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我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5月1日起停用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实施新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策略。

5月7日前,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将现有糖丸逐级回收至市疾控中心就地封存,5月中旬统一销毁。在完成销毁工作之后,全市逐步转换使用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新的脊灰疫苗大约在6月份使用。
新疫苗到位之前,家长们可以选择延期接种或接种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的二类疫苗。
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本月起停用
“5月1日起,我们将告别‘糖丸君’。”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脊灰病毒有i型、ii型和iii型三个血清型,相应的疫苗也需要包含三个血清型的疫苗毒株,即三价脊灰疫苗。
记者了解到,在消灭脊灰过程中,脊灰疫苗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球脊灰病例主要是由ⅰ型野病毒引起,ⅱ型脊灰野病毒已于1999年消除,但是口服opv中包括i型、ⅱ型、iii型脊灰减毒活疫苗成分,而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多由ⅱ型病毒导致。随着消灭脊灰进程到了最后阶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不仅要消灭脊灰病毒病例,而且也要消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并提出所有国家转变脊灰疫苗常规免疫策略,停用opv中ⅱ型组成部分,用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替换三价疫苗。
根据全球消灭脊灰的整体安排,自2016年5月起,在全球155个国家同步停止使用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将停用opv中的ⅱ型组成部分。经综合考虑,我国决定在脊灰疫苗免疫程序中增加1剂ipv,以降低或消除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的风险,以及降低opv中的ⅱ型组成部分停用后的风险。
适龄儿童免费接种首剂ipv
如何接种脊灰疫苗?接种ipv和bopv是否要收费呢?疾控专家介绍,ipv接种剂量为每次0.5ml,上臂三角肌或者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液体剂型bopv口服,每1次接种剂量为2滴(相当于0.1ml)。按照“知情、免费”的原则,为适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接种脊灰疫苗,即脊灰疫苗转换后,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首剂ipv,第2、3、4剂免费接种bopv。若受种者监护人主动要求接种含脊灰灭活疫苗成分的第二类疫苗,应当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接种。
ipv、bopv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如果不能,应该间隔多久?疾控专家表示,根据现有数据,灭活疫苗与其他疫苗可以同时接种,不会对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ipv可以与免疫规划的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为了避免发生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后处置的复杂性,建议尽量避免ipv与其他第二类疫苗同时接种,接种间隔在2周以上,且优先保证免疫规划ipv的接种。bopv为减毒活疫苗,与其他减毒活疫苗接种至少间隔28天。
如果引入ipv,开展补充免疫活动时使用哪种疫苗?疾控专家建议使用bopv,“补充免疫活动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opv接种方便,能产生很好的肠道黏膜免疫效果,并且由于含有减毒活病毒,还能间接保护未受感染人群,使这部分人群成为隐形感染者,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能更好地达到补充免疫活动效果。”
接种后反应3天内自行消退
疾控专家表示,opv少数人接种后可发生一般反应,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全身反应,症状轻微,一般在2~3天内自行消退。接种后很少发生异常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极罕见。vapp发生概率极低,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免疫缺陷者中,以首剂接种者多,后续接种者少。ipv少数人接种后可发生一般反应,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或出现发热、烦躁、呕吐、腹泻、嗜睡、皮疹等全身反应,症状轻微,一般在2~3天内自行消退。接种后很少发生异常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极罕见。
儿童接种ipv或bopv后发生不良反应如何处理?一般反应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发热在37.5℃以下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发热超过37.5℃或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红肿直径和硬结<15毫米(mm)者一般不需处理;15mm~30mm者可用干净的毛巾裹上热水袋热敷;>30mm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埃博拉疫苗rVSV-ZEBOV一期试验结果预防性埃博拉疫苗一期临床获积极结果2017年开启寨卡疫苗有效性检测临床试验5月1日起脊灰糖丸停用 实施新疫苗免疫策略脊灰疫苗暂时缺货 只因“三价”改“二价”农业部要下重拳整治兽药疫苗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