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专业 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研究_科学教育专业

科学教育专业 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研究_科学教育专业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研究 姓名:李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物理 指导教师:廖伯琴 20090501

西南大学硕+学何论文

摘要

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的现状调查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李红 指导教师 廖伯琴 教授

br />摘



教育实习是各国师范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 教育实习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师资培训的质量,而且还关系着教师上岗以后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师专业化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考察我国师范教育的新兴专业一科学教育 专业的发展概况,了解其教育实习现状,并通过对实习生和相关教师的反馈调查,发现教育 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完善科学教育专业自身的建设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论文通过三个研究分别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 主要结论: (1)和传统教育实习相比,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形式与内容没有太大变化。实习形 式以集中实习为主;教学实习仍然是最主要的实习内容;实习时间以6周和8周居多。实习 生对教育实习形式和时间的满意度不高。其中一半以上的实习生对实习形式的态度为“一般”, 对实习时间的态度为“不合适”,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多增加一些实习形式,把实习时间延长至 一个学期。访谈中教师认为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可以在一些新的领域做些尝试,例如尝 试利用科技馆进行实习。 (2)在实习指导方面,每个高校指导教师平均要指导11个人,每个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平均要指导3个人,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还不太多,接近半数的实习生对实习指导还不

太满意;实习生从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身上得到的帮助最大,然后依次是实习组同学、高校指
导教师和学生;经过实习,实习生在各方面的进步均不太明显;最为薄弱的能力为调动学生 学习的能力、与学生互动的能力和使用体态语的能力。

(3)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实习科目多样,其中实
习科目为物理的占23.1%,化学占33.O%,生物占15.5%、科学占26.7%,其它占1.7%;指导 教师具有不同学科的学科背景,其中22.4%为物理教师,32.0%为化学教师,14.9%为生物教 师,26.4%为科学教师,4.3%其它学科教师;44.9%的实习生在实习中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4)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科目与专业存在不对口现象。约7096的实习生参加的是传 统分科的教育实习,而调查结果显示,科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最想参加的是科学课程的实习。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摘要

(5)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30.4%实习生在实习前就已经非常了解或者比较了解新课程理念:54.8%的实习生在实习中尝 试了探究教学:55.4%的实习生实习期间上了实验课,着重锻炼了自己上实验课的能力。 (6)大部分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应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教师们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但 同时也指出如何落实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7)实习基地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实习经费紧张、开设7—9年级 科学课程的实验学校少、实习生人数多和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等。

关键词: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现状调查

II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pedagogic specialty of science education of normal school
Maj or:Theory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Author:Li Hong Tutor:Professor Liao Boqin

Abstract
Teaching practice is not only
cours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ormal education,but also



training

in teaching skills.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affects not only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o

training,but also related

teaching effectiveness.Therefor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s in basic educa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urve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specialty’S development,which is an

emerging profession of teacher

education.and just

the status of teaching practice.Then through th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feedback of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tutors,it the status of practice,which will not give helps
to

Can

be found some problems in

improve the scienc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actice and also be good Based
on

to

perfect its own professional building of science education.

this,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researchers.

The results of the thesis:

(1)Compared
main

to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practice,the practice mode and

content al-e

without

many changes in the pedagogic

specialty

of science education:Concentrative Practice is still the
or

mode

of practice;the training time mostly lasts 6 weeks

8 weeks.the pre?service teachers
on

don’t satisfied with this practice mode and content:More the

than halftrainee’S artitudes
the training time to

training for

practice mode is”general”and for the training time is”inappropriate”;They hopes that
new mode

university would added some

and extended

one

semester.In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they thinl(t11at jt indeed need some new tries in the science education
pedagogic specialty of science education,such as the carry out teaching practice.
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o

(2)In

the aspect of Practice Guidance,each college instructor guides 1 1 students
an

on

average,

each training school teacher practice

average of 3 individuals to direct;there is not too much guidance in

and

the

number

of interns who don’t satisfied with the

guidance

iS close to half;the interns

obtained great helps from training improvements,especially
on

school teachers.After practice,the interns don’t get great
to

the way

stimulate students’learning,communicate with students

Ill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and
use

Abstract

of body language. is shown that there is some particularity in the pedagogic specialty of science education.
courses

(3)It

Mainly manifests in the variety of tmining courses:including 23.1 percents interns’training
are

physics;chemical

accounts

for

33.O%;biological

accounts

for 1 5.5%;integrated science

accounts

for 26.7%and others

accounts

for 1.7%.The guidance teachers are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of which 22.4%for Phy7sits teachers,32.0%for the chemistry teachers, 1 4.9%for biology teachers,26.4%for integrated science teachers,4.3%for other

subject
two

teachers.
or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has
disciplines knowledge.



comprehensive

because 44.9

percents

interns

use

more

(4)There
train
courses

is



phenomenon in the pedagogic specialty of science education that the interns’

are

not

fit in their specialty.About 70 percents interns take part in traditional separated

curriculum’S practice.But the feedback results show that they more want to take part in integrated science
courses.

(5)The

practice in the pedagogic

specialty

of science education is adapting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s to some extent.It iS mainly presented that 30.4 bea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percents

interns have had a

reforms

before practicing;54.8 percents

interns have tried inquiry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and 55.4 percents interns have practiced experiment
courses

which training their ability of constructing experiment

courses.

(6)The majority of intems think that teaching practice should be
curriculum

adapted

to

the

new

reforms.Teachers agreed
a are

with this point of view.But at the same time,they point ou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is still

depth to be explored and studied. facing the practice.These difficulties mainly show
as

(7)There

some difficulties

the

shortage of the practice funds;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few practice bases and the many
SO on.

interns;the practice units’reluctance of accepting interns and

Keywords:normal school;pedagogic specialty of science education;teaching practic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IV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煎璺重哑盘鎏耋蝤圭醯壹宴豆盟选筮调查霉!磊,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 加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 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杼 学逝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止)




。jt;夕孑了 ∽7
签字目期:2卯7年

5月?日

,,钐

签字曰期:2∞7年

鸯钠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提出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师范院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等学 校教师,因而,加强对师范生的培养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

科学基本理论,而且还应该具有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为此,高
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中,除规定师范生必须学习政治理论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教育理论课程 外,还必须通过教育实习进行教育教学实践。1因此,在教师专业化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研究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科学教育改革。这场科学教育 改革的核心是把“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科学结论教育”转变为“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 强调在过程中学习。21999年,我国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次课程改革的 特点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 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 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为此,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明确规定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开设《科学》综合 课程,并已启动新课程的实验工作。综合科学课程打破分科课程的界限,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 形式,把有关联的学科及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份整合成为有机整体的新型课程。4综合 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能力和学科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学校让 几位教师教同--f-j课。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综合课程设置的要求。据有关研

究表明,当前《科学》课程的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科学课程实施的瓶颈。5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适应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需要。2001年,教
育部正式批准重庆师范学院(现重庆师范大学)建立全国第一个以“科学教育”为名的本科 专业,正式为综合科学课程培养师资。尽管如此,“科学教育”在我国毕竟还属于一个新兴专 业,对于科学教育专业如何培训职前教师的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可供借鉴的经验很少,而 需要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教育实习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 教育实习是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的重要纽带,教育实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资培训的质 量。因此各国都把教育实习看作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综合理科教师为目的的 科学教育专业,其教育实习形式、实习时间、实习过程、实习指导等落实的情况怎样?在一 些没有开设综合科学课程的省份,高校实习生的实习状况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 究。因此,笔者认为,调查我国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析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正是这一领域的问题。

‘朱绍禹.高师教育实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jl{版社.1997:12 2袁继新.科学教育对理科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挑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113 3教育部基础教育一J.《幕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 4刘松林.综合课程的含义及特征【J】.江西教育科研.2001(5):14 5朱振岳等.浙江中小学普开综合课关键在师范院校专业设置[N].中国教育报.2000—12—8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2文献综述
2.1相关界定
2.1.1科学教育专业
在界定“科学教育专业”这个名词前我们有必要首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科学教育。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科学教育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传统的科学教育是指物理学、化学、生 物学等各自然学科分科教育的统称,是相对于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而言的,又称理科教育。 随着综合科学课程在第二次国际科学教育改革中出现并获得迅速推广和发展,科学教育这一 概念渐渐用来特指综合科学的教育教学,又称综合理科教育,即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 地学等自然学科为主体构成的并涉及技术、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及科学史在内的综合性科学 技术教育体系。6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即是一种通过现代科技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 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 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决择,以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7本 文若无特殊说明,所涉及的科学教育即指现代科学教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提高综合国力,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 学教育改革的力度。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自然科学领域 的综合性课程(如综合理科、科学等)。科学课程逐渐取代传统的理、化、生、地等分科教育 而走进各国中小学的课堂,科学教育在中小学得到衔接和统一。8 1999年我国教育部启动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开设 《科学》综合课程。面对综合课程对教师能力和学科知识结构的新要求,承担教师教育任务 的高等学校设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以培养能胜任综合科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新师资,是我国 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9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重庆 师范学院建立首个“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以后,我国才有了“科学教育专业”这个新名称。 科学教育专业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该专业 注重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科学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要能胜任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 标准要求下的中、小学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教学,并能在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引领课改的潮流,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向全面,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 素养贡献力量。本文所涉及的科学教育专业就是指我国为培养中、小学科学教师(综合理科) 而设置的这个新兴专业。它主要包括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也就是开 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

2.1.2教育实习
通过对有关教育实习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著作、教材的研究发现,尽管研究教育实

6杨运鑫.以科学的方法培育科学的精神川.中国高教研究.2003(2):47-48 7顾忠跃.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flj版社.1999:16 。李延军.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9 9魏玲.对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昌占学院学报.2004(3):92


西南大学硕十学仲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习的学者很多,但是对于什么是教育实习,论者甚少,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的界定。有的论者

认为:“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普通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活动”。
10有的论者认为:“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将已获得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各科专业知

识、技能运用于中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以形成和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和锻炼教育、教学工
作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11还有论者认为:“教育实习就是师范生根 据师范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参加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等工作能力的过程”。12顾明远教授在他 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育实习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

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
加教育行政工作等”。张念宏在《教育学辞典》中指出,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 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综合实践环节。” 近年来,有教师教育研究者尝试从“学会教学”的视角来关注教育实习概念的内涵,有 学者指出“学会教学是一种发展足够格式塔的过程,不是学习应用学术教科书理论的问题”。 13“格式塔”是作为先前生活经验结果的个人需要、忧虑、价值、意义、偏好、情感等的集合 体,它在无意识情况下指导教师行为,它的积累依赖大量的实践经验。另有学者认为“作为

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教育实习是学会教学的过程,自我发展的过程”。14杜威早在1904年就
把那些计划通过一生的历程、通过反思和基于教育基础的深厚知识从教学中学习的人称之为 “教学的学生”,他强调了未来教师成为“教学的学生”的重要性。15 基于学会教学、“教学的学生”的基本理念,有学者把教育实习界定为教师培养过程中与 理论学习联系紧密的延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学会教学的实践过程:学会教学的起点是实地 经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应贯穿于教师培养的全过程:教育实习的目标是获得在学校教育、 教学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学校现场或逼近真实的学校境脉是教育实习的理想情境。m 综上所述,教育实习在师范教育中的特点可概述为:” (1)教育实习是在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的各项教育训练。 实习生能够深入教学工作的实际,学习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 技能进行教学实践,培养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2)实习生在综合性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教育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领会 教学原则和方法,锻炼人际交往和合作的能力。教育实习的成败是其知识、能力、心理素质 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3)教育实习中,实习生具有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既有助于他们向学科教师请教教
10周蒲芳.肖忠模.教育实习教程【M】.北京:航窄工业出版社.1998:3 ¨翟宝清.教育实习概论[MI.两安:陕西科学技术ifl版社.2000:1 12朱水新.杨树兵.英美师范教育实习的特点与启示【J】.常熟高专学报.1999(6):! u Korthagen,F.A.J.,Kessels,J.,Koster,B.Lagerwerf,B.&Wubbels,T.(2001).Linking a

Practice and Theory:The

Pedagogy of Realistic Teacher Education.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 1

¨刘正伟.培养反思型教帅:从教育实习开始【JJ.高等帅范教育研究.2003(3):51.54 ”Dewey.(1904).The Relation ofTheory to Practice In Education.In C.A.McMurray(Ed.1.The Third
Yearbook.Chicago.IL: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4-?15

