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第三次下野 杨虎城之死: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杀之泄愤

蒋介石下野,准备动身离京前,李宗仁见到这样一幕:

这时于右任忽然老态龙钟地追上去,口里喊着:“总统!总统!”蒋先生稍停问何事。于右任说:“为和谈方便起见,可否请总统在离京之前,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出来?”蒋先生只把手向后一撒说:“你找德邻办去!”说毕,便加快脚步走了。拖着一大把胡须的七十老人于右任,在众人注视之下,慢慢地走回,大家这才黯然地离开会场。(《李宗仁回忆录》,第898页)  

 

蒋介石的心情已经不佳,不知趣的于大胡子提起不愉快的往事,恼怒之情溢于言表,“找德邻办去”是最好的推托,人在他特务手中,德邻办得了吗?可怜于右老,碰了一鼻子灰。再度显示:蒋介石人下野,权不下野,退居溪口的“一介平民”仍可拘押政治犯,拘押之不足,还可谋杀。杨虎城就是在重庆解放前,被特务谋杀的,从本人到次子、从次子到小女儿、到秘书宋绮云夫妇和他们的小孩子(两个小孩子都不到十岁)、到副官阎继明、到警卫员张醒民,都被乱刀扎死。特务替主子杀人,而李宗仁代总统不知道,足证特务完全是蒋介石私人的特务。

蒋介石对西安事变两主角张学良、杨虎城,恨杨尤甚于张。他起先一直认为杨是主谋,后经敢做敢当的张学良一再申明他是主谋,甚至说杨是受他之累,蒋氏《苏俄在中国》说:“此事最出人意料的一点,就是其主动者,实是张学良的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主张者,则为杨虎城。且其事前,并未与共党就此事有任何商量。”(《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九卷,第71页)虽然终于接受张是“主动”者,但仍要说杨首先提出劫持主张者。蒋恨杨,因杨于西安事变后并不乖乖地“悔祸”,还要嘴硬,还要揭蒋的疮疤。

张学良陪蒋回京后,立中“连环套”,被蒋背信强留下来。张学良1936年12月31日被军法大审后第二天(1937年元旦),西安人民游行向蒋介石抗议,杨虎城发表《告民众书》。在这篇《告民众书》里,显然在张学良被军法大审的气氛下,在西安人民的群情愤激下,杨虎城竭力在自制,在力持大体,肯定了西安事变的正确导向,肯定了蒋介石“对于我们的主张完全采纳了”,他对蒋自食不咎既往的诺言而军法大审张学良的事,避开不提,这样做,显然是留有余地,以便善后。

蒋介石第三次下野 杨虎城之死: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杀之泄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2951/996601397534.html

更多阅读

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的命运 第十七路军

萨沙东北军6个军投靠了中央,除了51军和57军并肩在敌后苏鲁战区作战以外以外,其他4个军都分散在全国各战区作战。由此东北军的这个名称不存在了,张学良这号人物当然也不存在了。至于十七路军呢,他的结局和东北军也差不多。杨虎城的十七路

下岗潮+破产潮:2015国人面临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命运大转折!

胡子哥导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月制造业PMI指数跌破荣枯线,跌至49.8,为最近28个月的最低点。越来越多的头牌外资企业开始加速撤离中国。中国面临着制造业倒闭潮和失业潮双面夹击的局面,中国人迎来改开后第三次命运大转折。1978年

杨虎城之死 杨虎城杀蒋介石

千古之谜:张学良因何要晚年避谈杨虎城?2011年05月28日 来源:看历史 作者:杨瀚口述 周海滨整理文章摘自《看历史》2011年5月刊 杨瀚口述 周海滨整理原题为《杨虎城:等待平反》作为杨虎城之孙,杨瀚两次赴美看望张学良,但他不明白,为何张学

声明:《蒋介石第三次下野 杨虎城之死: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杀之泄愤》为网友不平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