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一轮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改革的初衷是构建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组建新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实现食品药品的集中统一监管,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食品药品安全。
出乎意料的是,一些省份在县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中,没有按照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模式成立新的食药局,而是采用了食药监、工商、质监等部门三合一的市场局模式。此为何故,让我们回顾一下改革的历程,大家就不难发现市场局模式产生背景的被动性。
2013年4月《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文件要求,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将工商、质监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到新组建的食药监管部门,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由于当时食药监部门是地方政府管理,而质监、工商部门是省以下垂直管理,造成改革时,队伍划转困难。为此,各省份份取消了工商、质监部门的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划归地方政府管理,以期完成改革要求的队伍划转工作。
然而事与愿违,将工商、质监部门划归地方政府管理后,地方政府凭空多出了两个部门,造成了县级政府机构编制数量超编。为了完成改革任务,地方政府将食药监、工商、质监等部门简单地进行了合并,就诞生了市场局。
表面上看,市场局的成立既解决了机构数量超编,又完成了改革任务。实则不然,食药监管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食品药品的安全性,充分考虑食品药品监管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特殊重要性,而进行的顶层设计,目的是要将食品药品监管与普通产品的监管分开,按照管药品的方法来管食品,从而构建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不是三个部门的简单叠加,更不是把食品药品监管这一公共安全职能淹没在市场局的维护市场秩序职能之中。
市场局可以说是地方政府以公众的食品安全为代价,来化解机构改革矛盾的产物,是单纯的为了改革而改革,已经偏离了改革的方向,忘记了改革的初衷,也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对只有投入、没有GDP的食品药品监管这一公共安全领域的忽视。改革的时间之长、过程之艰难、局面之混乱,已经超出了改革设计者的预期和群众的期盼。.
相关链接
近日,北京市食药监局新修订的《北京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开始实施,此次修订将举报奖励的范围扩大,门槛降低,举报线索的认定手续也更加简化。其中,修订办法中特别体现了鼓励“行业内举报”。
食药安全关乎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然而,食品药品的质量鉴别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绝非易事。特别是,如今食药行业潜规则的隐蔽性越来越高,监管执法部门也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实现一网打尽。
而业内人员对于食药领域的潜规则最熟悉,能够精准而充分地掌握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关键环节与重要证据。当他们决定打破行业内的沉默螺旋与从众效应,挺身而出进行举报揭发时,能够帮助监管执法部门更好地实现精确打击。因此,鼓励业内人员举报食药领域潜规则,对于筑牢食药安全防线至关重要。
鼓励“行业内部”举报,有利于增强举报的精准性,提高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可靠性,那些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地下黑窝点、黑作坊,更容易暴露在监管的视线之内。不过,“行业内举报”也带有或然性,毕竟所举报的违法行为与举报者如果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得罪人,甚至一些员工基于劳动就业的压力,不愿意冒风险。因此,大部分违法犯罪的举报,都存在着利益的冲突,有些举报双方之间甚至存在私人恩怨。所以,“行业内举报”虽然值得鼓励,但还须把事情原委调查清楚,以免这一办法被居心不良者滥用。
用奖金鼓励“行业内举报”为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提供了有效途径。“行业内举报”不仅能够让更多不合法行为曝光,让违法单位现出原形,也能给所有经营者提个醒,使其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毕竟身边有这么多熟知行业内部信息的潜伏者,要想避开他们开展违法违规行为实非易事。若非要一意孤行,极有可能自食恶果。

不过,举报过程中也牵涉到一些利益纠葛,因此要做好举报人相关的保密与保护工作。如此,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才能与业内人员、消费者形成合力,建立起严密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加大对各个环节的监测力度,问题食品药品才能无处遁形。
延伸阅读:看看5月19日食药领域发生了哪些事食药监总局 金牌小贝婴儿配方奶粉不合格北京食药监出新规 举报奖金可转账吃西瓜致人死亡 安徽省食药监局驳网传五大谣言北京食药监局举报人到场领奖拒转账 被认定违法衡阳市食药局珠晖分局查扣151.9公斤白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