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清规
Monastic Regulations

僧伽制度的一种。丛林指寺院,梵文或的音译,为阿兰若,略称兰若,意为森林、树林,转而指寂静处、空闲处、无静声、远离处、空家等,原为比丘习静修习之所,后一般指寺院;清规即维持寺院清净的规约,也就是僧众日常应遵行的规定。印度的寺院原有两种,一种叫僧伽蓝摩,梵文的音译,略称僧伽蓝或伽蓝,意为众园,指僧园、僧院,或寺院。僧伽蓝中居住的僧侣,依受戒先后有长幼次序之分,伽蓝内的事务要由全体僧众共同决定。僧人于村外空隙地自造小屋居住,或不造房屋,仅止息于大树之下,即称阿兰若。比丘自建的阿兰若,若本人远游,即算弃舍,别的比丘可迁入居住。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的日常行持、说法、普请(劳动)等的规则,逐渐建立起来。最早为东晋道安立下的规范。唐代百丈禅师创立了禅宗寺院的清规,名《百丈清规》,设置十务,分司各事;规定僧侣在修道的同时,必须参加农业生产,自食其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过农禅的生活。《百丈清规》至宋初就已失传。以后各寺都有各自的清规,内容不尽相同。到元至元四年(1338),德辉禅师参照唐宋诸家清规,依托百丈之名,撰成《敕修百丈清规》,即今传的《百丈清规》,八卷。全书共九章:一祝、二报恩、三报本、四尊祖、五主持、六两序、七大众、八书腊、九法器。各章对寺院僧团的上下组织体制、宗教活动、日常生活等有较详细的规定。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丛林清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0951/361180059362.html
更多阅读

百丈岩仙马庙位于永安市燕北街道百丈岩龙峰洞。百丈岩是永安国家4A级风景区桃源洞的一处景观,距205国道约4公里,也是传说中永安民间信仰广泛的女神马氏真仙的升仙处。据清道光版《永安县志》载:“百丈岩,栟榈桃源洞后,一派巉岩,仰视疑若无

位于梯面镇。该风景区划为盘古烟霞、百丈晴峦两大景点。北麓属盘古烟霞景点。一进山口,登百步梯,便见可供小憩的四望亭,在此可浏览峒谷风光。山林边,有一座古庙。往前走,有九重天瀑布;半山中,有纪念瑶族首领的谭仙公庙。沿着梦溪边的幽会径

百丈高楼始于基础(一)前天说有不少朋友发短消息和纸条问我 学习技术应该从什么地方切入,需要看些什么书籍等等。今天就谈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真正有愿望成为稳健型投资者的朋友有所帮助。先提醒一句,不要在看了前面的部分就小看了本文

百丈崖,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有著名的韶关百丈崖漂流。百丈崖_百丈崖[曲江] -百丈崖简介韶关百丈崖漂流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郊大宝山,紧邻京珠高速公路,北依佛教胜地南华寺,地理位置极佳,是目前韶关百丈崖广东地区规模较大的一个户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作者朱熹,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其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等人一同游位于福建建阳东北的百丈山时,通篇状物写景,着力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