NSSE

16上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I.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39—4l "沙景荣,杨改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双重实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1.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36


两南大学硕+学何论文

第二幸文献综述

学经验、学习教学方法,也为其顺利过渡到真正的教师提供学习机会、丰富经验。

简言之,教育实习就是为培养师范生独立工作能力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师范
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不可缺少的“实战演习”。 教育实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实习是指师范专业高年级学生脱离学习集中到 指定学校进行的教育实习,相当于“毕业教育实习”或“综合性”教育实习。埔广义的教育实 习泛指获得教师资格之前由师范教育机构组织学生进行的专业教育活动,既包括不脱离日常 学习到中小学校进行的参观、见习、课堂观察、试教等,也包括脱离师范院校的学习,集中一

段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的实习(毕业教育实习)。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涉及教育实习即狭义的
师范生毕业教育实习。

2.2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上兴起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的浪潮。伴随着这场改革的不断深入, 综合科学课程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大多数国家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都从分科的设置方式 转变为综合的方式,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和统一起来。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已有140多个 国家和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自然科学学科课程中设置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综合性科学课程 (课程名称有理科、综合理科、科学、自然科学等)。其中,美国、英国、日本、德国、韩 国的综合理科或科学课程较为著名。伸 与国外相比,我国基础教育中的综合科学教育起步较晚。最先开始的是东北师大附中在 1984年开设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之后,80年代末相继出现了很多综合科学课程的试验, 主要有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1988年开始的“理科”课程的试验;浙江省教委领导的, 1991年开始的“自然科学”课程的试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领导的、1991年 开始的“理科”课程的试验;北京教育学院领导的、2000年开始的“科学”课程的试验以及

2001年教育部领导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在颁发的《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在小学中高年级阶 段和初中阶段开设《科学》综合课程。并率先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科学》课程标准的试验工作。2002年至2004年秋季扩大实验范围, 启动省级实验区,修订课程标准,正式颁布《科学》课程标准。 面对综合课程对教师能力和学科知识结构的要求,有些学校让几个老师教同-f-]课,可 想而知,这样的教学势必违背综合课程设置的要求。有调查显示,目前分科教师对综合科学 课程了解不够;甚至对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持否定态度;不具备符合综合科学课程要求的学科 知识结构和技能。因此,要发展我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必须改变这样的状况,增强教师对 综合科学课程教学的适应性。” 因为综合课程本身就要求知识的整合,不同的老师教同一门课,知识结构之间的系统渗 透和联系整合就不可能有效地体现。故我们面临着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必须培养拥

撸李仲立,孙立峰.教育实习概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20 19林长春.时代呼唤我国设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J】.教师教育研究.2003(6):14 20王秀红,马云鹏,范雪媛.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理科教师们准备好了吗?[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46


两南人学硕+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基础教育课

有多样化的学科专业结构、较高学术水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新型教师。21为此, 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

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 改革教学方法。”22这标志着,我国承担教师教育任务的高等学校设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以 培养能胜任综合科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新师资,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 必然要求。 创建科学教育专业,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跨学科的知 识,而且还可以使知识系统化,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所以,在高等师范学院增设科学 教育专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大势所趋,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2.3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相关研究
2.3.1教育实习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教育实习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有关教育实习的研究在最近二十多年才出 现,尤其在近十年来比较集中。23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近十年来有关教育实习方面的相关文献 进行了梳理。 (1)教育实习时间、实习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专业化思想在各国师范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教

育实习的时间在总量上越来越充裕,在实习时间和安排上一改过去那种单一的、毕业前集中
式实习,采取阶段性与延续性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即把教育实习的时间分割、贯穿 于整个职前教师培养过程中。翻例如,在英国,安排一、二年级的师范生每周半天到中小学见 习,三、四年级时,进行一次集中顶岗实习。25在美国,参加不同教师培养项目的学生参加教 育实习的时间和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学校的教育实习主要集中在大四进行;有些学校的 教育实习则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有的则在大学二年级就开始让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教育见 习,第二学年就开始教育实习。26但是不管参加哪种教师培养项目,美国科学教师在其所接受 的教育中都要按照美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要求,参加最少15周的教育实习才能获得教

师资格证书。在其他一些欧美国家,师范生的实习时间更长,法国27周,德国则多达72周
共18个月。“ 与国外的教育实习相比,我国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的时间则显得有些少。现行的高师教 学大纲规定,包括1周教育见习在内,本科教育实习时间是6周。专科是4周,相通常安排在 师范生毕业前,.是一次性、集中式短期的教育实习。由于时间太短往往造成师范生实践锻炼

21袁继新.对高师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9):70 2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 23高月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07(6):156 24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十学位论文.2005:14 25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D】.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9):70 26陈建华.两方发达困家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及j£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3):17 ”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9):70

23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的不充分。有鉴于此,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纷纷提议增加教育实习时间“。即使在当前,重视 教育实习的呼声越来越高,各高师院校普遍增加教育实习任务,延长教育实习时间的形势下, 本科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8-10周,专科为4—6周,最多有的高师院校将教育实习时间延长至一 个学期30。和欧美国家相比,这种集中式、一次性、短暂的教育实习远远不能保证其能取得良 好的实习效果。 为适应师范教育在新世纪面对的种种挑战,国内各师范院校都在更新教育实习理念的基 础上积极探索、构建适应本地情况的教育实习模式。丁胜新提出31:教育实习时间应该适当提 前,分两段进行。一段安排在大三上学期(11月份左右),另一段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11 月份左右);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李玉光从教育实习主体的角度出发,以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实 习模式的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提出了三种教育实习模式:32(1)以实习学校为主体 的模式。(2)以高师院校为主体的模式。(3)以师范生为主体的模式。赵传江从教育实习的功 能角度出发,把教育实习的模式概括为社会化模式、能力本位模式、反省思考模式和教育工学 模式。33除此以外,近年来,人们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或改革方案,诸如:“委托教 育实习”、“顶岗教育实习”、“全程教育实习模式”、“三阶段教育实习模式”、“分散式教育实 习”、“协作型教育实习”34、“模拟教育实习”、“混合编队教育实习”船、“师生双向专业化发 展模式”、“定点分散、分阶段、集中”教育实习、“河南师范大学QFD模式”等等。具体而言, “委托教育实习”是在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的形式下,针对高师实习指导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 提出来的委托实习单位全面指导、高校仅派巡视教师,作巡回指导,协助实习单位做好学生 思想工作和业务指导的实习制度硒。“顶岗教育实习”作为一种新的师范生实习模式和农村支 教方式,由两南大学张诗亚教授首次正式提出,由原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农村贫困 地区实施的“小松树”计划发展而来,其针对的主要是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师资问题。一方面 大学要选派师范生到农村贫困中小学顶替学校缺岗教师,以全职方式参加为期半年左右的教 育实习,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可以选派一部分教师到高校去进修。正如张诗亚教师所说“单

纯依靠行政手段和牺牲精神已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建设问题。要走出
困境,就要清楚地认识到严重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师资问题。而顶岗实习是一个 制度化、长期、有效的模式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教育系统内部教师资源的合理配 置,是一个将教师教育与师范生培养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联系起来的现实思路耵;“全程教育 实习模式”,则创造性地提出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新型实习模式, 它以“中小学教学模拟和实践课”为切入口,通过大课程体系平台,构建了囊括教学技能训

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和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以及覆盖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

29顾明远.师范教育的传统与变迁【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5 30王文静.关于我国高帅教育实习的理性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9):65—66 31丁新胜.商师院校教育实习新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2007(9):52 32李玉光.试论商师院校教育实习的三种模式【J】.嘉应学院学报.2004(1):90?95 33赵传江.论我国帅范院校教育实习的模式【J】.河南社会科学.2002(9):151 34纪勇甲.协作型教育实习模式探索f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92—94 35涂珍梅.高师混合编队模式下的教育实习质量监控【J】.高教探索.2005(5):59-61 36尚国营.高师院校实行委托教育实习的模式探索lJ】.黑龙江教育研究.2007(3):117 37杨玉梅.我国高师师范专业顶岗实习实施效果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1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括寒暑假)的大教育实习模式”;义如上海师范大学在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组织的全 方位、全过程教育实习指导思想下构建了见习、实习、研习三阶段教育实习模式,除突出教 育实习结构的阶段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实习内容的全面性外,该模式特别注重教育实习结 束后的反思过程和后续发展,专辟教育研习时间供师范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实习中所获 得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总结和提高,促进其专业成长39等等。 总体而言,这些新的教育实习模式都适应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实习改革的特点及发 展趋势,即教育实习时间总量延长,在安排上突出阶段性与延续性相结合,注重师范生在读 期间早期介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 (2)教育实习前的准备

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包括基本教育理论和基本教育技能两方面。西方各国集中表现出来
的特点是在大学期间重视教育类课程。其中美国教育理论占教育总量(按普通与专业教育、教

育理论、教育实践为总量计算)的25%,教育专业课程中的2/3为教育理论课程,并强调教师教 育各部分——教育理论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学科教学法及临床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40。
与国外相比,我国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尚存在许多不足,缺乏师范特色与内容陈 旧、体系僵化引起了众多的批评。大家普遍认为,教师专业课程是师范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 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师范教育水平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保证。41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国 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外相比还显得非常薄弱。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铊 ①从课程观念上看,传统观念束缚了手脚 著名学者邵守义认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受到三种观念的影响,因而现有 的课程设置偏离了培养中学教师的基本目标,造成了偏差和失误。第一,重学术轻师范。一 些高等师范院校盲目向综合大学看齐,忘记了自已所应具有的特点。第二,重理论性轻现实 性。不少高等师范院校脱离中学实际,表现在抽象的、深奥的理论课和缺乏实际价值的知识 课过多,相反,培养实际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课太少,甚至某些培养中学教师必备能力 的课根本就没有。第三,重传统文化轻现代科学知识。

②从课程内容看,存在“旧、窄、杂、空”的弊端
根据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的现实情况和有关专家的研究,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内容上存 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旧、窄、杂、空”四个字。旧:传统的师范院校课程内容陈旧僵化, 几十年不变。窄:课程设置代办,公共基础课程门类单一,缺乏综合性课程,特别是缺乏人 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使学生不能具备新时代教师的文化素质。杂:学生专 业课程设置和综合大学相差不大。空:无论学科专业课程还是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都很空洞, 可谓是理论课一统天下,脱离培养目标,脱离高等师范院校自身特点,脱离中学教育实际。

③从课程结构看,比例不够协调
这种失调主要表现在:其一,学科专业课程比例过大,已经占到总学时的70%左右;其二, 选修课比例较低;其三,教育专业课程比例偏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课
38盂宪乐.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及其构建原则川.教育探索.1999(2):19 39朱元春.教育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帅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004(2):106-109 柏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1.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9):71 4‘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围际比较[MI.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4-45 42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95?198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所占比例不足10%,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25%,英国25%,德国30%,法国20%)相比, 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近年来,针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课程的“旧、窄、杂、空”的问题,不少学校
也在探索中有所改进。例如华南师范大学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教育专业类课程的比例就有 所增加;上海师范大学将教育学科的若干分支课程分化为各种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突出课 程的实用性,如将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拓展为包括7门单独课程的教育类、心理类系列 课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如自主探究学习、反思性教学模式;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如“案 例教学法”搭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采用谈论式教学法,构建民主、交流、互动的学习 氛围,提倡研究法,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及学会求知、学会研究的能力,运 用“参观法”、“实习作业法”增加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示范性。柏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 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必须有所加强,才能适应当前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 (3)教育实习的内容 关于教育实习的内容,英美等西方各国大都制作实习指导手册,对实习各方面的内容作详

实周全的规定。在英美教育实习过程中,其内容不限于纯粹的教学实习,还包括其它许多内容。
在实习学校,实习生和在职教师同等要求,除课堂教学外,还参加校内一切活动,如准备开放日 的教室布置、参加全体教职员工会议和在职训练活动、出席家长~教师会议等。除了这些显 性内容外,还包括观察和熟悉实习学校的氛围、学习如何理解学生、如何创设良好的班风等隐 性内容。实习生至少要有两周时间全面负责其所任课班级全部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和评价 工作。而且,实习学校还鼓励实习生掌握多个年级的教学经验,在音乐、艺术、体育和特殊教 育等方面有个人专长或兴趣的实习生,有机会在这些非自身专业的学科进行教学。“日本的教 育实习内容全面丰富,包括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特别活动、学生指导等,使实习生直接掌握 学校各个领域的经验。蛄前苏联的教育实习内容安排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渐趋复杂,并且低、高 年级的实习内容能连续和继承,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教师职业技能的目标。柏 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内容,从教育实习的历史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学习苏联,教育实习的内容既包括教学工作实习又包括教育工作实习, 既有课内。也有课外。六十年代初中断了教育实习,七十年代后期虽然恢复了教育实习。但 大多没有什么内容上的具体规定。八十年代以后,教育实习的内容才逐渐规范起来。大多数 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指导纲要规定实习的内容为: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与教育调查

