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害”,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 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在子女眼中,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他们“逃得掉沉闷无趣的小学,却永远也别想从父母那儿毕业”。豆瓣小组的组规充满旗帜鲜明的战斗性: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
By 土豆姑娘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武志红
之所以选择这个角度,是因为我的闺蜜A,已经在短短四天中第二次给我打电话控诉她的爸妈了。
身为知名外企的中层,长相气质俱佳的她,却因为空窗半年而被父母痛骂。每天数个电话夺命call,逼她赶紧找人结婚,痛斥她至今未嫁是不孝,并称这个一路名校、名企走来的漂亮姑娘是家里的耻辱,扬言她再不找个男人嫁掉,父母就要杀到北京来打断她的腿。
另一个闺蜜对父母24孝,多次被父母搞散与恋人的关系,不是爹不喜欢,就是娘嫌人家出身不好。30了,未嫁。父母开始各种摧毁她,让她不找男朋友春节就别回家见亲戚。“丢人!”
这些姑娘把自己打造地犹如钻石般熠熠生辉,然而她们多年的自我滋养和努力打造出来的自信和自尊,就这样被至亲一次次从云端拽下来,摔在地面,并狠狠的碾压、践踏。
没有什么伤害比被至亲施加的伤害更残忍。

小A至今都记得当年只有10岁的她,就要常常在家里给外出打麻将的父母做饭,然而当他们回家,稍有不满就会对她拳脚相加。
小B的父母曾经在她9岁那年突然失踪一周,留下她对着家里的空屋子发呆,以为被父母遗弃。至今,那种随时会被抛弃的恐惧都在侵蚀她的内心。
而另一个朋友小c的梦魇就是他的母亲数十年如一日的对他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要不是因为你不懂事,我怎么会被你奶奶欺负,被你爸爸打;要不是为了你,我怎么会放弃那份有前途的工作;要不是因为你,我的人生怎么会这么不如意……
小c至今也无法释怀:为什么他们(父母)要将自己的责任和伤痛全部推到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身上,为什么尚在稚龄的他就要背负起父母的人生。而今天的他,即使自己已经足够优秀,却仍在害怕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豆瓣上著名的“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有数十万之众。上面晒的各种毒父母对子女的伤害,可谓花样百出:从直接肉体伤害、间接人格伤害,到父母间的争吵、家暴,或对孩子不关注、冷漠造成的伤害。以及试图控制孩子的人生,或更为严重的猥亵子女、性别歧视等。
我们多数人所遭遇的往往是除了猥亵和直接肉体伤害之外的那部分,然而这种内心伤害却是最难言说的痛。父母和亲友们大多对此不以为然,并且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这是为你好”。
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有些父母是真的不爱自己的子女,有些父母是想爱却没有能力去爱。
上一辈人生活在一个物质与精神皆匮乏的年代,非黑即白的世界观,长期的匮乏感,以及他们有毒的父母造就了有毒的他们。
他们缺乏资源和内在的动力去自省,自我修复,或者说他们固执的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以此来维系自己仅有的安全感和家族权威。而我们,绝不要变成他们那个样子,绝不!
女人是这个社会生长的土壤,也是一个家庭的基础。现代的临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对于饱受父母折辱的姑娘们来说,要终结这噩梦般的循环,该做的就是:勇于面对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并且去修复它,去滋养内在受伤的小孩子。而不是选择逃避,无视自己的伤痛却自欺欺人的相信:父母都是为我好。
切记:父爱和母爱是伟大的,这是整个人类不断繁衍并传递爱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这远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自动成了好父母。——武志红
当我正视了父母对我造成的伤害,那么之后呢?
我该如何原谅他们?这是很多朋友在纠结的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涉及到三观的问题,我们的很多文化作品都在宣扬:学会原谅是何等的高尚,慈悲。所有的故事似乎都要有个大团圆的happy ending才可以。然而,理想只是理想,现实中,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别忘了,我们是可以说“不”的!
到底为什么你要去“宽恕”一个使你胆战心惊,屡遭毒打,使你的童年时代与活地狱无异的父亲呢?你怎么能“忽略”自己几乎每天都回到暗无天日的家中,照料酗酒的母亲这一事实呢?你真的要原谅自己7岁时就强奸了你的父亲吗?——苏珊·福沃德《中毒的父母》
正视父母、家庭对自己的伤害,努力去修复、去滋养自己,可以选择不原谅伤害你的人。(正视自己的伤痛也是需要勇气的,从内在打破自己是痛苦的,你也可以选择继续无视)就是这样。
博览群书的土豆姑娘的分割线:
推荐几本基础心理学书籍:《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武志红著)、《中毒的父母》(苏珊·福沃德著)
关于是否一定要去原谅:
事实上,原谅自己的父母,以求得内心更为坦然一些并改变自己的生活是没有必要的。——苏珊·福沃德《中毒的父母》
这种赦免实质上是另一种否认现实的形式:“如果我原谅了你,那么大家便都可以装出以前的事没有那么严重的样子了。”我意识到原谅的这一方面实际上在妨碍着许多人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苏珊·福沃德《中毒的父母》
如果你遭受的伤害已经影响到了你的生活:
别看书了,去看心理医生吧,各大医院的心理专科,一些知名大学心理系的咨询中心和一些专业咨询机构皆可。
本文由她生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睡前互动
回复“投稿”查稿酬
回复“应聘”来搞“她生活”
如果有心事想跟她她说有图想发给我,
加我微信号:tashenghuonvshen
商务请加微信号:taher1314
点击阅读原文说说
她生活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