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位于安徽北部,隶属亳州市。利辛县位于亳州南部,北邻涡阳,东靠蒙城,南连淮南凤台、阜阳颍上,西接阜阳颍东和太和,全县总面积1950平方公里。
利辛县辖地,先秦分属古胡子国、州来国地。胡、州来先后为楚所灭,遂属楚地。秦置郡县,分属汝阴、下蔡县地。汉,析置城父、山桑县,遂分属汝阴、下蔡、城父、山桑县地。三国、两晋,依汉制。南北朝,南宋将城父县并入浚仪,北魏于山桑县地置涡阳县,遂分属汝阴、下蔡、浚仪、涡阳县地。隋,复置城父、山桑县,遂分属汝阴、下蔡、城父、山桑县地。唐宋时县境大部属亳州(城父、蒙城),唐天宝元年(742)改山桑县为蒙城县,县境遂分属汝阴、下蔡、城父、蒙城县地;五代、宋(金),依唐制。蒙元至元二年(1265)省汝阴县入颍州,遂分属颍州及城父、下蔡、蒙城县地。明朝洪武中,废城父县入亳州,废下蔡县入寿州,遂分属亳、颍、寿州和蒙城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于寿州地析置凤台县;十三年(1735),于颍州地析置阜阳县;同治三年(1864),析阜阳、蒙城、亳州、宿州地置涡阳县,遂分属阜、涡、蒙、凤4县地。民国年间,依满清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民国旧制。
利辛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重要的有:伍奢冢遗址,位于利辛县西北20公里,孙庙乡庙李自然村东北500米,老母猪港南岸,遗址呈谷堆形,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禅阳寺,位于马店乡沈营村,南依阜蚌公路,北邻黑土沟,遗址现状为一处中间略高、四周低缓的坡地,从采集标本分析,禅阳寺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分为早晚二期,其早期属大汶口文化,晚期属河南龙山文化;乾溪“阴阳城”,位于张村南7里,俗称“乾沟”;东城,位于县城西13公里,城址东西1.5公里,南北1公里,呈长方形,土城墙已夷平,而东、北两方城河尚存;西城,位于县城西27公里王人集东侧,城址南北1.5公里,东西0.5公里,城墙已夷平,西、北两方护城河尚存;纪家塔,位于利辛县西北19.5公里,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是一座小型墓葬塔,塔体七层六面,塔基平面呈正六边形,每边长148米,塔高约10米,塔房原有一寺庙,已毁;节孝坊,位于利辛县西北18公里,是清代光绪皇帝为表彰孙兰芳之母陈氏忠贞节孝,教子有方,御批“圣旨”所立;胡桥古桥,位于利辛县东25公里,横跨工、芡河之上,全长14米,桥梁为5孔,整个建筑古朴庄重,自明嘉靖时重修,清康熙、雍正年间屡有修葺。

神是飞虎,成为一方呵护;
庙名天齐,亦能万古显灵。
弃纣归周,自古良臣生择主;
酬知奋志,从来烈士死为神。
节操自尽,视死如归,堪报故夫于地下;
烈性至刚,独生不忍,长昭大义在人间。
为富不仁,处贫必俭;
相夫依义,教子依严。
国乱家亡,万里飘零怜少子;
君昏臣佞,一场丑剧为佳人。
楚王夺媳又诛儿,当梦绕阳台,丑态万千,艳福居然衰叟享;
伍氏丧兄犹有弟,到兵临城郢,鞭尸三百,奇冤要为阿爷伸。
天门正泰,常保子孙而有庆;
龙穴永和,须伸家宅以均安。
山气常钟,佑我家康事泰;
地灵永护,亡人魄定魂安。
鬼途塞矣,永避诸凶为恶;
神箭射之,方祈万祸不侵。
瑞降山林,已卜牛眠之地;
福留人道,永安龙穴之家。
青龙俯伏,镇千邪而远遁;
水德昭彰,发万物于骄阳。
祥开鸣凤,地灵人杰承千载;
瑞启吟龙,水秀册明助万春。
创巨武皇,自本根而分枝分派;
宝冠华盖,由祖宗以生子生孙。
茔兆清宁,赖昌光而进取;
佳城兴旺,托金德以扶持。
位居阴府,八面朝供添吉兆;
穴点龙宫,四时起伏降祯祥。
阡陌使臣,俾道路以清宁;
幽冥神祗,庶妖魔而远遁。
圣德森严,统恶煞之禁忌;
神威敷布,掌长远之吉凶。
正形达德,保生安与亡稳;
聚气藏风,佑圣子于神孙。
久长安吉兆;
千载庆佳城。
穴点青龙,佑子孙而兴旺;
葬乘紫气,保家室以泰康。
恪荐琼浆献众圣;
敬羞玉液供高坟。
涤虑清心迎圣德;
鞠躬稽首迓元真。
天道岂无凭,降福降殃终有报;
人间看结果,为夭为寿不相饶。
富贵不由人,纵百计钻营,只虚体面;
贫穷休怨命,行一生方便,必显儿孙。
壮丽一仙宫,为万民解厄消灾,救贫救苦;
慈悲三圣母,保百姓生男育女,易养易成。
告往知来,借此日高歌,聊谢婆心一片;
从今而后,劝吾乡父老,稍留阴骘三分。
婆心保赤,佛眼垂青,孺子顽童,舞踏乐花花世界;
凤辇成纹,鸾舆焕彩,欢天喜地,鼓吹遏冉冉云霄。
黄河阵线,曲曲弯弯,圈圈套套,总归直道;
火树银花,明明亮亮,灿灿煌煌,入胜引人。
火树银花,元宵普庆,歌舞升平,民康物阜,又奏阳春,处处欢愉怀大德;
田讴牧歌,盛世同欢,乡闾祈报,岁稔年丰,共耕乐土,家家庆祝念深恩。
千古来忠佞贞邪,瞒不过羽衣歌扇;
一瞬间荣华富贵,只等于石火电光。
物阜民康,喜八方无事,百谷顺成,帝德敢忘尧舜禹;
春祈秋报,看鼓腹含饴,吹豳饮蜡,民风未远夏商周。
爱看早些来,大文章全凭起首;
要归慢点走,好结局都在后头。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