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博士认为在命理八字中,喜用遁形,忌仇出现,定遭凶险,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命盘上,禄入他宫,忌在我方,噩梦接二连三,连喝水都会崩牙。 不过命好不一定运好、反之,命坏不一定运坏。命与运要恰当的分别研究。
命理的问题宜命理的方向找答案,方为正途;许多人异想天开,以为从别的方向照样手到擒来,那就出差错了。 清朝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书中记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史胄斯年轻时参加乡试,听说南门外的汤道士精通命理,于是前往请教。汤道士掐指一算:“丑时生人,终其一生只是一个秀才,但可以活到八十三岁;寅时生人,官至三品,今年就会高中。” 史某确定他生于丑时,汤道士说:“既然如此,小兄弟今年铁定名落孙山。”史某有点沮丧,汤道士安慰说:“命虽是固定的,运则可以改变,如果你愿减寿三十年,我将帮你改为寅时。”史某点头,除了点头之外,他根本无计可施。翌日五更,汤道士披发仗剑,祭星拜斗,宣读祭文,不久之后大功告成。 史某这年果然中了举人,后来累官到宫詹三品,五十二岁那年想到阳寿将尽,希望降级添寿,但是上级没有答应,次年五月他生了一场大病,膏石罔效,终于一命呜呼。 作法改运,藉以挽回天心,史不绝书,蜀汉军师诸葛亮排出七星阵法,试图掩护即将殒落的将星,这是历史学者与一般民众都能耳熟能详的事;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命理无法量化,因此做多大事业,发多少钱财,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实好命坏命,都怕运来磨,君不见那些政商名流,定期找来大师做命理谘商,看出运势的起落,藉以趋吉避凶。 打个比方:命好像汽车,运则如道路,命运的历程宛若汽车驰骋于道路上。孰能孰不能,郑博士请朋友们自己思量。 好了,讲到这里,郑博士讲一个似乎是人人皆知的故事: 被誉为中国道教圣地的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风景区,多年来一直作为热门的旅游休闲胜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到此旅游。而蒋介石当年曾在这里下榻过并留下一些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更让游客留连往返。 《酥醪观记》中曾记载:“浮山之胜,会于双髻、符竹、蓬莱三峰;三峰之胜,会于酥醪观。”酥醪观地处浮山最深处,层峦拥观,幽深雅静。观内外古迹斑斑,景如繁星,是修身养性,祷告祈福的宝地。 每天不少游客专程前来,一是烧香拜神,二则前来参观和了解蒋介石下榻此地时用过的家具和留下的故事。 1925年10至11月,正值广州国民政府为彻底消灭广东省的军阀势力,决定进行第二次东征的时候,时任黄埔军校校长、东征军总指挥的蒋介石因为第二次东征来到惠州。也许是因为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蒋介石特意来到罗浮山休息和拜神。 他首先来到了冲虚古观,但冲虚观的道长看过蒋介石以后说:“我们道家讲究人与灵的配合,跟冲虚观相比,酥醪观的灵气更适合你。”经道长介绍,蒋介石又来到酥醪观,跟那里的道长促膝长谈了一整晚,最后抽了一支签,道长解道“胜不离川,败不离台。”蒋介石想请道长具体解释一下,道长只说:“天机不可泄露。”果然给他讲到了,八年抗战胜利他在四川,国共战争失败他退到台湾。也有的说法是——如果蒋介石胜利了,就要定都四川为妙,如果失败了,则应该退居台湾。
郑伟建博士点评:
1、这个故事说明什么?人有命和运,这个道长的功夫相当于《了凡四训》的孔先生,把蒋先生一生的命运看穿了。

2、不过,更高明者不仅仅能视透人生的命,更能教人改造运;换言之不仅仅能说出命来,更能教人如何改造运势。
4、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之后,他心定了,一切境缘当中,他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他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心定了,乐得清净。
5、如果了凡先生遇到更高明者,会更加恍然大悟,因为所谓“命中注定”,不是别人注定,而是自己过去造的业所决定的。既然是自己决定的,当然自己可以改造。蒋先生可惜没有遇到高人教他改运,这是他没有了凡先生那么幸运的地方。
6、懂得改造运的人很多。郑博士认为如果一个人无缘接触高人,这是一个人一生中莫大的遗憾;如果能遇到,那真的是一种大幸。
7、懂得通过自己的命理分析来调理自身、懂得通过屋宅的位理分析来调理风水,就是一种改造命运的做法。
8、郑博士认为,我们学佛,也是一种大幸,因为这是另一更高层面的改造命运的做法。记住郑博士的话:改造命运还在我们自身。
9、好命坏命,都怕运来磨。显然,命和运要有机结合:只要我们把握好一生的运势,那么命也会变得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