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北京市将出台失独老人接收方案,由公办养老机构兜底,让老人安享晚年,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将改造成为专门接收失独老人的示范性养老机构。
今年,北京市还将对全市老年人的经济、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不同情况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北京将为失独老人设专门养老院”的消息一出,立即赢来一片点赞声。尽管是“将来时”、效果尚不明晰,但北京的做法所传递的政策信号以及所彰显的国家责任和人性温暖,无疑是失独群体的福音。
失独有多痛?局外人可能无法想象,除了丧子的悲凉、疾病的困扰等,更有老无所依的漫长煎熬,用“天塌了”来形容并不为过。失独家庭有多少?这几年媒体反复引用的官方数字是:截至2012年,全国失独家庭至少有100万个,且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剧增。
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体现的是一种“国家责任”或“国家义务”。
尽管计生政策与失独并无必然联系,但按照权利与责任对等的原则,他们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为控制人口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如今因意外丧子陷入困境,理应有权利获得国家的救济,国家也有这个责任。
但现实并不乐观。从一度被忽略,到进入公共视野,再到获得保障,失独老人等得太苦太久了,且已等不起。
近些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失独家庭的帮扶力度,但由于制度缺陷、执行打折、扶助金额较小等种种因素,失独老人的处境并未得到实质改善,甚至因扶助方式没有顾及个人隐私,还给失独老人造成了二次伤害。
在善待失独老人问题上,北京拿出了行动,其他地方也应跟进。

首先,各地应开展专项调查,摸清辖区内失独老人的具体数量、困难和诉求;其次,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作用,让有需求的失独老人优先进来;第三是钱的问题,资金不够怎么办?可把社会抚养费拿过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然,前提要健全扶助制度,明晰政府的责任,出台相关措施。
延伸阅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北京失独老人将设专门养老机构安徽严把养老机构“准入关”2015中国养老业夏季高峰论坛精彩开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考核细则出台 合肥出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