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斑枯病 药用植物药菊花斑枯病

 

症状 又称黑斑病、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初于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大小5一l0mm,外部有一不明显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中央稍褪色,湿度大时出现不大明显的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致整个叶片变黄干枯或变黑脱落,有的病叶卷成筒状。

菊花斑枯病 药用植物药菊花斑枯病

病原 Septoria chrysanthemella Sacc. 称菊壳针孢和S.obesa Syd.称菊粗状壳针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菊壳针孢分生孢子器球形至亚球形,大小51—78μm,褐色或黑褐色,器壁膜质,孔口直径12—17μm;分生孢子针状或丝状,无色,具3—6个隔膜,大小23—43×1.1一1.8(μm)。菊粗状壳针孢分生孢子器直径66—160μm,分生孢子长44—108μm,较菊壳针孢大。菊壳针孢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菌落黑褐色半球状,致密。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落直径大,培养63天达13mm,产孢

也多。20~24℃产孢所需时间为16天,12℃及28℃分别为37天和21天;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发芽或发芽率很低。分生孢子萌发温限12—32℃,萌发适温26—28℃,55℃经10分钟致死。分生孢子萌发需有水滴或水膜及充足的氧气,否则即使相对湿度接近饱和也不萌发。适应酸碱度范围为pH3—11,其中以pH5—7最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经20一30天潜育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高温多雨条件易发病,华南5一10月气候温暖潮湿易发病,北方8—9月发病重。此外,连作、栽植过密及老根留种的花圃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发病期要加强管理。浇水适量,选晴天上午浇水,阴天不浇或少浇。(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4)栽植密度适当,及时清沟排渍,要通风透光,及时剪除病叶深埋或烧毁。(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料剂l500倍液,隔10—15天1次,老龄植株或转入生殖生长的隔7—10天1次,视病情防治3—5次。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药用植物药菊花斑枯病"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1551/60121246195.html

更多阅读

番茄斑枯病 胡萝卜斑枯病怎么办

胡萝卜斑枯病怎么办,怎样去防治这种疾病,胡萝卜斑枯病的特征和危害是什么,会给胡萝卜带来怎样的伤害,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胡萝卜斑枯病防治,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何防治胡萝卜斑枯病胡萝卜斑枯病,也称叶斑病。

炭疽病 药用植物万年青炭疽病

药用植物万年青炭疽病   万年青 学名 Rohdea japonica (Thunb.) Roth.别名斩蛇剑、冬不凋草、铁扁担、九节连。属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以根状茎或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强心利尿之功效。分布在华东、华南、西南、湖北、河南

柑橘疮痂病 药用植物梅疮痂病

药用植物梅疮痂病   梅 学名 Prunus mume Sieb. et Zucc.药名称作乌梅,以花蕾和果入药。 症状 果实上病斑圆形,淡褐色,直径2—4mm,常多个病斑互相融合,上密生黑色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实体。为害轻时,无明显影响,其上霉状物可抹掉。严

枸杞炭疽病 药用植物枸杞炭疽病

药用植物枸杞炭疽病   症状 枸杞炭疽病俗称黑果病。主要为害青果、嫩枝、叶、蕾、花等。青果染病初在果面上生小黑点或不规则褐斑,遇连阴雨病斑不断扩大,半果或整果变黑,干燥时果实缆缩;湿度大时,病果上长出很多桔红色胶状小点;嫩枝

炭疽病 药用植物苎麻炭疽病

药用植物苎麻炭疽病   苎麻 学名 BBoehmeria nivea (L.) Gaud.别名家芝麻、白麻、圆麻。属等麻科半灌木。以根、叶入药。具清热利尿、凉血安胎、止血解毒之功效。分布在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四川、贵州

声明:《菊花斑枯病 药用植物药菊花斑枯病》为网友风软一江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