研究,以便让学生掌握教学技能和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技巧,研究教育中的事实、经验或问题。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微格教学等都被划入教育实习的内容。但是
尽管如此,还有论者盯提出:我国当前教育实习涉及范围还是相对狭窄,客观上只注重课堂教 学,而忽视其它环节。他们提出我们应该扩充我国教育实习的内容,要求实习生全面担当起一 名教师应做的工作,包括制定每日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效的课堂管理、学生成绩评定,参加正 43张伶.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价值一来自学生教育实习的思考【J】.阴山学刊.2003(I):102?107
44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9(9):71 ”王泽农,曾慧英.中外教师教育课程没置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0. 46高月春.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困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4):32 47王较过,朱贺.英国教师职前培养的教育实习及其启示忉.教师教育研究2007(7):74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式教师的各项活动。除了这些显性活动外,还要包括观察和熟悉实习学校的氛围、学习如何理

解学生、如何创设良好班风等隐性内容。同时,按其难度逐渐加大实习生的工作任务,使其逐
步深入地了解、体会、反思学校教学实际,在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深化对教育本质的理 解。 (4)教育实习的基地建设 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是教育实习质量的保证,也是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双向互 动的需要。但是随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师院校 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虽然逐渐受到了重视并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如许多师范 院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附属中学,以保证该校学生教育实习的需要。但从全国总的现状来看, 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尚缺乏数量充足的较稳定或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究其原因:蛆一是由于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缺乏政策性支持,导致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专 项经费投入不足;二是高等师范院校办学理念相对落后,没有把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 应有的位置上,教育实习经费仍沿袭多年前的标准,且增长幅度甚微,远不能满足实习基地 建设的需求;三是从接待实习的中学来说,由于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相应的政策把接待实习的 任务确定为中学应当承担的本职工作,中学常常感到接待实习生是一种负担,会分散精力, 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认为,实习生的业务水平不高,不仅指导教师指导费力,教学效 果差,还会影响实习学校的教学质量乃至升学率。加之有些中学确因设备简陋、条件较差、 师资薄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安排实习生的食宿、办公条件和指导教师,这些都增加了 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四是随着高师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大,每年实习生人数激增,实习 基地扩建的速度不能满足实习生增长的需要。 针对这些问题,国内不少学者都希望从对西方国家基地建设的研究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 示。有的论者认为帕,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应该学习美国PDS学校建立的经验,改 变过去那种忽视教育实习环节、缺乏合作意识的实习观。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主动性,注重 与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实习单位等多方面的合作,坚持“互惠”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 实习基地。也有论者认为∞,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而建设的合作伙伴式教育实习模式也非

常值得我们借鉴。还有论者在研究西方国家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提出51,增强大学与中
小学的合作已成为世界教育实习的一个新趋势。总之关于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我国高师院 校应积极加强与基地中学的交流沟通,在“互惠互利”、就近、便利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相对

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实习难的问题。
(5)教育实习的管理与评价 高师教育实习的有效管理和评价是高师教育实习质量赖以保证的基础。在英、美国家教 育实习管理和评价中,一般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教育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教育实 习工作。小组成员由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大学派出的专职教育实习指导员和实习学校代表 组成。小组的任务是制定教育实习计划、分配实习生、组织教育实习和实习评价等工作。每

48江家发.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叨.中国高教研究.2005(5):65 钾傅松涛,刘小丽.PDS数育实习经验与启示[J】.夕p国中小学教育.2004(6):26 50高月春.英国“以中小学为綦地”教育实>-j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夕}国教育研究.2007(12):49-52 5’陈剑华.教育实习的一个新趋势: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J1.夕}国中小学教育.2000t[5):15?1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学期大学把实习生名单交给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由教育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部工作。通过 这样的管理与评价方式,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和实习学校共同参与到教育实习的管理和 评价工作中来,能提高教育实习管理与评价水平和教育实习的质量。驼其中美国以建立大学和 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联合体的形式来完成对教育实习的管理,即由大学的教师和中小学主讲 教师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实施教育实习计划。中小学主讲教师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以合作教师 的身份负责指导和管理实习学生,和大学指导教师的地位同等重要,实习生实习效果的好坏, 与指导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英国的合作管理形式则是由实习学校、地方教育当局和大学教 育学院的代表组成“伙伴关系指导小组”,作为领导机构,并为实习制定指导原则和目的。 与国外教育实习的管理相比,我国在这方面还显得有点薄弱,有的论者53甚至用“松散无 序”来描述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管理的状态。一般来讲,各高师院校独揽高师教育实习大权,教 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用人学校无法参与对高师教育实习的计划、组织、实施、督导、考 核与评价。各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成绩虽有评价,但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又由于各高

等师范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用人学校等关系不够密切,给高师学生的实习带来诸
多困难,对其实习评价亦不够客观、严格,导致高师学生对实习态度不端正,抱着“实习好坏与 毕业无关”的心态去进行实习,从而最终导致较差的实习效果。H 基于以上认识,有论者提出弱,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与见习、实习基地应结成 联盟,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教育见习、实习的管理。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提供政策保障与 经费支持,鼓励实验或示范幼儿园、小学、中学率先成为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其次,教师教 育机构应加强对教育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任务、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增强对实习指 导教师的培训与管理,杜绝不懂装懂与敷衍了事,防止学生实习受到错误方式和行为的影响。 同时,教师教育机构应加强与中小学及基础教育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强化对教育实习的计划、

组织、指导、考核、评价及研究,分解细化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实习目标及考核细则,及时
反馈,科学评价,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实效。 (6)教育实习的学科性特征 前面文献探讨的主要是一般概念上的教育实习,具体到每个学科,某一单科的教育实习 又有各自分别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语文学科方面对实习生的普通话水平、三笔字水平、阅读能力就要要求的高一些。 语文老师不会普通话,教生字就读不准;写不好三笔字,就不善于教笔顺。硒历史学科也有 历史学科的特殊的个性。比如其人文性特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质

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中学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中
无论是分科课程《历史》,还是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均强调历史学科人文教育功能的开 发,旨在把全体中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公民。人文性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属 性。确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是发挥历史学科人文教育功能的必要前提;教师应在教师教育的职

52朱永新,杨树兵.英美师范教育实习的特点及启示【J】.常熟高专学报.1999(6):2-3 ”张迎春.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16-17 s‘王文静.关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理性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9):65-66 ”刘晓丽,许斌.当前教师教育实习环节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7(2):165 56盛克猷.教育实习【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109
lO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前培养阶段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形成人文为本的历史教育观。作为高师院校历史学教育专 业的实习生,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取向,是搞好历史教育实习、创新历史教育实习内 容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由于每一个学科都有各自的学科特征,因此具体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科,其教育实习也具 有不同的特点。科学教育专业也不例外。

2.3.2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研究现状
Tobin,Tippins&Gallard认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教师培养
被视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科学教育改革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裾因此在美国,人们对教育实习 的研究是非常重视的。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对教育实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实习理念上,对 特定实践环节实习效果的研究还相对缺乏。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是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 人们最为重视的内容:(1)为学生学习科学创造良好的氛围;(2)教师的知识和对科学的态 度;(3)利用实践活动;(4)利用以探究为主的学习策略:(5)利用评价激励学生。∞ 在我国,科学教育专业还属于一个新兴专业,关于科学教育的诸多问题我们还处于摸河走 路的状态,但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各院校还是做了不少的理论 和实践探索。 例如在培养目标方面,有的学校的培养目标落脚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认为“通过一系 列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 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有的落脚在就业去向上,可以分为单一型和多元型两类。 单一型是指就业只面向中小学校,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胜任初中《科学》 等综合课程教学,并能适应当前理、化、生等分科课程教学,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的合格的复合型初中综合理科教师。”61有的落脚在教师应有的素养上,认为“未来的科学课 程教师,在必须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上有一定的造诣,富有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及诚 实的科学态度,传授这些知识的科学知识素养,指导科学探究的科学素养和掌握现代教育教 学方法的教育素养。”眈有的学校落脚在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上,以凸显自身专业的特色,如 “具备以化学学科为主的科学研究和实验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的院校根据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两套科学教师培养的 课程设置方案: 方案一:“先合后分”。所谓“合”,即第一学年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分方向,一起 上课。主要开设高等数学、大学化学及其实验、普通生物学及其实验、大学物理及其实验等;

57陈辉.论教师专业背景下的高师历史教育实习[J].历史教学.2007(11):87-88
诣"robin K.。Tippins D.,&Gallard A.J.(1994).Research 011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science.In D.Gabel(Ed.),tl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

Machmillan:45.94
59

Wayne RThomas(2002).A Standards.Based Formative Evaluation ofa National Pm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Science Teachers,A dissertation submia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Philosophy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44

60手光彦.关于贵州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88 61魏玲.对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吕吉学院学报.2004(3):93 62吴自.刚.对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55 63饶志明,翁文,林珩等.高师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77
ll

两南大学硕+学何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所谓“分”,即从第二学年开始,除了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外,学生分方向上专业选修课。 方案二: “先分后合”。即科学教育新生入学时首先选择化学或生物专业,完成各专业

前两年的学业。大学三年级开始合班学习,开设科学教育专业必修课,包括自然地理、科学 教育论、自然科学概论、自然科学史、教学技能训练、多媒体辅助教学、科学实验设计、中 学科技活动设计、环境科学课程。H

在培养模式方面,主要形成了“整合型”、“主辅型”以及“拼盘型”等三种类型。
“整合型”模式也称为“融合式”课程模式,是指围绕一个培养目标或统一的培养原则, 通过同一学科体系内部或某些跨学科的联合课程,或者专题型的教学而实现的课程模式。这 一模式仍以学科为支撑,培养课程中所涉及的学科。不分主次,但也不是平均拼合。强调对 相关学科的整合与联系,淡化学科间的界限;强调知识运用的广度,降低各学科的难度与深 度;强调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应用体验,弱化各学科知识点的识记掌握。其特点是“顾全不 顾重”。

“主辅型”培养模式是把综合课中的相关学科分为主要学科与辅助学科。主要学科的学
科知识学习相对完整系统,辅助学科学习则是由主要学科延伸出来的、经过选择的相关学科 知识。其特点是“顾重不顾全”。 “拼盘型”培养模式也称为“菜单型”模式。该模式是通过专业的整合,把相邻专业的 课程合理搭配、协调拼盘而成的一种课程方案;是在一种明确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 下,将相关的可融合性学科进行拼接联合,调整知识体系结构,以形成一种新型知识门类, 再进行培养的模式。其特点是“既顾重又顾全”。 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是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笔者也试图从 现有文献中寻找关于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研究现状,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笔者仅在2005

年一篇题为《关于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方面的思考》65的文章中发现其提到了科
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问题,而且是泛泛而谈,仅从策略上谈到教育实习时间短,教育实习 流于形式等问题,建议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的经验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而关于更深层次的 问题则没有涉及。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我国科学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研究高师科学 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现状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及时的。本研究正是这些研究中的一个。

2.4本研究的总体设计
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本研究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所涉及的研究主要有三个:

研究一: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背景研究一对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发展概
况和培养目标的调查。主要通过对64所院校开设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资料研究,了解科学教 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概况和培养目标,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研究二:我国高师科学教育 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对刚刚参加过教育实习的科学教育专业实习生的问 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研究三: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 业教育实习的反馈调查研究。主要通过对参加过教育实习的科学教育专业的在校实习生的问

“侯汉娜,郑甲,陈文生.科学教育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8):103 65吴洪莉,陈义成,程建生.关于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方面的思考【J】.文献资料.2005(35):11
12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卷调查和对高师院校指导教师、中学指导教师、教育实习管理者的访谈,了解教育实习的参 与者对当前教育实习的看法以及进一步改进的意见。

