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扩散 以行动研究为导向 探索农业技术扩散影响

摘要:农民的认知偏差以及缺乏技术扩散途径是造成常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发展受阻的主要因素,进而无法充分体现农业科技成果。若农业技术以行动研究作为指导依据进行扩散,则有利于农民与农业技术员全程规范化合作,且能增加农民收入、农种产量,提升其问题识别、技术选用的能力。本文简要介绍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并分析该模式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行动研究导向;农业技术;技术扩散;影响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3.005
  在“基础――应用――适应性”这一线性研究模式下,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适应性的试验无需农民参与,只要按照研究方案做好辅助工作即可。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促进作用、技术的开发、选用能力均被忽视。在扩散技术时,通常由技术指导者安排科技示范员,加之无村民督促,故缺少向其他村民扩散技术的热情,部分甚至无能力传播,诸多因素均影响农业技术的扩散[1]。
  1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
  行动研究重视现实环境的独特性,人们态度、认知的微妙性,提倡具体问题需具体探讨。对于农民、农业工作者在看待试验所存在的认知差异,提倡利用行为干预,以转变两者的态度、观念。在实践中,将农民视为与农业技术员相互推动技术使用的一个主体,而非被迫采纳的客体。在扩散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鼓励农民参与,以帮助农业技术扩散,并且防止农民乡土知识被现代科技知识所排斥,以免遗忘地方性知识,避免农民过度利用外来农业技术。
  行动研究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有异于常规模式,具体表现如下:获取过程不同,该模式下研究问题是农业技术员以农民商讨、访视等方式取得,农民可全程参加。专一化与多样化差异,行动研究思想注重过程,认为于问题处理、技术扩散这一过程中,应发挥行动主体能动性,加强问题处理能力,运用地方性知识。农业人员除了需做好常规模式下转移技术的工作,还需与农民合作做好以下任务:一是转变农业工作者对农民的偏见;二是挖掘并强化农民的社会、人力资本,提升农民技术能力;三是改善社区环境,主体参与自主化差异。农业技术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扩散,将问题的发现、认知、解决及共识形成等环节均整合为一体,系统关注各阶段目标[2]。方案需实时调整,尽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农业工作者的科研任务,以满足两方需求。传递信息与互动程度差异化。机制通过农民试验参与方案的建立选择,研究设计的商讨、调整通过多方利益人群进行,消除常规模式的行政单项命令、“一刀切”的现象。农业工作者参照农民现实经验规划试验方案,既有地方特征,又遵循科学要求,农民易接受试验结果。非对等和合作差异化。农业工作者为了解农业真实生产情况,与农民共同探讨实际问题,协助其采集资料、分析问题、订制计划、执行方案等工作,建立双方和睦、平等、合作的关系。农民建设技术能力差异。常规模式的试验方案是农业工作者制定,农民独立试验。行动研究的方案由多方讨论、参与制定,农民小组共同执行、改进试验方案。
  2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影响
  2.1农业技术员
  行动研究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改变了农业工作者固有的认知、态度、技能。认知即农业技术员对使用农业技术主体、农民参与技术发展、各学科人员参与技术发展等问题的认知;态度即技术员就农民试验参与能力、行动研究价值、发展技术公平性原则等问题的看法;技能即与农民交流、帮助农民辨别、筛选、寻求及使用农民项目监测结果等问题的能力[3]。这三种改变,使得农业工作者基于实际选取科研项目,借助相关技巧获取基本想法,促使当地农民认同并接受研究结果。
  2.2�r民
  农民增收,土地增产,农业工作者、农民测算试验结果发现,相比传统耕种模式,肥料和地膜的亩用量均上升约20%,亩产量上升约50%,亩平均收入呈大幅度增长趋势。提升了技术能力,农民对问题的发现、处理能力增强。农民与农业技术员联合订制试验方案,再由农民小组实施,试验过程中互相分享心得,待完成试验后,一起对比试验结果,经过长期实践后,农民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合理试验方式缩减技术入户时常规模式试验以独立为主,试验方案经农业技术人员确定后,示范户依要求独立实施。行动研究技术扩散,采取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技术的“试验合作”,充分借助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增多扩散源、提升扩散效率,加快普及技术时间。另外,以往试验只有个别农民参加,其他农户仅观摩新技术。行动研究技术扩散模式下,农民亲自实践,获取更多启发。参与的农户观念得到改变,其对农业现代技术的接受期望值增高了。
  2.3农民小组
  农业技术以行动研究作导向,试验与技术的扩散均以农民小组形式进行,农业工作者、农民共同选举出小组长,他们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强,具有奉献精神,乐于将所学技术、知识教授于其他农民,从而能确保农民均等获益,免除了因传输新技术而致农民内部矛盾、收入的分化,为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对日后扩散新技术创建可借鉴经验。
  3结语
  农业技术扩散在行动研究的导向下,通过示范适应化技术试验,维护了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间的联系,纠正了农业工作者、农民的行为、认知,加快扩散农业技术,确保农民有效采用。注重结合农民实际生产扩散技术,重视利用地方性知识。农民更有信心参与试验,提升其自身选择、识别、引进、更新技术使用的能力,维护农民关系,改善技术扩散环境,促使应用农业技术成果的步伐加快。
  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扩散 以行动研究为导向  探索农业技术扩散影响
  [1]龙冬平,李同�N,于正松,等.农业技术扩散中的农户采用行为研究:国外进展与国内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05):132-139.
  [2]樊军亮,高启杰.行动研究导向下的农业技术扩散及其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9):56-60.
  [3]李春虎.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0):275.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4051/376101620387.html

更多阅读

投资汽车行业的逻辑——以长城汽车为例 环保行业投资逻辑

投资汽车行业的逻辑——以长城汽车为例(作者:W安全边际) 重庆大学金镝:赞作者这么用心细致的分析,可是我历来都认为:投资需要望远镜而不是后视镜;趋势定性强于数据定量。 在股市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方法,或基本面,或技术面,投机也好,投资也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一、行动研究法的起源“行动研究”是二战时期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考尔(John Colli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提出来的。那时,在一般科研工作者看来,“行动”与“研究”是由不同的人所

以微电影为例:网络环境下影视受众的心理转变

     一、从微电影的特征分析微电影受众的心理特征  微电影是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微电影依靠网络走红,它的受众是网络影视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明:《农业技术扩散 以行动研究为导向 探索农业技术扩散影响》为网友萌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