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用那种叶酸 叶酸:心血管病的天敌

导读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血管疾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体内的叶酸缺乏和血脂异常等,其中叶酸是心血管病的天敌。

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通路中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mtr)和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mtrr)基因多态性在调节叶酸水平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充分评估Hcy代谢通路的基因多态性对叶酸缺乏症的影响以及其基因多态性伴随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叶酸缺乏症对血脂异常的影响,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黄京飞课题组联手安徽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对中国高血压人群的mthfrc677t、mthfra1298c、mtra2756g和mtrra66g基因多态性和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血脂水平作了详细的遗传学分析。


结果表明,Hcy代谢通路的基因多态性中风险因子的累积效应能够显著增加叶酸缺乏症在高血压人群中的发生率。此外,上述四个多态性伴随着叶酸缺乏症能够显著增加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患病率,同时mthfrc677t和mthfra1298c与叶酸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发病率。这些结果对未来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煎炒烹炸”导致叶酸缺乏

“就全球范围而言,中国和亚洲人群的叶酸缺乏较为普遍。这可能与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有关。”黄京飞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心血管病用那种叶酸 叶酸:心血管病的天敌




含叶酸的食物很多,蔬菜类如莴苣、菠菜、西红柿等;水果类如橘子、草莓、樱桃等;动物食品如动物肝脏、肾脏、禽肉及蛋类、豆类、坚果类、谷物类等。但由于天然的叶酸极不稳定,易受阳光、加热的影响而发生氧化,所以人体真正能从食物中获得的叶酸并不多。“中国人吃蔬菜习惯煎炒烹炸,较少生食,这会破坏蔬菜中的叶酸,导致体内叶酸缺乏。这也将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黄京飞说。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据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即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


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其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因素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引起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过氧化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以前的研究显示中国人群平均血脂水平普遍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与安徽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李文兴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正逐步升高,升高的血脂水平也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加。

缺乏叶酸加剧心血管病发生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不断提高与体内的叶酸缺乏和血脂异常不无关系。


据了解,叶酸也叫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叶酸是人体内重要的碳单位载体,在同型半胱氨酸的再甲基化、核苷酸合成等诸多重要生理代谢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叶酸对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以及表观遗传基因表达调控也有着重要意义。


“从同型半胱氨酸转换成甲硫氨酸的过程,需要一些关键调节酶和叶酸、维生素b6、b12的参与。这一代谢途径受阻,就表现为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助理研究员代绍兴说。其中,叶酸水平被认为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相关性最大,是其最主要的调节因素。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叶酸缺乏可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同时,血浆总胆固醇升高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叶酸对血脂水平也有一定影响。肝脏是脂质合成的主要场所,大量动物实验表明叶酸缺乏会导致肝脏的蛋白质调节紊乱和基因表达异常,从而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并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此外,其他的临床研究也发现补充叶酸对体内的氧化应激和血小板活化也有一定的益处。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补充叶酸能够显著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遗传风险也需当心

据科研人员介绍,血浆叶酸水平受到一些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677位点上的cc、ct和tt三种基因型)。许多临床研究证实677tt基因型携带者比677cc或677ct基因型携带者有着更低的血浆叶酸浓度。也有研究指出,677tt基因型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风险基因。此外,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2756位点上的aa、ag和gg三种基因型)中的g等位基因也被认为是叶酸缺乏的一个风险基因。


“对于遗传风险和叶酸缺乏症的相关性,我们采用了3种不同的模型进行评估,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多基因交互作用显著升高患叶酸缺乏症的风险并且存在剂量效应。以上研究都是基于高血压人群,但是我们认为这些结论可以推广到普通人群中。”李文兴表示。


代绍兴建议,对于携带风险基因的人群应该对他们的叶酸水平进行监测,同时可以适当补充叶酸以防缺乏。此外,研究显示,叶酸缺乏作为一个独立因子增加高甘油三脂血症和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发病率。同时,带有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通路的关键调节酶突变基因并伴有叶酸缺乏的人群相比对照组人群,显示出更高的血脂异常发生率。因此,研究人员建议,血脂异常的人群可以采取补充叶酸的策略来调节血脂水平,尤其是风险基因携带者。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探索这些基因多态性和叶酸缺乏症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此外,我们也将关注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中国高血压人群的基线血压和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这些研究将会对今后的个体化医疗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黄京飞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4551/809393459678.html

更多阅读

用声音扣响心之门---浙江交通之声 浙江交通之声

用声音扣响心之门---浙江交通之声导读:随着媒体形式和手段不断更新,广播曾经一度会被认为会死掉,但是世界总是会给人们不一样的欣喜,广播重新复苏。浙江广电集电交通之声便是证明,2013年广告收入超过2亿元;持续保持浙江省市场占有率60%以

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简介,心血管病-病理机制

心血管病全称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脑血管硬化、中风等等。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悸、眩晕、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血管_心血管病 -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冬季护心攻略(3)

四、玉米经过研究发现,在玉米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中含有高达60%以上的脂肪酸。研究发现,经常吃玉米等粗粮类食物,可帮助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与此同时还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达到软化动脉血管的目的。

心血管病发病率 小心心血管病发病的魔鬼时间

  专家们指出,要是能在高峰到来之前用药,无疑能减少猝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此,专家们提出了一种生物节律健康法,认为早起早睡,生活规律,能有效地降低这种危险因素。与此同时,还可配合药物治疗。通常服用的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在服后24小

声明:《心血管病用那种叶酸 叶酸:心血管病的天敌》为网友卡卡西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