研究框架:

r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12粤m高m师m科mmmm学m芝!竺概m况m和m培mm养mm巳奠,竺m查一一-m

研究二: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研究

研究一: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背景研究



r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_’



-.-I_--I--_---______----_J



研究三: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反馈调查研究



I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I

r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





研究结论

I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I



1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背景研究

3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背景研究一对我国 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发展概况和培养目标的调查
科学教育专业在我国属于一个新兴专业,关于科学教育专业诸多方面的问题我们都多还 处于摸河走路的状态,教育实习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教育实习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 的重要纽带,是各国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教育的体制与模式、师范院校的培养目

标等都与师范教育的教育实习有关,成为影响教育实习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研究教育实 习问题之前,有必要对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背景——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
概况和培养目标进行调查和研究。

3.1调查目的与实施
3.1.1调查目的
准确掌握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概况,明确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影响科 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使后续研究得以有的放矢。

3.1.2调查实施
笔者通过查阅教育部相关文件、网上查找、电话联系等方式,收集了我国“所院校开设 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资料(数据截止到2008年12月,以教育部每年新增专业名单为准)。统 计涉及开设时间、开设学院、开设省份、培养目标、教育实习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颁 发学位、毕业去向等信息。统计数据如表3.1、3.2所示: 表3.1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概况统计
编 号 住 份 省份 学 位 学 院 实 验 区
l 2 3 4 5 6 7 8 9 10 ll 12 13 14 Ol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3 03 03 03 03

学 分

学 时

总 学 分

编 号

龟 份

省份

学 位

学 院

实 验


学 分

学 时

总 学 分

重庆 福建
江两 湖南

l 2 2 2 2 l 2 2 2 l 1 2 l l

2 2 4 2 2 l l 2 3 3 l

无 无 无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6 6 8 6 6 6 8 156 158 155 163 173 6 6 163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 175 45 46

03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新疆 河北 河北
山西

2 l l l 1 l l l 1 2 2 l 2 2

2 2 2 2 6 5 5 3 4 4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6 8 163 8 8

广西 重庆
贵州 陕西

黑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湖北
湖北

甘肃
山西 山西

重庆 四JII 贵州 云南

辽宁 i[宁 吉林

2 2 2

无 无 无

4 l

1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15 16 17 18 19 20 2l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第■章我同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背景研究
3 5 2 3 2 3 2 l l

上海 浙江

2 1 l l 2 2 2 1 l 1 l 2 2 2 2 2 1 2

无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有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6 8

8 8

163 160

47 48 49

04 05 05 05 05 05 05 05 06

甘肃 吉林 吉林 甘肃 陕西
云南

l 2 2 2 2 2 l 2 l 2 2 2 2 2 l l l 2

2 2 4

无 无 无 无
6 4 164 10 10 175

浙江
浙江 江西

8 8 7

8 8 8

167 167

50 5l

l 6 2 2 6 2 6 1 6 4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有 无
163 6 160 4 5 160

山东 河南
广东 广东 广西 广西 四』II 四川

52
53 54 55 56 57

重庆 黑龙江 江苏 黑龙江 安徽
安徽

06
06 06 06 06 06 06 08 08

2 2 2 5





148

58 59

安徽 山东 湖北 湖北
安徽

贵州
贵州 云南

8 6

6 6

140

60 6l 62

146



2 2 l

甘肃 青海

156 7 164

63 64

湖南





注:①编号代表学校:②年份“ol”代表“2001年”,依次类推;③学位“l”代表理学学士学位;“2”代表。教育学学士学 位”;④学院。I”代表“物理学院”;。2”代表“化学学院”;。3”代表。生物学院。;。4”代表“教育学院”;。5”代表。理学院”: 。6”代表“其他学院”.

表3.2我国各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统计 编号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教学的基 本原理、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教师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能胜任中小学‘科学》 或《综合理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在科研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普 及教育和研究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德、 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素质较高、教师职业技能突出、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胜任高等和中等学校‘科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能适应数学、物理、化 学、生物等分科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多能型理科骨干教师和从事科学教育工作的高 级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自然科学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胜任中学‘科学》课程教学和研究,适应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分科课程教学, 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理科教师。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标准。培养具有宽广厚实的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方法, 具有现代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科学课程师资及科学教育研究人员。



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 初步训练,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教育科研人员以及从事大众科学传播 的工作者。

7 8

为适应中学课改,特设新增专业。主要培养综合性理科方面的综合人才。 本专业为中等教育培养高质量的《科学》课(即自然科学综合课)专职教师。学生在政治思想、专业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章我同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背景研究

知识和教育研究等方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岛等帅范奉科毕业的水平,成为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需要、能胜任综合的<科学》课教学的骨干教师。


本专业培养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能在中小学及教研部门进行科学课程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教育工作者。

lO

本专业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人才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总目 标,培养具有综合科学素质的,具有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基础教育领域的科学教育工作者。毕 业生能在中小学从事科学课程以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和科技活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并能相 关领域从事教学、教育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

ll

培养掌握物理、化学、生物、天文、自然地理等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 基础和实验技能,能承担并胜任高中分科科学课程和7~9年级“科学”课程与物理、化学、生物等 分科课程的教学,具备解决综合科学问题能力的较高科学素养的教学和科研人才.

12 13

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 领域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自然科学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分别在普通初级中学和各类基础教育 单位从事科学课(物理、化学、生物)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

14 15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培养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

技能,具有教学科研能力和宽广知识面,能适应中学科学教育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强的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从事中等学校科学教育的教师。
16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科学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其他教 育工作者。

17

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的科学思维和思想方法,逐步形成学科综 合的理念,学会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习惯和大胆怀疑、积极探究的科 学态度,学会学习。熟悉教育法规,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摹本理论与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18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实践能 力,成为合格的自然科学课程师资,并能够胜任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积 极开展探究性教学研究,参与科普与管理工作。

19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富有创新精神,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 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既能够胜任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 又能够胜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新型师资。

20

本专业培养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科学课,综合理科 教学、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机构从事与自然科学有关的理论或应用研究等工作的高 级专门人才.

2l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技能,能胜任中等教育课程的教学与研究,适应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教 学的复合型人才。

22

主要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和技术素养较高的创新型教师,分设科学和技术两个方向.科学方向主要培养 能适应2l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在普通中学义务教育阶段从事综合科学课程的教学、研 究工作。

23

掌握应用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适应现代科学和教育发展需要,德、智、体、 能、美协调发展,富有时代特征、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科学、通用技术及物理类课 程教学的教师,进行教育管理、教育研究及其他教育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6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24 25

第■章我围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千宁景研究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高等院校或各级中学从事科学课程教学、研究和管理;在 新闻、出版、图书馆、政府机关等行业从事科学技术管理与传播工作的人才。

26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科学理论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教育素养,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的、 有一定创新意识及教师职业道德的、能够从事中小学科学或者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学和教育研 究的教师及教育研究人员,以及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工 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7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具备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教学基本 原理、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胜任基础教育‘科学》课程(即自然 科学综合课)和理科综合课程的专职教师及能从事科普宣传、教育与研究的专门人才。

28

本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富有创新能力,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 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强化训练,具有较强的教师职业技 能和教学研究能力,从事多学科教学的多能型理科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门人才。

29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习惯,具备科学思想,掌握现代科学基础知 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科学的方法论,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备 扎实的科学课程教学和研究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教育科学课程专职教师,以及具备中小学科 技活动课程及青少年宫课外科技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的专、兼职辅导员。

30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课改要求。具有良好的科学教师 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能胜任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及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需要的 教学与研究复合型教师,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3l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科学教育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科 学教育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教育研究及管工作。

32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 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能从事自动控制与各类信息与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 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教学工作者。

33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技能,掌握科学教育(涉 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适应综合课程的科学教育,又能适应分科课 程(物理、化学、生物等)教育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专门人才,具备在中 等学校进行教育研究的理科骨干教师或教育工作者。

34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掌握科学教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教育素质和职业技能,能胜任‘综 合理科》或《科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育、科研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学教育研 究、科学普及教育和教育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35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思想观念,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念和试验技能, 能胜任中小学的《科学》或《综合理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36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掌握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问科 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能在科学教 育通讯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7 38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 的基础教育“科学”课程师资、教学研究人员及教育管理工作者。

39

17

两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
40

第■章我同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背景研究

培养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荚全面发展的初级中学科学学 科师资,同时也能适应高级中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教学的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 工作者。

4l 42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2l世纪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科学教育专业 知识、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胜任科学课程和理化生等课程教学的师资和从事科学课程的教 学研究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43 44 45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教育思想,掌握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能从事中学科学、 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能承担中学化学、生物学等分科课程教学和教育研究,适应我国 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多能型理科骨干教师。

46 47

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中学教师及其他操作型、技艺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48

面向本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基础坚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为原则,以 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一名自然科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者为导向。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 备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学或小学的科学教师,以及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 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49

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科学教育人才.即培养具有综合教育知识、能 力、素质和现代化教育技能,又适应社会基础教育与发展;有宽广、深厚、扎实的物理、化学、生物 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毕业后既可胜任中学科学教育课程的老师,又能胜任有关单科教学;还 能在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从事研究、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50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验技 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九年义务教育4—9年级“科学”课 程教学。

5l

科学教育专业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具备自然科学各主要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承担综合科学课程教学或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课程教学的精于素质教育、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师资和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科学教育、普 及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52

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 展及变化的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教育、教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胜任中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 并能够在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53

该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教学的基 本原理、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教师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能胜任中小学‘科学》 或《综合理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在科研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普 及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54 55

本校的科学教育奉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知识功底,掌 握科学教育及其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以探究式为核心的科学教育和基于ICT技术的科学教育与 技术的系统训练,并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应具备深厚现代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可以从事科 学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开发、与科教资源相关的创意产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开发、管理、科研

18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三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Ik教育实习开展的辛宁景研究

与教学等多方面的工作,能够在教育部『J从事科学教育与技术的教学与研究J=作,以及其在科研部门、 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科学普及教育和研究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56 57 58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甚础、重实践,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眼光,富有创新和探究精神,一专多能的复合 人才。毕业生能够适应中学新课程教学改革,能从事中学科学课程教学,能在各级各类科技馆、博物 馆及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科学技术普及、科学教育研究工作。

59 60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掌握科学教育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 践技能,具有较强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科学教育、理科综合等课程的教学 与研究工作,或在科研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科学普及教育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6l

通过本专业培养,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和均衡的发展;使之具有一定的人文修养 与科学素养;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掌握科学 教育的基本腻理、方法与技能;成为既能胜任高中某一分科理科课程、初中各分科理科课程和“科学” 课程的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又能在科研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科学及科学教育研究与普及工作, 还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并在多元化的职业领域中寻求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多能型的高 素质专业人员。

62 63 64 注:①编号代表学校;②空格代表没有找到该校的培养目标

3.2调查结果及分析
3.2.1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概况
结合文献资料和调查所得数据,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对教育实习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06年以前获准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才可能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科学教育 专业的教育实习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初中开设综合科学课的探索,2001教育部正式发文在小学

3—6年级,初中7—9年级开设综合科学课程。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特别是
适应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需要。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重庆师范学院建立全国第一个以“科 学教育”为名的本科专业,正式开始为综合科学课程培养师资。在过去的七年里,我国高师 科学教育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d,N强大的过程。从2001年全国只有一所高校一重庆师 范学院,被教育部批准招收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到2002年漳州师范学院、江两师范人学、怀 化学院等8所高师院校邱,2003年贵州师范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24所高师院校盯,2004
66这8所院校分别是:漳州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怀化学院、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遵义师范 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人学 67这24所院校分别是:山西师范人学、太原师范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长春师范学院、上海师 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人学、绍兴文理学院、赣南师范学院、烟台师范学院、许昌学院、华南师范大 学、湛江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四川师范人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黔南民 族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昌吉学院
19

曲南大学砸士学何论文

第二章我国商师科学教育}业教育实习开展的背景研究

年t-Ⅱ此师范人学、艇地t骁等lI所1,截止到2000年12月笔者统计数据时令国已有64所

高师院收开政r科≯教育本}4专业。它们的发展状况如图3 l所示:
f 了『 “7

由上H可以看{Il,2003年是我国高校增设科学教育专业最多的年份,共有24所院校:其 次是2004年,l d所院校;然后足2002年和2006年分别新增8所院校2005年7所院枝; 2008年2所院校。近两年来,增进明显变缓。 基于奉立的研究内容是我国高帅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肯实习,结合科学教育}业在我国的

