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曹州兵备──管事宽。(42回)应伯爵问玳安,两个妓女在唱曲给谁听?玳安说:“你老人家曹州兵备──管事宽。唱不唱,管他怎的?”曹州即现今山东的菏泽,古时面积较大,所以有此一说。这是歇后语。
106、爱奴儿掇着兽头城往里掠──好个丢丑儿的孩儿!唐胖子掉在醋缸里──把你撅酸了。好淡嘴女又十撇儿。(42回)应伯爵与董娇儿、韩玉钏调笑斗嘴,这是两个妓女说他的三句话。一是说他丑,二是说他酸,都是歇后语。第三句是俚语,“好淡嘴”是擅长说嘴的意思;“女”加“又”为奴,“十”加“撇”为才。两人骂应伯爵是个好说嘴的奴才。
107、瓮里走了鳖──左右是他家一窝子。(43回)李瓶儿房里有一锭金子不见了,潘金莲前来告诉月娘,并乘机说西门庆和李瓶儿就像鳖和瓮的关系一样,反正是一家子。这是“荤段子”歇后语。
108、破纱帽债壳子──穷官。(43回)西门庆的嘴说不过潘金莲,便要动手打,潘金莲说:“你说你是衙门里千户便怎的?无故只是个破纱帽债壳子──穷官罢了,能禁的几个人命?”这是歇后语。
109、铜盆撞了铁刷帚。常言:恶人自有恶人磨,见了恶人没奈何!(43回)月娘见西门庆与潘金莲两人斗嘴不分上下,便笑着这样说。前一句是俚语,“常言”后是谚语。
110、秀才无假漆无真。不图打鱼,只图混水。(45回)应伯爵给黄四出主意——在香蜡里做手脚赚钱,并引用了这两句俚语。前一句说此举司空见惯,后一句说此举不是为钱,实际上都是欲盖弥彰。

111、下坡车儿营生。一物一主。(45回)劝当铜锣,应伯爵与谢希大一唱一和、奉承拍马。前句是俚语,意为这是顺势而为的生意;后句是谚语,意为今后物有所属了。
112、木杓火杖儿短,强如手拨剌。(45回)李桂姐劝西门庆留下夏花儿,说这丫头虽然有偷东西的毛病,但强如没有人,还是留下吧。“火杖儿”是拨火棍;“拨剌”即拨拉;意指用木杓代替拨火棍,虽然短,还是比用手强。(有人把“剌la”看成“刺”,还一味解释什么“不刺”之类,甚误。)这是俚语。
113、灯草拐杖──做不得主。(46回)賁四嫂对李娇儿说,想请春梅等四个丫头到她家去坐坐,李娇儿这样比喻自己。这是歇后语。
114、烟薰的佛像──挂在墙上,有恁施主,有恁和尚。(46回)月娘不满玳安的行为,说西门庆只是“烟薰”出来的主子,警告玳安不要忘了她自己才是当家主母的身份。这里的“恁”应作“什么”解。这是歇后语。
115、要饭吃休要恶了火头。(47回)王六儿贪苗青的财,请玳安代她去向西门庆说情,玳安开口要二十两银子,王六儿这样回答。“恶了”指得罪;“火头”指大厨师傅。这是谚语。
116、王府门首磕了头,俺们不吃这井里水了?(49回)西门庆要妓女董娇儿好好“招待”蔡御史,董娇儿说:“爹你老人家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了。王府门首磕了头,俺们不吃这井里水了?”表示这理所当然。原话前是歇后语,见45条;后是俚语,估计为明代北京的俏皮话、由“王府井”引出的反问句。
117、十日卖一担针卖不得,一日卖三担甲倒卖了。(50回)王、薛两姑子把弄来的衣胞做药卖给月娘,月娘喜不自胜,作者这样评论。其中“针”、“甲”谐音真、假。这是俚语。
118、虔婆势,乔坐衙。绵里针、肉里刺。(51回)潘金莲在月娘面前挑拨说,李瓶儿在背地里骂月娘“那等虔婆势、乔坐衙。”把月娘气的发昏,便回敬说原来李瓶儿是个“绵里针、肉里刺的货。”前六字说原本是个老虔婆、却扮成官样坐衙门,这是潘金莲编出来的。后六字说表面上看似柔和、实则内心恶毒,这是月娘亲口说的。两者都是俚语。
119、当家人是个恶水缸儿,好的也放在心里,歹的也放在心里。(51回)受潘金莲挑拨,月娘发怒,吴大妗子劝月娘:“看孩儿份上吧,自古宰相肚里好撑船”,接着这样说。“恶水缸”就是泔水缸,据说只有扬州人才这样称呼,因此估计这是流传于扬州地区的歇后语。
