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算起,到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统,坐过皇帝王宝座的人士就有八百多位,这些帝王们的层次参差有别,品质良莠不齐,政绩或高或低或有或无。其中有创业型的,有守业型的,也有败家型的。有勤政操劳型的,也有安逸享乐型的,更有优雅文艺型的……

历史上有那么几位艺术范儿十足皇帝,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却在事业上遭遇了诸多风吹雨打。他们的帝王生涯颇为世人所错愕痛惜、哀怜感伤、及津津乐道。
唐玄宗李隆基
我们在谈到唐玄宗李隆基时,有两个词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是“开元盛世”,另一个是“安史之乱”。“开元盛世”是大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耀眼一页,而“安史之乱”则是李隆基皇帝生涯中的一大失败。
早年的李隆基,是位奋发有为的皇室青年,热血胆大有智慧有力量,一手操作了流血政变,把寡欲无求的老爸推上了皇位。在27岁时,李隆基接了班,登基做了大唐帝国的皇帝。心系天下苍生的玄宗,内修德政,发展生产;外御强敌,开疆拓土。政治上锐意进取,兴利除弊,选用有德有能有才的官员主持政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并在几代祖辈努力的基础上,终于铸造了我国历史上一段璀璨的辉煌——开元盛世。
近些年,又陆陆续续有人提到了一些其他王朝的“盛世”,这些所谓的“盛世”,其实大多是臆想一厢情愿夸大出来的!而“开元盛世”则是货真价实的盛世,社会比较和谐稳定,大部分人民的生活安康平静,幸福指数得到提高,国家的经济文化也都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相对于所有的帝王,李隆基无疑是位杰出的君主、杰出的政治家,同时,这位帝王还是位出色的艺术家,写得一手精妙书法,他的隶书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当代的许多书法字典里都有收录。此外,李隆基更精通韵律及舞蹈,对许多种乐器都相当的门儿清,拎得起来,玩儿得转。皇帝的重任并没有影响隆基同志在艺术上的精进与巨大的成就。
我们今天把戏曲行当称为“梨园”,把戏曲行业的从业人员称为“梨园弟子”,其渊源就在李隆基对戏曲的热爱和带动,这位文艺皇帝他的梨园里开设艺校,并充当校长及教员的角色,培养为皇家服务的音乐人才,学员的阵容比较庞大,有三百人之多。玄宗经常组织乐队人员在梨园演出,若有哪位演奏上出了哪怕是纤毫的差错,李隆基立马就能听出来,并指出错乱所在,滥竽在乐队里根本充不了数。
在创作热情的激荡下,李隆基不但制定了数十首乐曲的曲名,还亲自操刀,主持编排了大型群舞《霓裳羽衣曲》,并由杨贵妃挂帅带队,舞动着大唐的漫漫风情。
进入天命之年的玄宗,面对国家表面上太平祥和的景象,得意且有些忘形,政务弛废,任用奸佞,特别是得到杨玉环后,愈发的“从此君王不早朝”,饮美酒,沉醉在温柔乡,专注于声乐歌舞,钟鼓笙箫齐鸣。敢想最做的李隆基,不但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而且把艺术培训普及到了畜牧界,训练了大批会闻乐而舞的骏马,“舞马队”阵容强大,有数百匹之多,表演时形式多样,令人眼花缭乱。可惜这批“舞马”最后被毫无审美能力的“安史”叛军认定为妖畜,惨遭戗害。
玄宗李隆基以为他可以在艺术的氛围里终老,他和玉环的爱情也可以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可是,未来总是难测,事情的演进和结果总会与期盼相左!就在吴道子挥动丹青妙笔、李太白斗酒诗百篇、颜真卿书法的雄浑丰茂被传瞻宇内、公孙大娘一舞剑器动四方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善于热舞的将领安禄山,伙同具有超强语言天分但相貌惭愧的史思明悍然发动叛乱,开始了一场持续七年多的社会大动荡。李隆基西逃入蜀,路上,遭到护卫军的强迫,只得恩赐杨贵妃缢死。
巴山夜雨中,黯然魂伤时,李隆基依然创制了词牌《雨淋铃》,以寄托家破国乱,物损人亡的悲哀。《雨淋铃》词曲中成就最高的要数柳永作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晓月。”
后来,叛乱虽然平定了,但唐王朝遭受了巨大的浩劫!李隆基的皇帝岗位也没保住,太子李亨未经他的首肯,单方面做出果断明智的举动:自己做了皇帝率众平叛,让李隆基升级为太上皇。“被下岗”的李隆基,把一个又大又烂的烂摊子留给了他的子孙们,从此,中央政府上演着“宦官专权”加“朋党争风”,地方上“藩镇割据”人祸不断,使盛极一时八方来仪的大唐帝国走向衰败,唐玄宗也在寂寥苦闷悔恨中黯然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