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下半部分,包括以下四个部分:掐法、捏法、运法、擦法,我将逐个给大家讲授。 首先是掐法:掐法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双手掐法,一种是单手掐法,这两种形式分别针对不同的部位。
我们先看双手掐法:
它的作用我们看这张图,掐眉心,像小孩子,有的容易引起发烧,头痛,都可以在这去掐,掐到什么程度呢?掐出痧来,就像我们用刮痧板刮出痧来一样,我们这是掐出痧来。在这给大家多说几句,双手掐法给孩子要稍微轻一点,不要太用力,如果孩子有一些病症,出痧会比较容易,这点大家注意一下。
接下来说一下单手掐法:
人中叫水沟穴,这个很多人都知道。比如说昏迷、晕厥都可以用单手掐法。单手掐法在掐人中的时候一定要轻一些,因为孩子嘴周的皮肤很娇嫩,容易破损。这点家长要注意,尤其像指甲比较长的,要剪短一些。单手掐法还可以用于一些其他的穴位,比如像掐老龙,都是属于能够让孩子醒转的,像孩子抽风醒转,这个我们会在后面的课程加入进去。
接下来我们说捏法,就是捏脊,这也是很多妈妈非常想听想看的一个手法,这个方法那也是有很久的历史了。捏法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二指捏法一种是三指捏法。
我们先看二指捏法:
捏积是对小孩的积症,小孩吃饭不知道饱,吃多了不爱吃饭了也就是我们说的积症,用捏积可以解决。
第一个视频是常规的二指捏法,就是用我们的拇指和食指进行提捏。下面这个视频叫捏三提一,就是我们在捏的过程中,可以捏三下提一下,增大刺激量。增大刺激量对捏积是很重要的。提这一下一定要快,因为不快很容易引起疼痛,孩子就不舒服了。这属于一个小的爆发力,向上提的幅度不是很大。
接下来我们看三指捏法:
下面给大家进行操作:
第三个手法是叫运法:
下面我们给大家进行操作:
大家看到我这个手型,就看左手,我把那个食指和无名指在上,中指在下,把中指指跟这块给空出去了,因为中指指跟下方是离卦。八卦中,离卦主心,所以我们一般运内八卦,不运离卦,因为容易扰心。第一个视频上我是这样去做运法的,圈比较大,力量也要大。
第二个视频上我是运法加上掐法,八卦嘛八个卦,可以在每45度处进行掐运。再次重申一下,我们现在还没开始讲穴位,就是先把手法学学,后面我们有专门的穴位的讲解,等到讲穴位的时候再讲具体哪个部位有什么作用,各位妈妈不要着急。
接下来我们讲擦法:
擦法有指擦法、掌擦法、鱼际擦法,这里面的后两种相对来说用的比较多一点。 下面我们说第一种:
指擦法,就是在人的体表皮肤上进行往返、指尖的快速擦动,产生一定的热量。指擦法用的不是很多,在这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接下来就是掌擦法:
孩子肾气不足,个子长不高,吃饭也吃不好,比较瘦弱,都可以用掌擦法擦一下肾腧穴位置,肾腧穴是在第二腰椎椎体下方,旁开1.5寸的位置,待会我在模特身上给大家进行一个测量,告诉各位我怎么做这个掌擦肾腧。
掌擦法的特点就是力度不是很大,刺激量不是很大。但是也要注意不要擦破小孩的皮肤,我们做的时候就是力量可以稍微轻一点,局部能够发热就行,两边的肾腧都可以擦一擦,对小孩刚才说的这些情况都有帮助。

擦法最后一种形式叫鱼际擦法,就是用大鱼际或者小鱼际在治疗部位来回摩擦:
也可以用于平面,但用于鼓起的部位更多一些。家长也可以适时更改一下部位,我做的这个部位是肩部。
【使用范围】
适用于小儿因为伤食而导致的呕吐。
【使用说明】
1、本方中各穴位推拿次数适用于3-4岁小儿。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小儿的年龄进行相应加减。
2、每日按摩治疗1-2次,病愈为止。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患儿体位。在婴儿发生呕吐时,家长应立即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便于将呕吐物排出。且不可让患儿仰卧或将婴儿抱起来,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更不可摇晃宝宝的身体,因为摇晃身体有可能造成呕吐物阻塞在咽喉部。也不可捏住宝宝的嘴巴,不要以强迫的方式止吐。可轻拍宝宝的背部,让宝宝平静下来,再用热毛巾将他嘴巴周围擦干净。
2、要多补充水分。为防止宝宝脱水,不妨让宝宝喝温的牛奶、米汤、宝宝用的电解质水饮料等,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喂食。若呕吐严重,吐完后2小时,再喂以温开水或温的牛奶、米汤等,也可给宝宝喝鲜果汁等,并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喂食。
3、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婴儿发生呕吐之后,口腔中会有残留物,这可能会引起宝宝再次呕吐。较小的宝宝,父母可以用湿纱布蘸温水来清洁口腔;对于较大的宝宝,可以用温开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4、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和使用大小合适的奶嘴。宝宝容易溢奶与喂奶姿势不当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以奶瓶平放的方式喂宝宝,奶瓶就容易跑进空气而引发溢奶,所以在喂宝宝时,应将奶瓶垂直呈45度角,以防空气进入。挑一个大小合适的奶嘴也至关重要。奶嘴大小不当,宝宝喝奶时将多量的空气吸到肚子里造成腹胀也容易吐奶。
伤食呕吐