120、欠肚儿亲家是的。(51回)“欠肚儿”指坐立不安的样子。潘金莲闻得西门庆进了她的房,在月娘那里坐不住又不敢走,月娘说:“你去吧,省的你欠肚儿亲家是的。”这是俚语。
121、拔了萝卜地皮宽。(51回)意为少一人多一分空间。众妾在月娘房里听讲佛法,潘金莲坐不住,拉李瓶儿又不敢说,月娘教她们去了,说她们“原不是听佛法的人”。看来,潘金莲这次挑拨并没有为自己捞到什么好处。这是谚语。
122、卖瓜子儿打开箱子打嚏喷──琐碎一大堆。(51回)指说话啰嗦。陈敬济问潘金莲要带什么花色的汗巾,潘金莲说的十分详细,陈敬济不耐烦了就这样说。这是歇后语。
123、虼蚤包网儿──好大面皮!(52回)李桂姐嘲讽应伯爵——像跳蚤一样大的面皮还要包什么网兜?这是歇后语,意同83条。
124、你经还没念,就先打和尚。(52回)应伯爵回应李桂姐的话,说李桂姐忘恩负义。此句是“念完经打和尚”的延伸,这是俚语。
125、梧桐叶落──满身光棍(56回)常峙节妻子骂丈夫“梧桐叶落──满身光棍的行货子”,指他一贫如洗。这是歇后语。
126、狗吃热屎,原道是个香甜的。生血掉在牙儿内,怎生改得!(57回)月娘笑骂西门庆,她深知西门庆香臭不分、秉性难改。这是两个歇后语连用。
127、得了些颜色儿,就开起染房来了。(58回)西门庆偶然在孙雪娥房里宿了一夜,正巧第二天孙雪娥对几个妓女自我介绍为“四娘”,潘金莲听说了,就在背后如此讥讽她。这是俚语。
128、为驴扭棍不打紧,倒没的伤了紫荆树。(58回)潘金莲打狗又打秋菊,惊吓了隔壁的官哥,潘姥姥夺下潘金莲的鞭子这样说,显然是在保护官哥,因此潘金莲对她娘很不满。“驴扭棍”指安在驴屁股后的一根短棍,以防止货架滑落,通常用不值钱的树条制作,这里比喻秋菊与狗。紫荆树的木材较好,不会派这个用场,这里比喻官哥。这是俚语。
129、爪儿只拣软处捏。(58回)如意儿告诉月娘,潘金莲的雪狮子惊吓了官哥,潘金莲反说:“你每怎的把孩子唬了,没的赖人起来。”接着说了这一句,意思这是如意儿她们这些“爪儿”在欺负“软弱”的她。民间有“柿子拣软的捏”的俚语,意思相仿,只是主语不同。
130、不将辛苦意,难得世间财。(59回)王六儿对韩道国说的话。王六儿为了与西门庆偷情,千方百计唆使韩道国出门做生意。这是谚语。
131、你斑鸠跌了蛋──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椅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老鸨子死了粉头──没指望了。(60回)见官哥死了,潘金莲喜出望外、精神抖擞,一连用了这四个幸灾乐祸的歇后语。后面三个都很明白,其中“椅”为“依”的谐音。唯独第一个有些费解,臆测可能是“完蛋了,没话说了”的意思。
132、抄化子不见了拐棒儿──受狗的气了。(60回)西门庆铺面开张,众人喝酒行令,应伯爵自谓“我在下一个字也不识”,便说了个急口令,又受西门庆等众人奚落,只得说自己是叫花子被狗欺负了。这是歇后语。
133、又放羊,又拾柴。只好四十里听铳响罢了!(61回)潘金莲对王六儿夫妇的意图了如指掌,她对西门庆说:“谁不知她汉子是个明忘八,又放羊,又拾柴,一径把老婆丢与你,图你家买卖做,要赚你的钱使。你这傻行货子,只好四十里听铳响罢了。”“又放羊,又拾柴。”指一举两得;“铳”就是响铳,一种装火药的铁制响器,古人逢红白喜事都用它。这是俚语。
134、腊鸭子煮到锅里──身子儿烂了,嘴头儿还硬。(61回)潘金莲嘲笑西门庆的话,指他力不从心,与“人硬火不硬”意义相同。这是歇后语。
135、盐也是这般咸,醋也是这般酸,秃子包网巾──饶这一抿子儿也罢了。(61回)潘金莲嘲笑西门庆的话。“抿子”是古代妇女刷发抹油的小刷子。这段话总的意思是:你说了也白说,盐总是咸的、醋总是酸的,秃子头上再包网巾,还要抿子干什么?这是俚语与歇后语连用。
