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关羽 三国历史上武圣关羽难过奉承关最终被捧杀?

武圣关羽 三国历史上武圣关羽难过奉承关最终被捧杀?

  关羽字云长,他过五关斩六将,虽说是虚构情节,可看他一生驰骋沙场的表现,这样的情节安在他身上,也并不为过。曹操给了高官厚禄,他不为所动,等到杀了颜良报答了曹操,就封金挂印而去,为什么?只因为刘备给了他一份别人没法比的信任。这份忠义,又是谁人能比?刮骨疗毒,不用麻醉,不用捆绑,医生施治,他这儿言笑自如,更让人觉得如同神人一般。但是有一关他也过不去,那就是奉承关。不仅过不去,他恐怕还是三国最愿意听奉承话的人!因为听了奉承话,不能释怀的放下了,怒不可遏的事情可以转而高兴了,最终又因为听了奉承话产生了大意,结果导致兵败被杀。关羽一生战功赫赫,战场上威风八面,只可惜过不了被人奉承这一关,结果是百战百胜,最后一战失败被杀,不由得让人叹息唏嘘。

  诸葛亮的奉承

  刘备西行入川,留下关羽守卫荆州,等到平定了益州,就授权关羽监督管理荆州事务。这样一来,益州有些事情,关羽就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刘备收服了马超,关羽听说后,因为他不是刘备的旧部,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以和谁相类比。诸葛亮知道关羽不愿居于人下,就回信说:“马超文武兼备,勇猛刚烈超过一般人,是当代的杰出人物,是英布、彭越一类的人物,能够和张飞并驾齐驱,争个高低,但是还赶不上美髯公您的超群绝伦啊!”关羽的胡须很漂亮,因此被诸葛亮称作美髯公。关羽看了信非常高兴,还把信拿给周边的人看。诸葛亮也许只是为了消除矛盾而奉承,并不是为了讨好关羽,但这种听了奉承话而释怀的状况,也反映了关羽的一种心理状态。

  费诗的奉承

  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就派遣费诗前去为关羽送上印绶符节。关羽听说黄忠为后将军,非常生气,说:“大丈夫终究不与老兵同列!”拒绝让费诗完成授官仪式。费诗对关羽说:“大凡开创帝王大业的人,用人不可能限于一个或一类。以前的萧何和曹参,他们都是高祖刘邦从小的朋友,而韩信和陈平却是后来加入的逃亡者,可是后来韩信的地位却在他们之上,也没有听说萧何、曹参有怨言。今天汉中王因一时的功劳对黄忠给予特别高的恩宠,但在主公内心深处,难道是把他跟您看待的同等重要吗!况且汉中王与您如同一体,休戚与共,祸福同当,我个人替您考虑,您不应当以官号的高下,爵禄的多少介意才对。”关羽听了大受感动而感悟,连忙接受了任命。

  在这儿,费诗不仅把关羽比作是刘邦手下的萧何、曹参,还把关羽说成是和刘备“如同一体”,所说虽有道理,其奉承意味也很浓。关羽虽然和黄忠“同列”,但关羽还被授予了“节钺”,有生杀大权,并不是黄忠可比。费诗并没有强调这些细节,而是把他抬高到和刘备“休戚与共”的高度,关羽因此感动而感悟,于是释怀。至于黄忠,该同列的同列,一切条件并没有改变,关羽就这样接受了。

  如果说,自己人奉承几句,为的是内部的和谐,不至于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闹成矛盾,这还没有大碍,但敌方将领说出来的奉承话,同样不向深层次去考虑问题,只是一味地欣然接受,这样问题就严重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0851/656443774131.html

更多阅读

三国王平 王平 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却大字不识的一代名将

三国时期的历史波澜壮阔,当然也人才辈出。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有一个人特别出众,他就是不识字的名将王平。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大老粗吗,中国武将不都是大老粗,其实并不见得。很多武将文化底蕴深厚,比如曹操手下大将李典、张辽等人

武圣关羽 在三国历史上哪位猛人是让武圣关羽都惧怕的人?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一提到关羽,人们便会想到二尺长髯,面如重枣,身长九尺,骑一匹追风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在万军之中“斩颜良、诛文丑”的英雄。关羽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概受后世所敬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与马超叫板称“超人

三国杀魏延 是谁杀了魏延?三国历史上魏延怎么死的?

谁谋杀了魏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使东汉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出现了众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赤壁之战以后,蜀汉的先主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发动了进攻两川的

声明:《武圣关羽 三国历史上武圣关羽难过奉承关最终被捧杀?》为网友未曾糹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