发展现状和我国】l_fj范生救肯实爿的习惯做法,笔者忉步判断2006年以前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 商师院控的师范生才可自}止在参加或者已经参加过教痔实习,所阻2006年“自U批准开设科学
教育专业的高帅完校才娃本研究的稠查对象。 (2)人部分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所在的省份没有初中综台科学课程的空验区 笔青通过调^发现,我国开盈科学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在地域分布h雨盖了我国的25个 省份(本敬调查不涉及香港、澳门 台湾),其分布状况如图3 2所示
.I

7’”f—oj。一5.Ⅲ+

’毋毋毋碡夺擎≯牮枣聋
其中浙江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院柱品多.有’j‘波太学、杭州师范学院、台州学院、湖州 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纲兴立理学院6所院授;其次足重庆、贵州,甘肃、湖北、安徽
五个省份,分别有4所院校开设了科学教育专业本科七业:再次是广西、山两、吉林、四川I、 云南,拦龙LL,分别有二所院校江西、湖南、陕两、辽j1、山身三、广东、河北分别有两所 院校:福癯、上海、河南、青海、新疆、江苏分别有~所院校。这些高校中70%以上所在省

份没彳『扦酷7-P年级综合科学课}*册实验K。邶么,对于没有综台科学谍烈实验区的高校,科

;端j蕊糍峰i蒜?ii摹i?斐鉴;:器盖嚣拳瀑鬣≮删嚣
河口{院

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剑哪里击实习’去参加小学科学课程的实习还是参加中学其他科日的实

州南^学硕I-学位论文

第三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艘的背景研究

习’或者还有其它的宴习方式?这些都是笔者希望通过后面的研究能够解班的问题。 (3)¨、同学校的科学教肯专业由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学院开设 调夼发现.科学教育}业在我国是由不M的学院开设的,其中由物理学院开设的订9所 院校,iI]14%;由化学学院开设的有20所院校,一j_32%;由生物学院开醴的囱7所院校-占 11%由化生学院开酲的有5所院校,占8%;由理学院开设的有4所院校,占6%.由教育学 院开设的有6所院校.占9%:其他学院”开设的有6所院校,占啡。如幽3 3所示:
d3 3#【日☆&"&¨≠#n々n∞K《"mU*

3;"m.
/ /

”1


:蛳*

m#

扪扪|翻盟
_∞ q,I #n 月≠%%Lf**j0。!M《

咀上数捌表叫.在我国由化学学院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院拉昂多+其次是物理学院.再 其敬是生物学院。不同学院开设的科学教育号业,其学生参加教育实习的情况如何?是不是 物理学院开设的科学教育专业.其学生参加物理学科实习的就要多一些?化学学院开设的, 实习化学的实习生就婴多一些?科学教育专业的学院分布情况可能成为影响实习生实习科目 的一个田素。 (4)我国64所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杖授予的学位有救育学学_r=学位平¨理学学术 学位两种 通过调A.笔者发现我国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64所高师院校中有35所院校授予教育学 学上学位,29所院校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如图3 4所示:

由此可以石出,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所获得的学何有教育学学士和理学学士两种,并 且颁发教育学学竹的院校比颁发理学学位的院校要稍微多一些.但是近两年米有些原来颁 发教育学学位的院校改成了颁发理学学位,例如东南大学和K春师范学院。

”je他学%n镕:g克B±义学‰、&理学%,#”教育学院、数¥%计算科学学院、学日中心
2l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章我同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背景研究

(5)教育实习在科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占的学分和学时 经调查,笔者发现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平均学分为6.61;平均

学时为7.05;其中平均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4.11%。2006年有研究者对物理学科的教育实 习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物理学科教育实习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平均学分为6.46,平均学时
为7.54周。70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学分和学时与其它 学科相差不大。 (6)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 笔者对某重点师范院校2003、2004、2005级三届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 统计,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表3.3某高校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 年级
2003 2004 2005

总人数
57 35 51

读研 人数


已就业 人数
41 32 16

综合科学 初中
1 1 l

高中 物理
20

初中 物理


小学
2 2 O

其它
11

备注 营销、贸易类 小学数学




20
14






注:2005级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截IL日期为2008年4月3日。此时05级学生还处在伐工作的垃程中,凼此此表中有关05级 学生就业的数据不能反映学生的就业攀,但是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就业趋势

以上数据说明,该校科教专业毕业生75%以上的就业方向是中学物理教师,只有不足8% 走上综合科学的讲台。在和一些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这种就 业状况不仅仅是一所学校出现的问题,山西某高校科学教育方向一位领导就在其讲座中谈到

这样桶信怠。“该校2006盾毕业生中.绝大部分学生走向7中学教学的岗位去从事物理、化

学裁笋r,只毖秀以雾理蝌按烈钐出版r萨。”这个数据向我们说明,该校毕业生从事综合科
学教学的人数非常少或者没有。 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调查中笔者还对一部分科学教育专业的毕 业生进行了访谈,征求他们对自己就业方向的看法,其中不少人表示当前科学教师的需求量

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才选择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尽管如此,在参加教育实习和找工作
的时候,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受到了不少“歧视”,不少单位根本不给科学教育专业学生 任何机会,所以即使有些同学找到了高中物理或者初中物理的工作,但是和本校物理师范专 业的毕业生比较起来,他们的待遇则要差一些,进城市重点中学的机会几乎为零。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科学教育专业虽然是为培养综合科学教师而新兴的一个专业, 但是其毕业生却没有真正走上综合科学的工作岗位。

3.2.2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笔者通过对高师院校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的调查发现,其培养目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表现出多样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学校培养综合科学的师资,同时各校在 表述中又各有特点,表现出多样性。科学教育专业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为了解决中小学科学教师匮乏的困境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专业。这一专业在创立之初就有着

70胡丽.我国高师物理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8
22

两南火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三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开展的背景研究

非常明确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为中小学培养综合的科学教师。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95% 以上的高师院校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综合科学”的教师,这和科学教育专业设置 的初衷是一致的。但是调查同时显示不同水平的高师院校在其培养目标的表述中也有所不同。 48.8%的院校把培养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教师也纳入了培养目标的范畴:29.3%的院校认 为高师科学教育专业也担负着培养科普工作者、科学教育研究者的任务。除此以外,还需要 特别说明的是,调查还显示80.5%的院校把它们的培养目标明确限定在培养中学层次的综合科 学教师上,而同时提出也为小学科学培养教师的院校不足30%。 (2)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调查显示,虽然不同院

校的培养目标对其培养具有什么样素质的科学教师表述不同,但基本涉及了下面几个方面:
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教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现代教育知识;综合科学的 思想和科学精神。在这里“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这也就是说科学教育专业 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还要学习化学、生物等知识,而且还要尝试在综合科学的环境 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3本研究的结论
笔者采用多种方法对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概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得到的 结论和由这些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的参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综合科学的师资。80.5%的 院校把它们的培养目标明确限定在培养中学层次的综合科学教师上,而同时提出也为小学科 学培养教师的院校不足30%。 (2)2006年以前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才可能有实习生,因此,在后续研究中选 择样本时应注意选择2006年以前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 (3)科学教育专业在我国高师院校当中,由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的院系开设,其中 由化学学院开设的高师院校最多。在后续研究中应考虑到科学教育专业的学院分布情况可能 成为影响实习生实习科目的一个因素,因此在选择样本时应尽量照顾样本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4)多数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校在其学校周围没有开设7—9年级综合科学课程的实验 区。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考虑把科学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科目列入调查范围。 (5)教育实习在科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占的学分和学时与其它学科相差不大。 (6)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并没 有走上综合科学的教学岗位。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四章我同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

4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
4.1调查目的与实施
4.1.1调查目的
本研究主要是对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力图通过本研究了解实习 现状并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4.1.2调查实施
(1)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全国范围内的科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
别选择了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院校1所,省属重点师范院校5所,普通本科水平师范院校5 所,专科院校1所的实习生做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在地域分布上,有湖北、湖南、河南、山 西、重庆、云南、陕西、广东、浙江、四川10个省的303名学生接受了本次调查。其中有3 所院校的科学教育专业开在物理学院;7所院校开在化学学院;1所院校开在生物学院;1所 院校开在教育学院。 (2)问卷的编制与处理 通过研究教育实习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人们主要从教育实习形式与内容、实习过程、 实习指导、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管理与评价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教育实习问题。因此,笔者在 思考本问卷设计的维度时,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的。但是考虑到教育实习的管理和评价、

实习基地建设两个方面的问题学科性不是很强,学生对其制定和实施的参与度不高,如果在
这两个维度设计问题的话,可能超出了学生能够回答的范围,而本问卷的设计初衷主要是针 对学生的调查。因此本研究把问卷调查的重点放在了教育实习的形式与内容、过程和指导三 个方面。整个问卷由选择题和填空题组成,其中选择题分单选和多选两种。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28份,回收率为91%;其中有效问卷303份,有效率 为92.4%。问卷统计采用spssl3.0软件和excel2003进行数据分析。

4.2调查结果及分析
4.2.1被试的总体情况
(1)男女比例:男同学90人,占29.7%;女同学213人,占70.3%。 (2)各学院实习生比例:物理学院81人,占26.7%:化学学院162人,占53.5%:生物 学院36人,占11.996:教育学院24人,占7.9%。 (3)实习学校情况:城市重点学校137人,占45。2%;城市普通学校113人,占37.3%: 农村重点学校38人,占12.5%;农村普通学校15人,占5.0%。

(4)实习单位类别:高中142人,占46.9%:初中116人,占38.3%;小学22人,占
7.3%:其它单位23人,占7.6%,其中在其它这一栏的23人均填写了科技馆。

曲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2

第四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

2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形式与内容的调查

(1)我国每师科学教肯专业的教卣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部分高校开展了顶岗实习,但 是规模不人 如图4 1所示,在“您参加敦育实习的形式”的调青中,大多数实习生参加的楚集中实爿. _l r总人数的74 3%.一少部分宴习生参加的是分散实习,占25 7%。由此可见,科学教育专业 的实习形式仍然H集中实习为主。 在“您所参加的教育实 习足顶岗实爿吗?”的惆奋 中,18 5%的实习生选择r “是”.8l 5%的实习生选择 r“否”。顶岗实习址目前我 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 一种重耍模式。与传统实习 币同的足,它不仅对师范生 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 川.而且还担负着改善农村

师资、提高农村教行质_E|}的重要使命。调卉发现,做为师范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教育专
业积极纽织学生到贫凼的偏远地区顶岗任教,在锻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靠村地区师资匮乏的形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科学教育专业虽然开展了顶岗实刊, {!_l总体来讲,人数不多,仪rl-总人数的18
5%。

(2)教学寅习仍然是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晟重要的内存 前面通过对教育宴习相荧文献的梳理。可知我日高师传统的教育实习的内容一般包括教

’#实习、班主任f作实习、教仃调商与研究二个方面。近年米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
媒体敦学、微格教学等逐渐铍划入教育实习的内容。这是我们从理论层面上对教育实习内容 的认识,那么在现实中究竟是什么情况呢?特别是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内容有没有什么 斗『d之处?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室.笔者在问卷中设汁了“您实习的内容包括”这个问题。 如表4 1所示:有97 7%的实习生选择了教学实习;80哪的实习生选择了班主任J:作实习:
4l

3%的实习生选抒了教育调盎与研究。

表4.1您的教育实习内容主要包括?

教学实习
班主任实习 教育调查与研究

||ll
:: =:: :兰::

其它内容

:尘!