【症状】不思乳食,恶心呕吐,口吐乳食或宿食,口气秽臭,嗳气酸腐臭,腹部胀满,吐后反觉胃部舒适,大便闭结或泻下酸臭不消化物,舌苔厚腻。【手法】1清补脾,3分钟,300次。
2清大肠,3分钟,300次。
3清板门,3分钟,300次。
4逆运内八卦,3分钟,300次。
5推四横纹,2分钟,200次。
6分腹阴阳,2分钟,200次。
7推下七节骨,2分钟,200次。
再给大家讲讲新生儿腹泻:
新生儿腹泻是一种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较稀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的消化功能不成熟,一旦喂养或护理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
主要表现和特点
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在3次或3次以上,便质较稀,不成形。
伴发症状
大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奶瓣或绿便,或大便中含有泡沫,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推拿处方
补脾经3分钟,补大肠2分钟,顺运内八卦2分钟,推上七节骨2分钟,摩腹4分钟,按揉足三里1分钟。
加减变化
大便稀(或水样便)者,加清小肠3分钟、揉丹田2分钟;伴有腹痛者,加揉一窝风2分钟、拿肚角5次;大便臭味明显者,去掉补大肠,加清天河水2分钟、清小肠3分钟;伴腹胀者,加分腹阴阳50次、掐揉四横纹各7遍。
主要护理要求
对于新生儿腹泻者,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可过饥或过饱。吃母乳的患儿,母亲的饮食应适当加以注意,不要进食油腻较大或生冷的食物,应该以易于消化、清淡饮食为主。
注意事项
在为新生儿腹泻患儿做推拿治疗时,一定要随时观察病情。一般对于轻症的腹泻,采用推拿治疗效果最好,特别是针对不是因为感染因素所致的腹泻(占新生儿腹泻的大部分)。
如果是感染导致的腹泻,推拿治疗也有疗效,但应该积极采用其他疗法控制感染。对于比较严重的腹泻,不主张单纯采用推拿治疗,应该采用综合治疗手续,以免耽误病情。
对于大便次数过多(每天10余次,并且泻下如水)、病情较重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观察脱水症状,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如果一旦出现呕吐、发烧、口唇干燥、前囟和眼窝凹陷明显、面色发灰、哭声低弱、精神萎靡、体重锐减、尿少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给予综合治疗,以免病情出现变化而危及生命。
对于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腹泻患者,一般不主张治疗(腹泻比较严重者除外),因为此时可以加速新生儿黄疸的恢复。
最近天气转凉,身边很多宝妈担心天气对自家孩子的影响,这两天经常收到电话微信询问有什么办法能使孩子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结合临床经验和自己孩子的情况,向大家推荐小儿推拿,这法子既不用吃药,又能够快速起效提高免疫力。
现在就为大家介绍小儿推拿中一些易学好用的推拿手法。
感冒
这是换季常见病。针对风热感冒,推拿位置在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方式是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2分钟。
而风寒感冒则是在外劳宫,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推拿方式: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共100~300次。
鼻塞流鼻涕
伴随感冒出现的症状,针对孩子面对的这样的问题,可以推拿迎香,即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推拿方式: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揉30~50次
。
咳嗽
一般会随着感冒的加剧而发生,这个时候可以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五指节的位置,即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咽痛
由于咳嗽加剧引发的咽喉痛,不仅孩子痛苦家长也心疼,这时候可以推拿天柱骨,位置在枕骨下,沿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300~500次,通过这样来缓解孩子的不适。
其实,最好的还是防病在初,提高免疫力打到感冒。所以我们可以推拿脊柱,位置是自尾椎骨端至大椎穴呈一直线。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推拿通过作用于体表的经络穴位、腧穴以及特定部位起作用,而孩子身体娇嫩,推拿时更要注意手法与力度,才能达到想起的效果。感冒是可大可小的病,同时也是一次更新孩子免疫系统的好时机,但如果调理不当甚至会引起些并发的病症,需要家长朋友们注意,这也是下回想继续给大家说说防治发烧等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法子。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