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临床上颅脑、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的增多,对于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我国西医康复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耗时长、费用大,有的甚至造成新的创伤而增加病人的痛苦。这时,蔡氏头排针的出现,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神经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的康复思路。
蔡德亨老师在学习了焦氏、朱氏、汤氏、方氏及张氏等各派头皮针,结合经络研究中的成果,又综合分析了各派的针刺手法,特别是头针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进行简化,提出蔡氏头排针。
一、蔡氏头排针特点
1)快速捻转进针。扎针捻针同步进行,减少病人痛苦。
2)针刺在不同头皮分区且成排状排列。每个刺激点可有3枚针由不同方向进针,针尖指向同一刺激点。

3)留针时间长,可大1-2小时,留针期间病人可自行走动、交谈,以无意识的活动刺激帽状筋膜,从而起到行针的作用。
二、头排针的取穴
1)平衡区、视区:位于枕后隆突,左右最高点(因每个人枕后隆突位置不同,须摸准最高处,左右各一穴。)
老师简介:
蔡德亨,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曾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副所长、永和医院自然疗法康复中心主任,现任上海国宾医疗中心中医科主任。
将针灸、推拿、中药方剂综合运用于临床,创立发明了“头排针”,擅长治疗如中风后遗症、小儿脑瘫、脑外伤后遗症、帕金森氏症等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对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本文由孟繁睿根据2015年6月13日蔡德亨老师在应象中医学堂的讲座整理,版权属于蔡德亨老师,由应象青年中医书院编校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