由此可见,科学教育专、№的教育实爿内存仍然主要包拈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 阿碉南与研究这二个方面。其中教学实习仍然是科1}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最重要的内窑.实

西南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习生参加教学实习的比例蛀高。

第四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宴习的现状调盘

除此以外,在调查中有28人选抒了他们的实习内容为“其它”,^总_人数的9 2%,而返一 部分内容实习生主要填写的都是刘科技馆士实爿。这说明.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在继乐 传统的同时,枉实列内存方面还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些科学教育L作者注意到了科技馆

的科普教育功能.开始枉实践中尝试利用科技馆中的资源进行科学教师的师资培养。 (3)科学教百孥业的教育实习时『日】仍然以6周和8用居多 如幽4
2、4

3所示,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学生参加教育实习的时间“6周和8周居多。
45

其中,I 38人町符他H J的教育实习是8周,11I
1i

5%36人回答他ⅡJ的教育实习是6周,【々

9%80%左右的学生枝内参加1 2周试教以后,才正式到实习单位参加4—20周小等的实习。

我国岛师科学教仃专业的教育实习般安排在第7学jl|j进行。调奇数据显示74 6%实习生I__c 替他们的教育实习铍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除此以外,还有14 j%实习生同咎他们的教育宴 习被安排在第6学j《I]和7㈣的实习生教育实习安于{}存第8学期。

.,.J.I,. . ,柚L.,.t I ,. . —J. .I
4 2

3关于教育实习过程的调查

(”关于教育实习准备的调乔 充分的准备是教育实习取得成功的保证。师范生应谈从入校开始就进入教师角色。进行

教育实习的准备。教育实爿准备人体可分为教育实爿的前期准备、临界准备及过程准备三个
阶段。前期准备着重r“培养”,指从新生入枝开始到即将教育实习时,为培养台格的实习生 而进行的准备;临界准备侧重丁“适用”,指的是在即将进行教育盘习时,为成功地进行教茸 实习所做的组织上、思想上,业务上及财物l的准备;过程准备突出“具体”.是实习生F到 实习学枝后,为完成教育实习的每一项任务所做的具体准备。71由以h表述我们不难看出- 教肯实习的准备从师范生八大学校门就开始了.这是项系统而鹿人的r枉。但是牿丁本 研究的篇幅彳『限,笔者不可能对实习准备的方方面面都进行调商,因此笔者根据本研究的重 点从以F方面进行了调卉。

刘纠生敦育宴月概t LM]长砂Ⅻ南#育Hl版#2001:23
26

窒里奎兰至.!。:::鲨.:
r解”的柯l 3^,11l


兰罂耋鏊星童堡墼兰鍪塞!些茎皇耋翟暨罂茎王窑
3%;选辑“比较r解”的有79人,ll一26 1%:选择“一般’’的有107

在“您在参加教育r实习之前丁解科学课程腹革的相关理念吗?”的谰卉中,选择“非常

^,-‘,35 3%,选择“r解一点”或者“一点都不了解”的有104人,占34 3%。具体数据如





4所示: 击此Ⅳ见,科学教育专业的实习

,上在参加数育实习之前对新课肌理念
就已经有所了解,但是1E常了解和比

圉4 4巷实目前T*新谭程理七日?

较了解的坯不是报多,仪lJ r总人数的
30



4%。近年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


深^t有不少学者提出师范院校的教 育实习应该与新谍程理念的要求相适 应。例如术玉荣.刘宾就在《新课挂

视野里的教育实习;理念与模式的{直
变》 立中写到:“随着新世纪国内外

{《‘





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
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开艘.旧的教 育实习观念带】管理、运行模式必须全

山忙变革和檀新.才能为培养腑负全
新荩础教育任务的台格教师发挥积 极、有效的忭Hj,实现教师教育的々



业化?”2黄明峰在《教育实习新指导》一书中写纠“新课{4是以实践性教学为基础,努力 追求全体学生主动、全面、终身、个性化发展和全社会台作、和谐发展的完美目标.争方1奇 突出教学实践话动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奉技能和学台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这一立

体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何。作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实践性课程,教育实习必须依照新课程的 理念上j目标,实现自身理念与模式的擅新,充分投扦实践教学的情境体验与感悟功能.促进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这样的理念与思路为导向.‘教育实爿不仅着服于培养一
f_7_好数j_f|j.亚着眼于丰米教师的整体成长和终身成长’,要积极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创遗

性,通过实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情境体鼗与反恩.感悟新时期教育的魅力与责任,参与生面 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现阶段感悟々全程体验结合、教育理论学习与中小学宴际结台、教
师l[}!业技能学习’J终身学习结台、学科鼻u识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台的新世纪教育实习理想。”” 科学教符专业是在新课程殴革的背景F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

实习中适当融入新课样理念也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而实习生在实习之前了解新谍程理念是
在实习中融入新课程理念的必型条什。 实习生在实习前除了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外.还耍在教学技能方面做一定的准备,比如 实习前首先要学习如何备课、如何弓救雍等技能。在“您的备深主要涉及以下哪些方面?” 的诲卉巾拄现,实习生的备课主要包括钻研教材,思考课标要求与教学实践的联系、选择和

:;箍i;嚣鬻笛黧褊篇i凝惝9007烈:”““2”“6’
。苗州峰教肯实目g指导mj南中:广目^匣Ⅲ版杜
4 5 2G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四章我国高!l=1j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责

使州参考资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五个方面。在“您所写的教寨主

要乜括以r哪些力面”的橱卉中发现,同学们在写教案的时候,对教学目标、教学霞难点、
扳1;设科和教学过稃的芰注明显耍高于对作业的关注程度。这也说明同学们在实习中还小太 重视学习布置作业的技能。 (2)试教科目的调奇 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是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应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 需要而设置的一个新兴专业,足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中以培养高素质的综合科学教学研究人员 和科学普及教育I作者的复合型^才为日标的综合,≯专业。“其显苦特征就在丁它的综台性, 小仅婴拥有综台∞知识.还耍具备综合的教学能力。而在我国的现实情况是,jj有小学3 6年 纽和初中7—9年级才开设了综合科学课程,并H初中阶段开殴综台科学的实验省份非常有限, 这就造成r诎多高校科学敦肯专业的实习生可能无法参加初中综合科学的实爿。为了准确地 掌拦这一情况.笔者设计了如Fl巧个问题: ①您参加的是以r哪个科目的实习? ②您所在实习学拨指导教师所教授的科目是? 其中在“您参加的是咀r哪个科口的实习?”的调责中,如图4 5所示:选抒物理的有 70人,Il{23 1%:选抒化学的有100人,。’33 o%;选抒生物的肯47人,占15 5%:选择科 学的有81人,。'26 7%选抒其它的宵5人.占l
7%。

在“您所在丈习学校指导教师所教授的科目足’”的调台中,如幽4 6所示选择物理 的有68人..’22 4%;选扦化学的有97人,占32 0%;选择生物盼仃45^.?々14 9%;选抨 科学的有80人,11i
26

4‰选择其它的有13人,占4

3%-

E‘5‰#∞白勺g“T%十#目白勺实日?

目4.69所t实日}&☆{#日m教&∞#目≈?

由卧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科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绝大部分参加都是分科的教育实

li姐1{j衄
一- 二





’:…





…‘

74候Ⅸ娜.部,F,陈女生科学教育々n设口&人才培荐的日f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撤2007(8):102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四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有

习,参加《科学》科目实习的不足1/3。实习生的指导教师也多数是分科的教师,任教学科为 科学的指导教师则更少,仅占26.4%。 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影响学生实习科目的因素,笔者利用交叉列表的方法,对科学教育专 业在高师院校的开设院系和学生的实习科目两道题目进行了交叉统计。结果发现,科学教育 专业的开设院系成为影响实习生实习科目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表4.2所示,在物理学院开设 科学教育专业的,其学生参加物理学科实习的要明显高于其他学科:开在化学学院,其学生 参加化学科目实习的比例则比较高;开在生物学院的,其学生参加生物科目实习的比例则比 较高。

表4.2开设学院。您参加的是以下哪个科目的实习?Crosstabulation
Count

您参加的是以下哪个科目的实习? 物理 开设学物理学院
∞ 62

化学
5 83 2 10
100

生物
7 6 32 2
47

科学
4 68 1 8
81

其它Total
81 162 36
24



化学学院4 生物学院


教育学院4
Total 70



303

经过分析,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科学教育专业在我国 开设的时间不长,教育实习开展的时间则更短,由研究一我们知道2005年才有了第一届科学 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各学院在科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的时候就相对没有经验。因此,各学院 受传统分科实习的影响,在联系教育实习基地的时候相对寻找本专业的实习基地要更容易一 些。其次,由前面的研究我们已经提到,在我国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校中70%以上在其学校 周边找不到开设初中科学课程的实验学校,因此受实习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学校无法给每一 个学生远赴实验区参加科学课程实习的机会。再次,本科水平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小学科学课 程的实习也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学生的毕业实习往往与学生毕业后的 工作去向具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生希望在找实习单位的时候能和自己的就业结合起来。而 在我国,传统上本科水平的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今后的就业方向中等水平的学校, 大专水平的师范院校培养的才是小学教师,因此很多本科水平的师范生不愿意降低标准到小 学参加教育实习。这就是使得科学教育专业的许多学生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就业前程,而选 择了其他更容易就业的科目参加实习。 (3)试教情况的调查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已日益深入到每一位科学教师的心目当 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关注探究教学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尝试中实践着探究教学。如 图4.7所示,科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在实习中尝试过探究教学的有166人,占54.896:没有尝 试过的有137人,占45.2%。

呈窒尘』些:.::::譬眚
Ⅷ‘7 go*nⅨE#}q


茎暨耋些里皇坚墼茎鍪塞兰:!鍪至耋耋竺翌茎塑耋
目●8在女日M月,≈tn女§*%7

进行科学探究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如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删量和观察的技能。那
幺实习’t在实习过程中有没有加强自己实验能力的锻炼呢?如图4 8所示,选抒自己上过,实 验醒的实习生有】68^,占55 4‰选择听指导教师上过,自己没上过的有92 A,山30
4*:

选抒没口』r指导教师上,自己也投上的有43人.占14 2%。由此ur见,一人部分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组织实验课的能力还是得划r一定牲度的锻炼,只有一少部分实习生还缺少实验曝方面 的锻炼。 科学教育专业小fd于分科教育的最人特点就在于它的综台性,在前三年的理论课科学习 中,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等方面的

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了科学课挥与教学论等教学法知识。教育实习是学生走上T作岗何之前
的一次综台演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一敬综台运用。通过前面的调卉已经看到. 科学教育专业实习生中的相当~部分并没有参加综合科学的实习,进~步调查实习生在数学 实践中所涉及刮的知识发现.如图4 9所示:在实践中运用刊物理、化学、生物、地球宁宙 与空间科学中和其它(从实习gr回答的情况看.在,唼习中用到的其它知识土要为数学知识) 知识任一种知讽的占55 1%;用刮其中两种知识的占21 8%;用}0其中三种知识的占l 3 川到叫种知训的【1I
9 9%。 2%:

以上调商结果说明,半数以上的实习生在实习生士要还是针对某~科1:1的实习,不足半
数的实习生尝试,不同学科知泌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趾理综台问题的能力。

阿南大学硕f学伉浩文

第四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矗

除此以外.凋布还发现在学生比较薄弱的教学能力前二值的分jjlJ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能 力,与学生互动的能力和使用体志语的能力。返也说明变习生在实习中这二方面的能力还没 自得刮充分的锻炼,学生希望在今后的实习中这三方面的能力能有所加强。
4 2

4关于教育实习指导的调查

(I)峒查发现,在我国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爿中每个高校指导教师平均要指导11个
人,每个宴习学校指导教师平均耍指导3个人。其中20%的实习生回替他们的高校指导教师 要指导20人以上,4 2%的指导教师要指导40^以上,5 5%的实习生没有高技指导教师,有 的实习学杖指导教师也要指导10人以上。 (2)戈r实习学枝指导敦师的指导}¥应如何。本研究从备课、写教集、试教二个人的方 Ⅲ,如何钻研教材、如何将谍标要求与教学实践联系等1 7个小方面进了调商。数据结果如图


10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备课方面,指导教师对“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指导最多,

有50 6%的实习生选扦了指导比较多或指导多。其擞是对“如何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的指 导,有42 9%的实习生在该项选择了指导比较多或指导多;在写教寨方面,指导教师对“如 何确定互、难点”和“如何直_}||=教学过程”方面的指导最多,对“如何布置作业”的指导最 少:在试教过程,指导教师最为注重培养实习生“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1毕习兴趣和设疑提 问”的能力。除此以外.我“J还可以看:NJL乎每一项都有一半左止的实习生对指导教师坯不 太满意.他W J要么认为指导比较少或者报少,要么则是小知如何来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这 些都说明.这部分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还不太满意。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等吲紊的影响, 宴习小组越来越人,一个指导教师指导一二十名学生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多,返在客观条件上 就使得许多学生根难得到充分的指导。

:”:““’㈨*
:::垆‘删仲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四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奄

