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书坛“丑书”盛行,很多书协主席都喜欢这种书体,以至于有人把它叫做“书协主席体”。
谁是“丑书”的鼻祖?很多人认为是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傅山。
2010年,中国嘉德拍卖行拍出了1件傅山草书作品《为毓青词丈作诗》,以4872万的高价成交。
傅山不仅是书法家,还是哲学家、思想家、画家、诗人,被称为“清初六大师”之一,“清初第一写家”。
傅山还懂武术,梁羽生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的“傅青主”即指傅山。
明亡后,傅山以遗民自居,坚决不当清朝的官,平时穿道士服,自号“朱衣道人”。
在清朝统治下,傅山以行医和卖字为生。他把政治倾向和民族气节表现在书法作品上,提出了“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的书法理论。
巧、媚、轻滑、安排,是很多读书人对新政权的姿态,傅山用书法来表达一种不合作的态度。

傅山1679年所作草书《王阳明诗》局部,落款为“己未菊月醉书,太原傅山”。傅山好饮酒。酒酣笔畅,书迹若龙蛇舞动。这件作品由上海宝龙于2011年拍出,成交价为1437.5万元。
傅山出生于书法世家,其书法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丑”。他“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对赵孟頫的字,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
这件傅山1663年作小楷金刚经册页,精严朴素,笔画工整,北京匡时以2070万元拍出。
傅山小楷。愚以为,有这样的基本功,才有资格写“丑书”。否则,胡乱涂鸦,只能出丑。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