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产地云南,我国云南省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铓撒袋于漫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檀萃滇海虞衡志》也云:“茶山有茶王树,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这些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大茶树及与西双版纳基诺等少数民族的传说基本吻合,说明普洱茶的栽培利用历史已约有1700年。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862)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即今景东县)界诸山,散收无造法。”南宋李石撰《续博物志》卷七也说:“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银生”是唐代南诏国六诏以外的六节度之一,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据《普洱府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在明万历年间,谢肇浙在其著《滇略》中,第一次提到了“普洱茶”这个名词:“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此“普茶”即“普洱茶”。普洱,唐代为南诏所属银生节度的奉逸城;宋代大理时期基本沿袭不变;元代属元江万户府下的普日部;明代属元江府下的普日长官司;清代康熙年间后,正式建立普洱府,下辖思茅、威远(今景谷县)、他郎(今墨江县)三厅及车里宣慰司,管辖今云南思茅地区大部和西双版纳全境。普洱茶的主要原产地,古书均有“六大茶山”的记载。据清《滇海虞衡志》云:“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曼枝、五曰曼喘、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清史稿卷七十四》记载为:“攸乐、蟒支、革登、蛮专、倚邦、漫撒。”管辖六大茶山的《思茅厅采访》中说的是:产茶地方有六处茶山,即是倚邦、架布、嶍崆、蛮砖、革登、易武。”师范著《滇系》一书,则说得十分详细:“普洱府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六茶山。”谈到山川位置时,又说:“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漫撒。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普洱府志》载“思茅厅”之“地理形势”曰:“联八猛以环卫,形错犬牙(思茅属江内五猛),榷六山为正供,周资雀舌,一攸乐,在府南七百五里,后分为架布山、嶍崆山。一莽芝山,在府南四百八十五里。一革登山,在府南四百八十里。一蛮砖山,在府南三百六十里。一倚邦山,在府南三百四十里,五山倶倚邦土司所管。一漫撒山,即易武山,在府南五百八十里,为易武土司所管。”攸乐山,今属景洪市,其他五山今属勐腊县,主要集中在象明、易武一带(曼洒茶山位处中老边界,包括易武版纳的曼乃、曼腊、曼洒和曼黑四个乡;易武茶山包括易武、易田和曼洛三乡;曼砖茶山包括依邦区的五乡和六乡;依邦茶山包括依邦区的一、二两个乡;革登茶山包括依邦区的三、四两个乡)。当然,历史上曾记载普洱茶的大小产地共有48处之多;普洱茶的原产地分布区域广大,遍及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
普洱茶最佳的产地
最佳产地当然是思茅地区(今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两地,并辐射至周边地区,产区以勐海、思茅、临沧、大理、保山为主。
主要产云南勐海、勐腊、思茅、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西双版纳、其欠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 200-1 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云南的六大茶山出的普洱茶各有特色,关键是看你更中意哪一种。
普洱古茶山是以澜沧江为界,可以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千秋。先看最为出名的江内六座茶山。
革登山:茶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橘黄。
莽枝山:茶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橘黄。
倚邦山:茶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橘黄。
蛮砖山:茶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漫撒山(易武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攸乐山:茶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橘黄。
上述六大茶山目前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逐渐移至江外六大茶山。
南糯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橘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千年的栽培型茶王树。布朗山:茶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橘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巴达山:茶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橘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南峤茶山:茶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橘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勐宋茶山:茶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惠明景迈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