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分享
给你全世界好玩的视频
如何选择你的新闻?
从“上海女孩因一顿饭逃离江西”说起
(最后有元宵节惊喜哦,记得看到最后)
大年二十八,一位名为“想说又说不出口”的网友在上海“篱笆论坛”发了一个帖子,随即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口水战。她是这么说的:
还配上了一张图:
经过“篱笆姐姐”们的劝说,姑娘表示“醒悟”了。

这时已经有网友对事件的真实性表示质疑,但因为这个故事和配图有太多可以讨论的点了——“正宗上海人”,凤凰男,漆黑的饭菜,插在碗里呃筷子等等,真假与否并没有成为关注的焦点。
网络上的观点大致有这几种:
“小姑娘分手没问题,但一下子走人不妥当。”
“既然卖相能力都可以,也喜欢,就不应该因为家庭而分手。”
“这个男的不给父母改善生活条件,农村凤凰男就是不行啊。”
“这个小姑娘显示了上海人的普遍素质。”
前两种观点还算平和,但后两种则把个别情况上升到一类人,就不免引得口水齐飞了。
大家讨论的热情还未消减,前两天,网络部门表示,这只是个假新闻——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不是上海人,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她春节前压根没来过江西;而其后发帖回应的“江西男友”,只是话题的碰瓷者,与发帖者素不相识。
消息一出,自然有很多人谴责捏造者,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新闻的真假其实不重要,它能够引起人们的讨论,证明它戳中了人们的痛处。”
我们要承认这个事件影射了很多问题:对某些地区的刻板印象,贫富差距和不同婚姻观带来的矛盾,但这并不代表新闻的真假已经无所谓。
在你向另一方开炮前,先冷静下来想一想,是不是因为流言加剧了偏见,才让我们更加暴戾?
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唾手可得,给了每个人成为“记者”的机会,但这也给流言的滋生提供了空间。如何从这一片嘈杂中选择你的新闻呢?
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你可能就不会是那个传谣者。
1.找到未经中间人过滤的新闻原始版本。那些所谓经科学研究的,或是由他人转述的故事常常有水分。你完全可以找到原始信息,然后自己做判断。
2. 事件越混乱,你就越不该实时跟踪此事件。比如恐怖袭击和自然灾害,即使没有可信的信息支持,当天的媒体也想对事件进行持续报道,有时候会提供错误信息。所以,给事实充足的时间去出现,在每天的几个时间点获取最新信息,要好过每隔几分钟就查看一次。
3. 多渠道获取信息。媒体的偏颇无可避免,当你无法直接知道事件的真相,多看看不同媒体、不同记者的报道,看看专家怎么说。
4.学会将事件从评论分离。“认为”,“有可能”,“也许”常常代表着媒体的谨慎,或许,这只是在媒体的猜测。
5. 最重要的,在传播消息之前多多确定它的真实性。在你传播那些不可思议或是劲爆的新闻消息前,上网查阅,看看这个消息被遗漏的要点,或是别人对此事件的评价。
比起生活在信息闭塞时期的人们,我们有着更大的自由,但是自由带来责任,媒体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但我们也不可以置身事外。
希望信息的易得,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一无所知。
——我是元宵祝福的分割线——
下面是五个灯谜,如果你知道答案,快快“写留言”来回答。
最先猜对并说出理由的有元宵节礼物哦!
1. 七音少二(打一乐器)
2. 二十一四(打一两位数)
3. 传道,授业,解惑(打一职业)
4.鲲鹏水击三千里(打一地名)
5. 风吹掉了草的帽子,落在他的桌上(打一中国文人)
各位读者元宵节快乐!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周围”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