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的时世 不争之心:不与人争,不与世争,乃人生至境


不争之心:不与人争,不与世争,乃人生至境

 

智慧启引:生活中,少争一点,把看似要紧的东西淡然地放一放,你会发现,人心就会一下子变宽,世界就会一下子变大。这个世界没有也不会厚此薄彼。你没必要去争什么,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

  有一个富翁去世了,按照富翁遗愿,他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最小的夫人。

  这个富翁生前曾经娶过好几房太太,他的这些太太们,以及他的众多子女们,在小夫人面前,吵吵嚷嚷,哭哭啼啼,都想因此而分得一部分遗产。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小夫人说:“我什么都不要。你们都拿去吧!”

  问及原因,她说:“没有什么好争的了,这个世界,最珍贵的,就是我深爱的人,他,已经走了。”

  所有的太太及子女们都傻了眼,他们羞愧得无地自容。

  杨绛所译,英国诗人兰德的诗句说: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热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不争,是人生至境。

  这个世界的吵闹,喧嚣,摩擦,嫌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是争的结果。

  明里争,暗地争,大利益争,小便宜争,昨天争,今天争,你也争,我也争,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争到最后,原本阔大邈远的尘世,只能容得下一颗自私的心了。

  心胸开阔一些,争不起来;得失看轻一些,争不起来;目标降低一些,争不起来;功利心稍淡一些,争不起来;为别人考虑略多一些,争不起来……

  生活中,可以有无数个不争的理由,但欲望,让每一个人像伏在草丛深处的狮子,按捺不住。

  权钱争到手了,幸福不见了;名声争到手了,快乐不见了;非分的东西争到手了,心安不见了。

(智者:词叟) 

  也就是说,你绞尽脑汁,处心积虑,甚至你死我活争到手的,不是快乐,不是幸福,不是心安,只是烦恼,痛苦,仇怨,以及疲倦至极的身心。

  其实,哪怕是少争一点,把看似要紧的东西淡然地放一放,你会发现,人心就会一下子变宽,世界就会一下子变大。也因了这少争,笑脸多了,握手多了,礼让多了,真诚多了,热情多了,友谊多了,朋友多了。一句话,情浓了,意厚了,爱多了。你会发现,喧嚣的人世,刹那间,万噪俱寂,恬静出尘。

不争的时世 不争之心:不与人争,不与世争,乃人生至境

  常记得,乡下三、四月间,一院子春烂漫,桃李吐芳,鲜花傲放,姹紫嫣红,竞相争奇斗艳。

  然而,荒凉的一角里,总有一针或几针芥草窝在石板下,独自努力地绿着,尽管它仅有一点鹅黄,显得孤单,弱小,了无生气,但它依然是春天的一部分——渺小而又顶天立地的一部分。

  是的,这个世界没有也不会厚此薄彼。你没必要去争什么,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                                                                                                                                          (智者:词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1751/649241839606.html

更多阅读

禅宗人生哲学的演进:王阳明心学与禅宗思想发展4

心学有三大命题: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细细品味,这三大命题与禅学没有二别。心即理:“心”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也是最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禅学认为:万物万理的根源是心。有了心才能认知世间万物。致良知:是非之心,不滤而知,不待

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 中国人的敬畏之心与道德自律

如今的中国人已经没有敬畏之心,而只有恐惧之心。天安门竖立了孔子像,招来了众多国民的热议,有的赞成,有的极力反对。无论赞成与反对均属正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政治开明的表现。但是上网浏览一下许多网友的留言,不仅惊诧万分,骂孔圣人

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中国文化劣根性之八——顺与从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佳话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很少有人问,假如诸葛亮对刘备的三请仍无动于衷怎么办?刘备是继续四请、五请一直请下去,还是深表遗憾另寻高人,抑或找个借口让关、张二位老弟把不识抬举的诸葛亮做了?   姜太

人的劣根性 中国文化劣根性之七——忠与孝

 在中国农耕社会的用人、择人标准中,放在第一位的是德,而德的核心又是忠。中国人虽然也讲唯才是举,讲学识才华的重要性,但那大多是一种摆设,一种口号,很少有打算真正付诸实施的。一个人能否被上官、东家选中,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他的德与忠,

声明:《不争的时世 不争之心:不与人争,不与世争,乃人生至境》为网友陌殇怀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