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气不如前日时晴朗,一样按计划驱车前往红茶发源地、金骏眉创始处桐木关。从武夷山市区到达桐木关是需要一段不短的距离,一两个小时的行程。一路向高处走,我们称之为走向云端,走向桐木关口山顶。
沿路溪流清澈见底,下车两次感受下沁人心脾的山间凉意,深呼吸,舒缓在都市里从不曾遇见的弥漫在空气里的湿润。同行的姐姐说,上次一个有鼻炎的朋友到武夷山到桐木关去,来到这里鼻子都好像不再堵塞了。心肺都是润润的,这让我们生活在雾霾严重的大北京、大郑州人情何以堪啊,每天几乎都不敢深呼吸。
当把上图照片发在朋友圈里,说有跳下去的冲动,要不要跳?上百友起哄,跳,跳,要见茶百科贾大湿的模样!结果,你知道,我偏不跳。
经过连续的绕与盘旋,到达皮坑检查站,桐木关自然风景区在这里进入,要严格审核身份。门口的大黄狗,警示着你要尊重它,不可乱闯啊。
行走中,还未到目的地,大雨而下,路边滚落的石头
大雨无法再继续向前,也无法直接进山里,只好先吃午餐,然后在庙湾一大哥家喝茶。
三款小种红茶从左到右野生、蜜甜香、花香。
第一款小种红茶小赤甘,闻干茶讨喜的蜜香甜韵。

桐木关内纯正的高山正山小种红茶,多是这样金黄或橙黄明亮,不会是太深红色那种。因为高山再加上工艺造就了茶黄素含量高,汤黄亮。正宗金骏眉这个特征更加明显,从始至终都是金黄明亮。
第二款小种红茶,花香,闻干茶和第一款蜜甜香味明显不同,这个枞味更加明显,不是甜香,是山林间茶树的枞味,清香优雅。嗅之,就被她的花香一样深深吸引。
黄亮的汤色,汤中更是非常喜欢的花香,山场气息浓郁,太喜欢她了。
这是这款花香小种红茶的叶底。
左侧是第一款蜜香小种红茶的汤色,右侧是第二款花香小种红茶的汤色。不对比不知道,虽然刚刚单独品饮蜜香那款时,汤色黄亮,对比后,这款花香小种红茶汤色更讨喜。
品饮过程中,就问这茶还有吗?拿来,我准备带走,呵呵,太喜欢了。行走,遇茶,遇见喜欢的茶,会被她的美吸引,第一次会被她的干茶香着迷,再品尝汤感舒服,汤色黄亮,滋味花香入水,本来多年交道,又喜此茶,何有不带走之理。老板再爱,也要被我抢走些的。
仓库里被我们找到,拆开,遇到像茶百科这样爱茶的人,品到被吸引的好茶,自已有点失态了。两箱多,几十斤,这个冬天有花香正山小种品饮及分享了。
抢到好茶后,继续第三款野生红茶的品饮,干茶似岩茶水仙的外形,枞味更加明显、似有若无的苔藓味一样。
这是这款野生红茶的叶底及冲泡图,只顾得品尝,没来得及拍图,雨中能品到一款这样美好的红茶,很舒服,虽然外形与很多正山小种红茶不同,样子粗旷不雅,但好喝。只是价不低。
品完三道茶后,雨已过,继续向上走,向高处的桐木关口行进,两边随处可见这一丛那一丛的样子多种多样的菜茶,这就是正山小种红茶的茶树品种,所谓菜茶,就是像农家房前屋后种植的菜一样,随手可得,有性繁殖,自然生长,不需要太多的人工管理,所以称为菜茶,是喜欢正山小种红茶者最爱好的红茶茶树品种。
越向上走,越发觉得自己处在云雾之间,真的站立在云端一样,湿气、雾气缭绕,正山小种的菜茶品种茶树就生长这样的高山云雾之间,经年累月,才造就了耐泡、品质佳、汤色黄亮、条索壮实的特色。身处其间,会让人更加明显,所谓的花香、丛味何处所来了。
终于到达山顶,桐木关口,这里是福建与江西的重要关口分界处。
上图,前方里面是福建地界,所站拍照处是江西地界,所以你会看到所挂牌子是“江西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桐木关检查站”,这里是江西管辖。
到了山顶,树林覆盖,愈发觉得寒凉了,周围全是雾气,怕下山回去太晚,如再下雨,更加不好行走,只好稍作停留即刻掉头下山,往回走,赶往正山堂去找江老师喝茶去。
到达正山堂厂内与正山堂江俊发制茶师聊金骏眉、正山小种,同样品饮三道茶,金骏眉、知味、野生红茶(刚好与前面喝到的茶农家的野生比较)。
和江老师一起到正山堂各房间走走,聊到多款红茶,及各系列特色。
在正山堂喝完三道茶,天色已晚,天气不好,加紧下山。路过一山泉口时,装满两桶山泉水,晚上回到武夷山市内继续用甘甜的山泉水泡岩茶。
晚餐后,烧泉水,投茶,入水,冲泡今年的吴三地百年老枞。干茶肥壮油润。
这是泡多道水后的叶底
几位友静静等待出汤品饮,花果香、枞味、老枞特有那种木质香,香不是飘在外,而是汤里含香,香入水。一直泡到十三道,真的美味,不忍丢掉,把泡十多道后的叶底投壶注水,继续煮饮,汤色虽然淡了,但汤里的香一直在,滋味还有。真的是榨取了她全部的精华,鞠躬尽瘁。。。
这是煮后的叶底。这样的茶,这次再来武夷山,只此一道茶,都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