4.3本研究的结论
(1)和传统教育实习相比,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形式与内容没有太大变化。实习形 式以集中实习为主;教学实习仍然是最主要的实习内容:实习时间以6周和8周居多。 (2)在实习指导方面,每个高校指导教师平均要指导11个人,每个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平均要指导3个人。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还不太多,接近半数的实习生对实习指导还不 太满意。 (3)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实习科目多样,其中实 习科目为物理的占23.1%,化学占33.O%,生物占15.5%,科学占26.7%,其它占1.7%;指导 教师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其中22.4%为物理教师,32.0%为化学教师,14.9%为生物教师, 26.4%为科学教师,4.3%其它学科教师:44.9%的实习生在实习中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 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4)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为30.4% 实习生在实习前就已经非常了解或者比较了解新课程理念;54.8%的实习生在实习中尝试了探 究教学;55.4%的实习生实习期间上了实验课,着重锻炼了自己上实验课的能力。

32

撕出大学硕L学位论文

第五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拿业教育实习现状的反馈调查

5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反馈调查
墟过前面的调查,已经基本丁斛了我围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的现状。但是这H 是本文所研宄问题的一个方面.关丁教育实习的触粜如何?实习生参加过教育实习以后有什 么感受,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实习有些什么样的意见或建泌?等等这些问题都还肯待进行更 为深入的研究。基r这种考虑.本文在第h章专fj对我国科‘≯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进行 了反馈调卉,希望通过这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为深^地研究和分析科学教育分业的教育实 习现状.山日后的教舟实习&革提供参考性建议。 丰研究上婴丹为问卷调卉和访谈两个部分。其中问卷调青是面向科学教育专业的在植实 习生展开的调青;访漩主要是针对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和窭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进行的。 5

1对实习生的反馈调查
5 1

1调查目的与方法

该部分采川M卷调卉法,对我圜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实爿生进行了调查,以期九醉他们 参加教阿蜜爿的效果、感受_l建泌,为日后科学教育#业教育实习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5 1

2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我国已经参加过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学生做为调查对象,采Ⅲ分屡抽样的 办法对研究中所述的12所院枝的科学教育分业的实习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本问卷土型小学选题、多选题和简{睾题组成。
5 1

3调查结果及分析

(1)实习生对教育实习形式的满意度不高 如豳51所不,在“您对学校为您安排的 史习形式满意吗?”的调查中。6 3%的人选择 了“1F常满意”;27 7%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
58

7%的人选择r“一般”;6 3%的人选择了“不

太满意弋选扦“很不满意”的有3人,占1 O%。 以上数据表明,对教育实习形式表示“非常满 意”或青“比较满意”的仅|Ji 34%,对教育实 习持“般”态度却占到、#数咀上。这说明人 部分学生对现有的教育实习形式不太满意,他 们希辊学校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在擐后一道开放性试题的网答中就有间学




一口


这样弓孔:“学挫赢在平时事堙一些实践性i銎
掸?比如两{.厂.研究所.科技中心等地方进行一些实地考察,以便掌握避先进的拄术r提 高自身匏科学煮养,“

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五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反馈调矗

(2)半数左右的实爿生认为当前教育实爿的时间不合适 在碉卉中,55 1%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的K短币合适。当进一步对选择“不合适”的 实习生询问“您认为实习多长时间比较台适?”时,134人选择个学期的实习时间是台适 的。31 0%的实习生认为学校安排的实习时段不合适,当进一步对选择“不台适”的宴习生 恂M“您认为教育实习安排在第 学期比较合适?”时,41人希望学校把实爿安排在第6

≯期:36人希望安排在第8学期。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把教育实习则与找工作和考研时间相冲 突.他们搬难全身心地投八教育实爿.从而会影响到教育实习的效果。 (3)科学教育专业的空习生蛙想参加综台科学科目的实爿 庄第四章的调卉中,我们发现科学教育争业实习生的实习科目早现多样性,既有参加分 科殳习的,也有参加综台科目实习的;既有到学校实列的,也有到科技馆等科将场所实习的。 那么做为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昂想参加哪个科目的实习呢?如罔5.2所示,调卉发现 193人选抒他们最想参加科学科目的实习,占总人数的63 7%:而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等 分科科口宜习的学生人数加起来不足 30%。这一调查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明,
目5 2 Bt≈’∞■十#目∞女日

当前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尚不能完全
满足学生的需求。 分析遗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 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在我国开设7-9 年级科学课程的实验区仆常少,井H猩地 域分布上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浙江、厂 尔等尔南沿海省份。因此,高师院校要想 安排其学生参加综台科学科目的实习就会 面临很多田难。其次,高校提供给学生实 习的经费1F常有限,选就造成学校不可能 安排非常多的学生到比较远的地方盖实 习。第二,受我国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 人家往往认为教卣实习与学生就业密切相

叫k

关,笔者在找r作的时候,就听到为数不少的学生在自我介绍中把在什么水平的单位实习做 为自己得到T作机会的敲f J砖,田此报多选择学生在选择实习学校和实习科目的时候就不得 小考虑就业的问题。第四,面对科学教师需求量少的现实情况,许多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 根难找到科学教师I作等等。以上种种田素使得科学教育寺业的实习生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 境地一方面想参加科学科目的实习。一方面义非常担心就业问题。 r4、1#数以上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内容都还有待加强 杠“您认为】三L F哪些方面的教育实践还应加强,”的调查中,如表51所示r分别有56 7%、
56 4%、51

8%的学生选择丫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凋杏研究。这说明太部分学生认为r

其在实习巾再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他们还希望这些教育实习内容能有所加强u 在前面调蠢中.已经看到人部分学生参加教育实习的时间只有6-8周,立u此短的时间迫使学 生在实习中只能局限丁上儿节课.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学校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田此

1枷卣大学硕+学位论文

第五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反馈调直

更谈不上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r。山此,学生认为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 调查研究锋教育实习内容在今后的宴习中应该增加也在情理之中。这和前面学生们希望增加 教育实习时可的调卉结果是致的。

袁5 1以F哪些方面的教学实践还需要加强?Frequencie¥
Response¥



Per∞nt
170 172 33 33

Per∞nt

ofCases
56

教学实日迁需盟加啦吗V 班主任宴■Ⅱ需要加强q,

5% 9%

1%

56 8%

苎了“65斜““8受加强
‘q;

159

31 4% 2%

52 5% 20%
167

其它A血Ⅱ受1J口强”5,
Total





507

100 0%

3%

(5)人部分宴习生认为数育实习应与新谍程盘革的韭求相适庖 近年米随着新深栏&革的不断深入,彳『些学者也相应提m师范院校的教仃实习席该与新 谍程理念的要求相适麻。4,生对此问题是什么志度呢?以F址笔者在这疗lAj的渊卣。 其中d:“您认为拒实际转学过禅中是否有必要适当加入渗透新操程的理念?”的调查中 如幽5 3所示:43 6%的空习生选样, “非常必要”,36 5%的实习生选择 了“比较有必要”,选择“没有必要” 或者“非常不必要”的只有2
4%。

图5.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必要加^洛透新课程理念呢?

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实习生对于在 教育实习中融入新课程理念是持砍 迎态度的。 探宄教学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提 出的一个核心理念,特别是在物理、 化学、生物、综台科学等科学类课 利的谍程标准巾,科学探究不仅是 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 教学建议部分也被着以重墨、大力 提倡。因此,在对实习生的进步 调查中.笔者也重点诵卉了实习生 对在实习中融入探究教学的态度。 调卉结果显示:35%的实习生认为在教育实习中针对如何开展探究教学进行培训“柏常有必 要“:50%的实习生认为“比较有必要”;认为“不太有必要”和“完全没有必要”的实习生 加起米不足蛐。 综合以上调奇结果可以看到.科学教育专业实习生普遍认为教育实习应该与新课程改革相





圆国

两南人中硕l学位论文

第五章我国高师科学教岢}业教育实习现状的反馈调商

适应。这对当l筘止在进行的新课程故革_)|∈讲无疑是个令人鼓舞的消息。 (6)实习,L从实习点指导教师身t得到的帮助最人 如酬5 4所示,77 3%的实习生认为其从实习点指导教师身上得到的帮助最^,1


5%的实

习生认为从寅习组同学身上得到的帮助最
大,7 0%的实习生认为其从奉校指导教师 那得到的帮助最人,3 6%的实习生认为其 从学生邢得到的帮坳晶大。以上数据说明。 实习点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蟛响昂人、指 导最多.他们足影响教育实习教聚的重要 冈素。 (7)通过教育实习.实习生在各方面 的进步不太明显 如图5 5所示,通过教育实习分圳有
45 4%、43 6%、41

目54您在实目十从*的女上舟到∞帮助晕太

_
fi 6

4%和41

4%的实习生在



网啊n

设计板节、安排教学过程,确定教学重难 点和选择教学方法方面选择了“进步很 大” 分别宵39
o%、27

6%乖122

1%的实习生在制作教具、利用多媒体和布置作业方面选{革了

“基本没有进步”。除此以外,每个小蹶都确50%左右的实习生选择,“有一定进步”,由此 可见,通过教育实习,大部分实习生的进步并不明显。
幽5 5您舟HT山血的进步碰座“H





。焉篓

篡翟篡㈦~。=篡 。 必¨雌腓蛐轴雅仙删"触哺"眦州雌州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五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反馈调查

5.2对相关教师的访谈
师范院校科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和指导教师是教育实习活动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 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教育实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全面了解教育实习活动的现状, 他们的意见也不容忽视。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对来自河南的教师A、重庆的教师B、重庆的教 师C、湖北的教师D、山西的教师E进行了访谈。其中教师A、B、E既为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

的教学法教师,又是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最直接的指导教师,同时他们也在某种程度上参
与了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活动的安排和制定过程;教师C、D为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他们 曾经都担任了科学教育专业实习生的指导教师。

首先在访谈中,教师A、B、E都谈到科学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问题。由于科学教育专业是
一个新兴专业,很多高校原有的实习基地中都没有开设初中科学课程的学校,因此他们需要 另辟新路,跨省份寻找实习基地,但是这对本来就很紧张的实习经费来说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各中小学原本竞争就很激烈,实习生的加入容易造成原有任课教师对自己班教学 质量的担心。例如教师E就这样说到:

“我们安排科学教育专业实习生的时候最困难.首先,

我们学校周围没有初中科学课程实验区,因此我们原有的实习基地都无法让学生参加科学科 目的实习,而如果我们安排学生参加初中科学实习的话,我们就需要到武汉、浙江等实验区 去为学生联系实验基地,但是这样一来我们没有充足的实习经费可供使用,二来我们平时和 那面的联系也不多,对那面的情况也不太了解,对那面学校的质量、实习生的安全等缺少相 应的评估。其次,很多中学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科学教育这个专业,很多学校在接受这个专业
实习生的时候有不少的顾虑”


除此以外,近年来,高校扩招实习生人数猛增,科学教师需求量相对较少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科学教育专业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比其他专业面临更多的困难。 其次,在访谈中,教师B、C、D提到当前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在培养学生处理综合问 题能力方面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知道,科学教育专业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教 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其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不仅体现在大学四年学生要学习物理、化学、 生物、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科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具有综合学科特 点的理论课程,还体现在学生要有更多的综合实践机会,教育实习是学生在大学阶段最主要 的一次综合实践机会,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 次综合演练,因此,在教育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非常遗憾 的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在这方面做得还比较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科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并没有参加综合科学科目的实习。②大部
分实习生在实习中主要碰到的都是分科的问题,很少有运用多学科知识处理问题的机会。③ 在实习指导方面,还缺少专业的进行综合科学教学的指导,缺少成熟的可供学生学习的综合 科学的案例。 第三,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A、B、C、D、E都对教育实习应该与新课 程理念相适应的观点表示认同。但是教师B也指出教育实习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是一项繁重而 具体的工程。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原本

37

西南火学硕+学位论文

第五章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反馈调奄

繁重的教学任务更加沉重。因此,真正较好地落实教育实习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还是一个有 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第四。教师A、B认为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可以在一些新的领域做些尝试。科学教育 专业现有的实习模式和其他分科教育的教育实习差别不大,主要是以集中的形式到中小学进 行实习。但是由于我国开设7-9年级科学课程的实验学校相对较少,容纳能力有限,所以实际 上很多科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参加的仍然是分科的实习,在综合处理问题能力方面缺少相应 的锻炼。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教师认为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到科技馆等科普场所

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来弥补教育实习中的不足。教师A特别提到,该校已经连续两年与当地科 技馆合作,结合学生的教育实习做了一些尝试.这些尝试包括利用科技馆资源设计教案、开 展讲课比赛、帮助科技馆制作科普展板、充当临时解说员等活动.

