有对联:                  

                                                        祸及贤慈    当日顽梗悔已晚                   

                                                        愧为逆子    终身沉痛恨靡涯
       对联的内容语气颇耐人寻味,原来这是由蒋介石亲自撰写,国民党元老、近代书画家张人杰题写的。
        浙江宁波的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之称。普陀山南天门对联: 

                                                          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 
                                                          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
        普陀山普济寺对联: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泉城山东济南,有北中国难得一见的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
         郭沫若为大明湖题写的对联:      杨柳春风万方极乐
                                                              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南岳衡山南天门对联:      门可通天    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 承绝顶   俯瞰翠微峦屿低  
         湖南 邵阳双清亭对联:     山带钟声穿树出
                                                   风摇塔影过江来
         广西桂林叠彩山公园有王力题写的对联:        过五岭近月牙秀水花桥竞秋色 
                                                                                  傍七星邻象鼻层峦叠彩占春光
          还有秦似1983年秋日题并书的:         登临爽气此间生且喜江山多丽色 
                                                                     回首履痕何处是惟留天地一奇观 
         风景名胜区的对联是如此的引人入胜,而有些行业的对联却是那样的妙趣横生: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盅酒来(成都市郊一家酒馆兼茶馆,一度生意萧条,后请名人写了这一对联,顾客盈门)
         药店对联:   神州处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      

                           春风来时尽著花 ,但闻藿香木香,                                                                  

         药店趣联: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泉流千载塘聚宝;  星照万商沙铺金  (1977年,长沙星沙镇泉塘市场开业,一县领导撰一嵌字联)

         

           庵堂庙宇里的指迷妙联:  我若真灵,也不致脚手渐渐残,皮肉点点落;
                                                   汝当顿悟,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还有更绝的: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有副对联,表达了作者惺惺惜惺惺、英雄慕英雄的情感。近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对“汉初三杰”之一的那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的张良,可谓情有独钟,一生先后三次拜谒陕西紫柏山留侯祠,且每次都欣然提笔题联纪念。请看他的第一副《题留侯祠联》:                  

                          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芳,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犹留凭吊所;
                      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
       这副对联写于1915年,33岁的冯玉祥率部由西安至汉中,凭吊古迹,触景生情,遂撰联表达对张良的仰慕和抒发个人的抱负。        有的对联,则隽永睿智,发人深省: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
        这副对联,相信大多数人能朗朗上口,但不一定知道出处。这是明代文人陈继儒所著的《幽窗小记》里最著名的一句,是作者记录的明人洪应明(《菜根谭》作者)的对联。《幽窗小记》是一部促人警世的人生哲言小集。对联张扬了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情感:为人处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不乍、淡泊自然;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心境平和、能屈能伸。
       ...........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管是磅礴大气、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让人百回千转、欲罢不能、意犹未尽的千字长联,还是言简意深、以少胜多、言有尽而意无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短联,都将如群星璀璨,光照千古,辉耀人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0551/4741238567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特点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点

前日,听了当代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王蒙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特点”的讲座很受启发。本着敬仰和学习的态度对王先生的讲座作一概要整理,受本人能力水平所限,肯定存在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在此请王先生海涵,也请浏览者批评指教。王先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传承与创新

重伦理道德——重和谐统一——重实际与稳定——重人文教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五四以来围绕这个问题各家各派提出了不少的观点,但至今并未统一定论。因此,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我们准确认识中国传

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中国国鸟

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001中国书法002篆刻印章003中国结004秦砖汉瓦005兵马俑006京戏脸谱、皮影、武术007桃花扇008景泰蓝009玉雕010中国漆器011红灯笼(宫灯、纱灯)、012木版水印、钟鼎文、汉代竹简、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汉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阅读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许金榜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中医

品牌心理博士、医学心理专家郭涛说:“中医是生态医学,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是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晋代葛洪著作《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篇”详记无机物炼制金丹的过程

声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转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二) (原创)》为网友夏熬成一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