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医明妃传》说祝由术治好了相思病、眼病神秘的中医“祝由术”竟是一种心理疗法 ■廖木兴/图
【祝由术的提示?】
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理状态不易患病
既然心理健康与是否得病息息相关,那么保持乐观、积极、不过分担忧疾病和健康的心情,是不是更不容易患病?确实如此。
黄仲委说,中医有一句名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强调精神状态好,就不容易得病,得了病也不容易加重。例如他有一名精神开朗、整天乐呵的老人白内障患者,初次就诊时就告诉他,好多年前自己的肝部就有肿瘤,多家医院的医生都要她手术,她不同意做,还拿出了照片、诊断书。几年过去了,肿瘤还在,她依然好好的。我认为这与她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不无关系。
现代人越来越多关注自身的健康,但也有很多人会过分担忧,害怕自己得这个病那个病。黄仲委认为,关心自己是对的,但是过分就不好了。例如有数据统计过,精神抑郁的人比精神正常的人更易患老年性黄斑变性。有的人有心理障碍,整天无病呻吟、杯弓蛇影,把一些无关的病硬往自己身上拉,这样的人往往更容易得病。
【祝由术的意义?】
调整精神状态有辅助治病作用
尽管祝由属于十三科之一,尽管祝由实质也是使用药物等为主或配合治疗的,但是毕竟它的主要特色是打着敬请鬼神幌子来治病。因此,以敬鬼神来驱病邪的“祝由术”存在没有必要,无需挖掘,而且要取缔。
应当剔除祝由术装神弄鬼的成分,保留祝由术的健康内容。通过对心理的调整,对一些与精神障碍关系特别密切的疾病的治愈是有好处的;通过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增强自信,对其他器质性病变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尤其是对于心理障碍、失眠、抑郁、妇女月经不调等疾病意义重大。这也是各大医院会设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门诊、精神科等的原因。对一些难治的疾病,在家属知情的先决条件下,有时适当的暗示、“善意的谎言”也是可以试用的。
然而,广大患者必须明白,大部分的疾病还是器质性改变,如果不抓住病原而治,是难以根治的。因此,要科学对待祝由术。
相关链接
祝由术与中医的历史背景有关
与西医学明显不同,中医与佛、道、儒教都有深远的渊源。很多著名的和尚、道士、读书人都是有名的医学家。
据史书记载,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医道甚高,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得大医精诚声誉的妙应真人孙思邈、岭南中医流派的著名人物葛洪就既是道长又是医学大家。古代很多读书人往往立下抱负:不为良相就为良医。《伤寒论》作者张仲景身为长沙太守,却利用公务的间隙,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在衙门给百姓诊病。
佛、道教都是有神论者,难免对神鬼等不同程度的崇拜,中国古代的医书都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出来。如很多古医籍的作者为抬高自己身份和抬高著作的价值,常常会伪称该书是神仙托梦而获得等。也因为如此,古代才会把祝由列为太医院的十三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