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虚 35 小儿脾虚专题---小儿脾虚知多少(2)

小儿“脾常不足”的特点

    所谓“脾常不足”系指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的生理状态而言。万全提出小儿五脏有余不足之说(即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高度地概括了小儿五脏特点。如万全《幼科发挥》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此却是本脏之气也。”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时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水谷精微需要极为迫切,如脾胃功能不足,运化无力,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营养的需求又高,加之喂养方法不当,饮食过量与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等。皆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种种脾胃疾病。因此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疾病在儿科临床上颇为多见。临床上,小儿之病以外感之邪,内伤饮食居多,然而内伤外感诸病之发生也往往与脾胃有关,故此认为脾胃不足,亦是儿科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由于脾胃在儿科临床上处于特殊地位,因此,调理小儿脾胃十分重要。《难经》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万全《幼科发挥》中指出:“小儿脾常不足,尤当调理,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固矣”。如小儿外感急性病中,适当调理脾胃,可防健运衰,保证机体水谷精微供养,充实正气,防止津液耗伤,缩短病程,加速机体恢复,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对小儿慢性病中,调理脾胃尤属必要,凡气血不足者,调补脾胃之虚即是补益气血之源,五脏亏损者,填补后天之亏,即是补益五脏之损,因此,外感和内伤饮食所致是小儿脾胃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孩子脾胃不和的症状及其调理

症状:

食欲减退、烦躁哭闹,易感冒发烧、 脾系症状,有口气、腹胀、大便或干或稀、 面色萎黄发花、眼白有蓝斑、 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厚腻,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 夜眠欠安、脑袋出汗,爱趴着睡、睡时眼睛漏缝、 皮肤粗糙、干燥、黯淡、皱纹、色素沉积甚至出现斑丘疹,小儿的慢性湿疹是小儿脾胃不和亚健康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治疗上调和脾胃,同样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健康小儿的皮肤、爪甲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光滑细腻柔嫩、润泽无暇、富有弹性;指端无倒刺、指甲红润不粗糙、无白斑及裂纹。

 

导致后果:脾虚食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造成面黄肌瘦或肥胖,个子矮小。

 

病因和病机:

    由于小儿具有“脾常不足”“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等生理病理特点,某些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后期失于调治、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或先天禀赋不足加之饮食不节,均会导致脾胃不和,内生湿热。湿热外溢肌肤则发为湿疹。若平日里吃的寒凉、暴饮暴食、晚间睡觉肚子着凉i更易引起脾胃不和、食积气滞、气阴损伤。

   我们经常见到的厌食、泄泻等疾病,若进一步发展,还可能会形成“土不生金”,肺气不足,肺脾虚证,从而成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理基础。

小儿脾虚 35 小儿脾虚专题---小儿脾虚知多少(2)

 

饮食调治:若要小儿安,常需三分饥与寒(不要穿得过多)

   在饮食调护方面,强调吃饭要定时定量,寒温适宜,少食或尽量避免油腻煎炸及辛辣的食品,以免导致体内营养过剩,助湿生热;并应少喝凉饮及冰冻食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还强调广食谱饮食,培养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1451/862691269984.html

更多阅读

脾虚胃寒吃什么药好 胃寒吃什么药最有效

脾虚吃什么药好,脾虚胃寒吃什么好,脾虚肾虚吃什么好,脾虚湿热吃什么好,脾虚吃什么,脾虚吃什么药,脾虚的中医疗法,脾虚型腹泻的症状,脾虚,脾虚吃什么水果?如果您有以上的症状不要担心,下面就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脾虚的症状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

脾不好有什么症状 女人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脾虚的症状

一,营养不良,消瘦或者虚胖脾跟身体运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的人吃的很好,膳食结构合理,但仍营养不良,大都是脾胃虚弱所致;有的人食欲好,很能吃,但体形消瘦,容颜偏老,这是胃强脾虚所致;西医见人营养不良就给吃钙片,蛋白质粉,而中医则是增强人体的脾

2《稻草人》阅读指导课教案 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2《稻草人》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设计思想:1、让学生在阅读目录和简介中大概了解童话书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2、在读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

声明:《小儿脾虚 35 小儿脾虚专题---小儿脾虚知多少(2)》为网友少年听雨歌楼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