136、一壁打鼓,一壁磨旗。(62回)李瓶儿病危,月娘也同意为她准备棺材,如此说。“一壁”即“一壁厢”,意指一边治病、一边准备后事。这是俚语。
137、打谈的掉眼泪──替古人耽忧。(63回)西门庆观戏想起死去的李瓶儿,动了深悲,潘金莲说:“我不信,打谈的掉眼泪──替古人耽忧。”“打谈的”指听说书的。这是歇后语。
138、砍一枝损百林。(64回)温秀才回答薛内相的话,与“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相通。原话是“砍一枝损百枝”,绣像本作“林”,似也可解;词话本作“邻”,很有疑问。这是谚语。
139、豆芽菜儿──有甚捆儿!(65回)如意儿得宠后未免忘形,被潘金莲瞧在眼里,在月娘面前说,月娘也有同感。这是月娘给如意儿下的定论——豆芽菜而已。豆芽只能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无法整理扎捆。这是歇后语。
140、闲时不烧香,忙时抱佛腿。(67回)黄四来求西门庆通门路,应伯爵这样说他。这是非常流行的谚语。
141、你肚子里裹枣核解板儿──能有几句!(67回)应伯爵讥讽春鸿,你肚子里能有多少曲子?据金学家梅节分析,“解”读ga,是“锯”的意思,属沪语,意思是裹着枣核锯木板,能锯多少?我说,沪语确实有ga这样的语音及含义,但却没有“肚子里裹枣核”的说法,故存疑。这是歇后语。
142、饿眼见瓜皮。(67回)潘金莲评西门庆与如意儿的关系,原句就是其完美解释:“饿眼见瓜皮,甚么行货子,好的歹的揽搭下。”这是俚语。
143、我做兽医二十年,猜不着驴肚里病?(67回)西门庆梦见李瓶儿,伤感之情被潘金莲识破,潘金莲这样说他。这是俚语。
144、小炉匠跟着行香的走──琐碎一浪荡。(68回)玳安问陈敬济去文嫂家怎么走?陈敬济说的太细,玳安说:“小炉匠跟着行香的走──琐碎一浪荡。你再说一遍我听,只怕我忘了。”古时行香的习俗很繁杂,各式各样的人都聚集一起,所以“跟着行香的走”意指琐碎是易解的,但与“浪荡”如何联系却不清楚。本人臆测,这里的“浪荡”大约是象声词,与“小炉匠”有关,小炉匠带的金属物品多,挑担走路时会发出类似这样的声音。这是歇后语。
145、猢狲儿隔墙掠筛箕,还不知仰着合着哩。(69回)文嫂答应替西门庆拉皮条,玳安对文嫂说:“我只要你一两银子,也是我叫你一场。你休要独吃。”文嫂便这样回答玳安,意思是还不知道这件事成不成呢?“筛箕”是一种晾晒物品的竹制器具,猢狲身矮,隔墙晒它看不到正反面。这是歇后语。
146、出笼儿的鹌鹑──也是个快斗的。(69回)文嫂对林太太这样形容西门庆,山东一带自古就有斗鹌鹑的习俗。这是歇后语。
147、乳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69回)西门庆说王三官不成器,月娘讥讽西门庆:“你自道成器的?你也吃这井里水,无所不为,清洁了些甚么儿?还要禁人!”乌鸦自己身黑,却嘲笑猪的脚黑,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这是歇后语。
148、孔夫子也只识的一腿。(70回)何太监说的话,张竹坡批“是太监话”。实际上何太监此话虽然伤了圣人,但也不能因人废言,孔夫子确实也有认识不到之处。这是俚语。
149、早晨不做官,晚夕不唱喏,衙门是恁偶戏衙门。(70回)也是何太监说的,这里的“恁”依旧是“这么”或“那么”的意思。这句话同样可以说“是太监话”。何太监口无遮拦,倒是一个直性子,说出了官场如同戏场的实话,因此绣像眉批“世情即是道理”。这是俚语。
