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分享
给你全世界好玩的视频
杜尚《生命之泉》
当杜尚将日常用的男式小便器放到艺术馆,一切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别看这小便器和你家里厕所的差别只是上面多了一个签名,但它却获了艺术上的至高的荣誉,甚至有人说这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要说杜尚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这“现成品”艺术。把现成的工业产品或是其他物品摆到美术展览会上展览,看着如此的荒诞不经,但却改变了人们对艺术乃至对世界的整个看法,开始质疑传统价值观念和艺术创作模式的必要性。
杜尚之后,后现代艺术中,“现成品”的影响变得无处不在。经历近一百年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几乎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杂货铺,里面的东西水准越来越参差不齐,却也总有人能将其卖出天价,这种现象逐渐让人们对艺术这个领域越来越费解。
视频用戏谑地口吻总结了创造“艺术”的三个方法:
它需要看着老老旧旧的
用玻璃将其装裱
找些“现成品”,并将其作为艺术品转卖
但在现代艺术中,这样的“现成品”到底为什么被叫好,甚至称之为艺术?
我们从杜尚的作品说起,它被叫好,是缘于这件作品给人们带来的观念冲击,颠覆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想象,重建了一套艺术评价的价值观:
形式与美都不重要。
自古以来,艺术家以创造美的形式为天职,并赋予此类工作以崇高的地位和价值。但杜尚认为美并不存在,艺术和创造艺术的人也没什么特别崇高的地方,他告诉人们,普通物品与艺术品没什么区别,艺术是美的,那普通物品也是美的,如果普通物品不美,那艺术也好不到哪儿去,所谓艺术的审美价值只不过是人们的成见而已。他把那个“小便池”送进展览会,对打破这个成见起了很大作用。
环境和时间比作品更重要。

变现成品为艺术品的决定因素是环境和时间,与作品本身无关。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东西乃至行为都可以是艺术;也可以反过来说,当条件改变时,任何东西乃至行为都可以不是艺术,按中国话说,就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由于环境和时间永远在流动扣变化中,所以文艺复兴的经典“蒙娜丽莎”到了20世纪,就可以被画上小胡于,成为笑料;自行车轮和凳子放进美术馆里,就等于结构主义的雕塑。
引艺术回到自发和天然的状态。
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是自发和天然的,无须专门训练,更没有艺术家和非艺术家之别。但后来就有了分工,艺术成了一项专门的工作,也因此有了专门的关于艺术的标准。显然,这种分工和标准是以往制度的产物有碍于健全的人性发展。如果在社会条件改变的情况下,仍然把这些已有的标准当成至高无上的法则要人们遵守,就太不合理,“现成品艺术”就是完全不把已有的艺术标准乃至文化尺度放在眼里,以一种看似搞笑而实际上相当深刻的思想,嘲笑了人类在文化领域的拘谨和匠气,从而呼唤一个新的富有自由创造精神的时代的到来。
取消技术的限制。
“现成品”艺术却与作者的个人技术无关,它只需要一种选择的眼光,而选择是一种思考过程,与物质产品的制作技术毫无关系。杜尚在这里告诉人们,艺术的价值在于思想。有思想,任何物质产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品。这种将艺术等同于思想的做法,客观上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学科,暗含了艺术与艺术史即将终结的理论判断。
为什么一些稀疏平常的现成品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并且卖得这么贵?
往往做这些作品的艺术家,他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本”,它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词语能力、一般的文化意识、审美偏好、关于教学体系的信息以及教育文凭等,也就是说,因为这些“现成品”出自艺术家之手,并在一些艺术“权威机构”(如艺术馆)展出,无论是艺术家个人还是这些艺术权威机构本身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本”,拥有更多的权力资本,来定义一件物品是不是艺术品。
所以,如果你想要某个“现成品”变成艺术品,并卖出天价,你可以考虑:
掌握更多的文化话语权,用你强大的逻辑、思想、审美力、及话语体系,来定义你的“现成品”,并输出一套牛逼的价值观;
得到掌握文化资本的相关艺术机构的认可。如果你的作品可以在这些艺术机构展出,那你的作品随随便便卖个好价钱应该不成问题吧(虽然周小围还是觉得,对艺术心怀敬畏,很重要)。
the end
图片来自于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