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玛卡并没药准字,甚至不是“健”字号,所谓强肾功效也尚无研究佐证。

记者走访沪上销售点与云南主产区,采访种植户、经销商与农学专家发现,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市面所售玛卡品种多、产地杂、价格乱,夸张宣传、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整治玛卡乱象?从种植、加工至销售,规范与监管行业链迫在眉睫。
乱象1 优劣无标准 价格差10倍
黄玛卡178元/两、紫玛卡256元/两、黑玛卡499元/两……在打浦桥日月光中心一家养生门店,玛卡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店主介绍,这个冬天玛卡格外热销,甚至供不应求。“特级黑玛卡598元/两,卖得也很好,要的话得从仓库调货。”
玛卡原产地南美秘鲁,是生长在海拔4000米高的安第斯山脉的高原植物,后被中国成功引种,在云南、西藏、四川等高海拔地区规模化种植。由于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在沪上诸多药店、保健品市场都能见到玛卡身影,相关专营店也层出不穷。
在线上网店,玛卡销售同样火爆。记者在淘宝网检索“玛卡”,就蹦出干果、精片、胶囊、药酒等多种商品。按照表皮颜色,玛卡干果还分为黑、紫和黄三种,其中普遍认为黑玛卡功效最好,价格也最高。
“每公斤超过一万元,价格高得有点离谱了,偏离了玛卡本身的价值。”丽江人王军从2012年开始销售玛卡,亲历价格疯涨。“几年前,玛卡也就几十元一斤,这两年是被商贩炒热,从丽江运至昆明,再摆进北上广的中药材店,价格不知翻了多少倍。”
然而,价高却未必等于质优。即使是同一类别的玛卡,也分有三六九等,以黑玛卡干果为例,网店售价从每50克40元至500元不等。外形相似,价差却超过10倍,让人难以选择。王军坦言,由于玛卡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市场发展过快,目前暂无统一的评价标准,无从分辨优劣。“玛卡又不会说话,全是卖家讲了算。”
乱象2 产地不明确 以次来充好
在漕宝路一家中药材店,黑玛卡的价格为12元/克,堪称“天价”。“你别单看价格,要看产地,市面上的玛卡都是云南种植,而我们的干果是从秘鲁进口。”导购徐先生介绍。
“原装正品”“秘鲁代购”,市面上真有那么多进口玛卡?
早在2003年,秘鲁政府就颁布了两个最高法令,禁止出口纯天然的玛卡植物、种子和初加工玛卡产品,只有经过深加工的玛卡粉末才可以出口。“号称是秘鲁进口的玛卡干果,要么是走私,要么是假冒。”
记者注意到,玛卡销售多是散装,无法分辨产地。业内人士透露,混淆产地、以次充好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