150、使的憨钱,治的庄田。千年房舍换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71回)賁四对何太监说:“何爷说的是,自古道使的憨钱,治的庄田。千年房舍换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把个炮筒子何太监喜欢得要不的,当场就叫賁四做他买房的中人。前是俚语,后是谚语。
151、老娘成年拿雁,教你弄鬼儿去了!(72回)潘金莲骂如意儿的话。她先后害死了宋慧莲、李瓶儿,不想又出来一个如意儿,自然不该罢休,不过她并不把如意儿放在眼里。这是俚语。
152、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72回)潘金莲与孟玉楼在背后说如意儿。原话是“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么不晓得?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原话前面几句是俚语(见81条),与后面这句歇后语连用,显得非常自然。
153、天下着风儿晴不的,人不着谎儿成不的!(72回)潘金莲与孟玉楼在背后说如意儿。原话是:“天下着风儿晴不的,人不着谎儿成不的!她不撺瞒着,你家肯要她!想着一来时,饿答的个脸,黄皮寡瘦的,乞乞缩缩那个腔儿!”其中“黄皮寡瘦”指面黄肌瘦,据说是四川方言,那么这两句可能是四川一带流行的谚语。
154、猪八戒走在冷铺中坐着──你怎的丑的没对儿。(73回)冷铺中只有猪八戒一人,所以丑的没对。小说中孟玉楼上寿,西门庆叫小优儿唱“忆吹箫”,潘金莲知道这是西门庆想念李瓶儿,便奚落他说:“孩儿,那里猪八戒走在冷铺中坐着──你怎的丑的没对儿!一个后婚老婆,又不是女儿,哪里讨杜鹃花上血来?”这是歇后语。
155、,三个官唱两个喏,谁见来?孙小官儿问朱吉,别的都罢了,这个我不敢许。没了王屠,连毛吃猪!借汁儿下面。(73回)来自潘金莲数落西门庆的一段长话,原来她还在为西门庆酒席上点唱“忆吹箫”的事气愤不已:“三个官唱两个喏,谁见来?孙小官儿问朱吉,别的都罢了,这个我不敢许。可是你对人说的,自从她死了,好应心的菜儿也没一碟子儿。没了王屠,连毛吃猪!你日逐只噇屎哩?如今就是诸般儿称不上你的心了。题起她来,就疼的你这心里格地地的!拿别人当她,借汁儿下面,也喜欢的你要不的。只她那屋里水好吃么?”其中“三个官唱两个喏,谁见来”是歇后语,指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孙小官儿问朱吉,别的都罢了,这个我不敢许”也是歇后语,其典出自元杂剧《荆钗记》第七出《遐契》:孙小官儿名孙汝权,欲娶钱家美女玉莲、问计于家人朱吉的故事。(有学者说典出《荆钗记》第二出《会讲》,显然有误。)潘金莲用这两个歇后语,是说西门庆明明知道李瓶儿“和我一般的后婚老婆”,却还要叫人唱“什么她为你‘褪湘裙杜鹃花上血’”,甚是荒唐。“没了王屠,连毛吃猪”是谚语,原指缺了内行人不成事;“借汁儿下面”是俚语,与“借海扬波”意思相仿。潘金莲用这两句,是讥讽西门庆自死了李瓶儿,拿如意儿做李瓶儿的替身了,“你日逐只噇屎哩?如今就是诸般儿称不上你的心了。拿别人当她,只她那屋里水好吃么?”这是两个歇后语、一个谚语、一个俚语连用,异常精彩。
156、放着河水不洗船?(74回)潘金莲笼络如意儿这样说。意思是这个顺水人情我不会阻拦你的,也有与己无关之意。对照32条只差两字,含义既相似又不同。这是谚语。
157、求告他黄米头儿,叫他张致!(74回)李桂姐跪地要求西门庆原谅她,潘金莲在旁插话:“桂姐你起来,只顾跪着他,求告他黄米头儿,叫他张致!”“黄米头儿”指黍米,颗粒很小;“张致”就是装模作样。全句意思是:你哀求这样微不足道的人,倒使他越发装模作样了。这是俚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