5.3本研究的结论
(1)实习生对教育实习形式和时间的满意度不高。其中一半以上的实习生对实习形式的 态度为“一般”,对实习时间的态度为“不合适”。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多增加一些实习形式,
把实习时间延长至一个学期。访谈中教师认为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可以在一些新的领域 做些尝试,例如尝试利用科技馆进行实习。 (2)实习生最想参加的实习科目为科学。 (3)大部分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应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教师们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但 同时也指出如何落实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4)在实习效果方面,实习生在各方面的进步均不太明显;最为薄弱的能力为调动学生 学习的能力、与学生互动的能力和使用体态语的能力: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从实习基地指导 教师身上得到的帮助最大,然后依次是实习组同学、高校指导教师和学生。 (5)实习基地建设面临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实习经费紧张、开设7—9年级 科学课程的实验学校少、实习生人数多和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等。

38

两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6结论与建议
6.1总的结论
(1)和传统教育实习相比,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形式与内容没有太大变化。实习形 式以集中实习为主:教学实习仍然是最主要的实习内容;实习时间以6周和8周居多。实习 生对教育实习形式和时间的满意度不高。其中一半以上的实习生对实习形式的态度为“一般”, 对实习时间的态度为“不合适”。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多增加一些实习形式,把实习时间延长至 一个学期。访谈中教师认为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可以在一些新的领域做些尝试,例如尝 试利用科技馆进行实习。 (2)在实习指导方面,每个高校指导教师平均要指导11个人,每个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平均要指导3个人,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还不太多,接近半数的实习生对实习指导还不 太满意;实习生从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身上得到的帮助最大,然后依次是实习组同学、高校指 导教师和学生;经过实习,实习生在各方面的进步均不太明显;最为薄弱的能力为调动学生 学习的能力、与学生互动的能力和使用体态语的能力。 (3)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实习科目多样,其中实 习科目为物理的占23.1%,化学占33.0%,生物占15.5%、科学占26.7%,其它占1.7%;指导 教师具有不同学科的学科背景,其中22.4%为物理教师,32.0%为化学教师,14.9%为生物教 师,26.4%为科学教师,4.3%其它学科教师;44.9%的实习生在实习中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4)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科目与专业不对口现象。约70%的实习生参加的是传统分 科的教育实习,而调查结果显示,科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最想参加的是科学课程的实习。 (5)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30.4%实习生在实习前就已经非常了解或者比较了解新课程理念;54.8%的实习生在实习中尝 试了探究教学;55.4%的实习生实习期间上了实验课,着重锻炼了自己上实验课的能力。

(6)大部分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应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教师们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但
同时也指出如何落实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7)实习基地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实习经费紧张、开设7—9年级 科学课程的实验学校少、实习生人数多和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等。

6.2实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析
一、实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前面三个研究的结论,可以发现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有些 是传统实习中一直存在的,有些是由于科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所带来的。总的来讲,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时间短、内容形式单一

3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佗论文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专业化思想在各国师范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重 视教育实习的呼声越来越高。即使在当前,我国各高师院校普遍增加教育实习任务,延长教育 实习时间的形势下,研究二的调查发现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仍然以6到8周居多,

只有个别高校把教育实习延长到了一个学期。如此短暂的时间充其量也仅仅是使实习生了解
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而已,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并且调查发现,学生的教育实习一般被安排第七学期进行,这段时间许多学生都在准备考研 和找工作,此时开设教育实习一来时间太紧,二来使得许多学生不能安心实习,从而影响了 教育实习的质量。 另外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仍然以教学实习为主,内容比较 单一,对培养学生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教育调查研究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在实习安排上仍然 以集中实习为主,虽然有部分同学参加了为期一个学期左右的项岗实习,但是其占到的比例 非常小,不足20%。 进一步了解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期望发现,学生普遍认为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是比较合 适的,实习时段应与找工作、考研等活动结合起来,除了第七学期以外,还可以在第六学期、 第八学期灵活地安排一些教育实习内容,供学生选择;针对教育实习内容,半数以上的学生 认为原有的实习内容应该有所增加,多为学生增设一些到工厂、科技场所实践的机会。 (2)实习中普遍存在实习科目不对口的现象 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综合科学教师。综合科学教师区别于 其他教师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所掌握的知识上,还表现在处理 具体问题的能力上。教育实习是联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

一次实践演练,选择对口的实习科目对于学生来讲,是锻炼他们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科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22.4%要参加物理学科的实习;32.0%要参加化学学 科的实习;14.9%要参加生物学科的实习;4.3%要参加诸如数学等其他学科的实习,只有不足 30.0%的学生参加的是科学课程的实习。试想,这种模式培养下的教师未来如何能够胜任科学 科目的教学? 进一步了解实习生最想参加哪个科目的实习,接近70.0%科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想参加科 学科目的实习。以上数据说明,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 实习科目不对口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学校应为学生参加综合科学科目的实习创造更多的条件。 (3)实习小组较大,实习指导难以落实 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实习小组变得越来越大。调查中发现,当前一个高校 指导教师平均要指导11人,一个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要指导3人。科学课程在中小学的课表里 本来课时就不多,这么多实习生由一个指导教师指导,换句话说一个老师的工作量要由这么

多实习生来分配,可想而知每个学生能真正参与锻炼的机会是多么的少。在这种情况下,自
然而然地教师就无法给每个实习教师以充分的指导。 (4)实习生对新课程改革没有建立起新观念 虽然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大部分实习生对新课程理念还是持欢迎态度的,但是由于长期以 来,实习生对学生、对教学、对教法的认识仍停留在旧的模式里,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实 习的质量。一部分实习生遵循“教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学生”的模式,努力去继承,没
40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有发展,也没有创新,不能适应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一方面新课程改革抱怨老教

师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另一方面我们所培养的新教师又被老教师带入了传统的教学模
式,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新课程改革的重任由谁来承担? (5)实习基地建设存在较多的困难 研究一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当中70%以上在其学校附近 没有开设7-9年级科学课程的实验区,而大多数本科水平的实习生又不愿意Nd,学去实习,

再加上受高校扩招等因素影响,实习生人数猛增,实习学校担心实习生的加入影响教学质量
等冈素,使得科学教育专业在寻找实习基地的时候就面临更多的困难。 二、原冈探析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已经基本了解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开展现状,并且通 过反馈研究我们也已经找出了教育实习现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 样的问题呢?笔者结合当前科学课程在我国实施的背景和对部分科学教育专家的访谈结果对 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1)外部因素 (a)师范教育重学术、轻师范,对教育实习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是高等师范教育多年来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一直存在的问 题。很长一段时间,一些人认为当教师只要有科学文化知识就行了,不承认教育理论是科学 知识,认为“师范性就是落后性”;不承认教师职业是一个专门的职业,需要有专门的知识和 能力,需要特殊的学习和培训。这种指导思想反射在课程设置上,是体现师范性的教育类课 程门类少、学时少、形式单一;75反射在教育实习上,则是对教育实习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教育实习时间短,实习形式、内容单一。 虽然近年来在师范教育领域要求重视教育实习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专家、学者呼吁延 长教育实习时间、丰富教育实习形式、拓展教育实习内容。但是在实践层面我们看到的仍然 是教育实习流于形式、口号大于行动的现状。这和师范教育历来重学术、轻师范的社会现实 是有关的。叶澜教授曾经引用李建勋先生几十年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话中所描述的情景来描 述当今一些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的状态:“学生大多数认为教育科目是教育系学生应 学的,他们出去以此教人。我不教人,所以学不学没有关系,……因为不学这些课程就不能毕业、 又不感兴趣,所以只是得过且过的混”。76在笔者看来,用这段话来描述教育实习在师范教育中 的状态也是合适的。师范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一般被安排在第七学期,而这段时间也是许多 毕业生找工作、考研的黄金时期,因此不少学生便认为反正教育实习和考研又没多大关系, 找个好工作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对待教育实习,不少学生则是能混则混,能逃则逃。 高等师范教育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师范教育要想基础教育之所难,急基础教育之所虑。 近年来,在教育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要求:师范教育要根据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培养模式的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作出积极的调整。特别要加强对本、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培 养,对适应初中的综合课程、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养进行积极研究和实践。

75胡丽.我困高师物理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咧.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4

76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帅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f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12
4l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b)7-9年级科学课程改革步履维艰,为教育实习的开展带了很多困难 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培养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科学教 师而设的一个新兴专业,其最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综合科学教师。但是八 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7-9年级科学课程的推进更是步伐缓慢、 步履维艰,预期的科学教师需求量并没有如期而来。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各科实验教材在 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面铺开,其中有7 个地区选择了《科学》课程,它们分别是:深圳南山、长沙开福、宁夏灵武、内蒙乌海、山 西曲沃、大连金州、山东高密,后来迫于来自各方的压力,大连金州、山东高密先后退出。丌 各实验区具体信息和变更状况如表6.1所示”。

表6.1‘科学(7~9年级)》课程全国成规模实验区情况统计表’

实验区
广东省深 圳市 湖北省武 汉市 浙江省 宁夏灵武 市 湖南长沙 开福区 山西省晋 城地区

学生数 200,000(三个年级人数)

备注 2001、2002年南山实验;2003年增加宝安区;2004年 增加罗湖、盐田、龙港福田四个区,全市实验。 2004年起全市实验。 2002年=个区,2003年52个区,2004年开始全省实验。 2001年起全市实验。

224,000(二个年级人数) 1590.000仁:个年级人辑) 12,000(三个年级人数)

4,500(三个年级人数)

2001年起全区实验。 2002年在阳城县实验,2003年增加至三个县,2004年 全地区实验。

34,000(二个年级人数)

}“成规模”是指由区、县及其以上单位整体参加实验

由上表可以看出,截止到2006年7月,全国只有浙江省、广东的深圳市、湖北的武汉市、 宁夏的灵武市、湖南长沙的开福区、.山西省晋城地区等正处于实验中。 这几个地区每年新进科学教师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而高师院校每年毕业的学生以每校 每年30人计算,则每年要有2000人要找工作,这还没有算上开设专科水平科学教育专业的 高师院校毕业生。由此可见,科学教师的培养量总体上是供大于求的。据悉2009年春武汉市 的科学课程开始整改,有重回分科教育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科学教师的供需矛盾。 除此以外,开设科学课程的地区,相对集中,而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则相对分散, 在地域上也存在严重的不匹配现象等等。 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师范教育要想基础教育之所想,急基础教 育之所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样会制约师范教育的发展。例 如当前出现的7-9年级科学教师需求量少、开设科学课程实验区少且相对集中的现象,就会

严重地制约高等师范教育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开展,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些高师院校的
77王秀红.我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5:45 78罗星凯.科学7-9年级课程实验情况简介.兴华教育I】【:9.2009-03-23
42

1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鼍皇曼皇量皇曼量舅曼曼曼寰曼舅舅曼曼皇曼曼曼鼍曼罾曼鼍曼曼曼量曼曼皇曼舅曼皇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皇量量皇曼鼍曼舅曼曼鼍
毕业生没有机会参加科学科目的实习。 (c)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影响了教育实习的开展 通过前面的调查,我们知道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最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综 合科学教师,其中80%以上的高师院校明确把其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初中水平的科学教师。 但是由上面的分析我们也看到在我国7-9年级科学教师的需求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有48.8%

两南大学硕十学竹论文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的高师院校在其培养目标中又加入了这样的内容:其毕业生同时可以担任物理、化学、生物
等分科教师的工作。在这种模糊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科学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实习生参加物理、 化学、生物等分科实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为科学 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造成了影响,而这种影响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由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目 标的定位模糊造成的。 (2)内部因素 (a)科学教育专业自身建设尚未完善 科学教育专业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兴专业,关于科学教育的诸多问题,目前我们都还处 于摸河走路的状态,没有成熟的、成体系的经验可供借鉴。学者林长春在全国第四届科学教 育专业建设研讨会就曾指出:科学教育这一新专业目前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各院校 在专业理念、目标、培养规格、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专业建设方面显得不规范。79教育实 习属于教育类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关于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在教学计划中应该占有多大 的比重,实习什么样的内容,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等等,在我国还缺少相应的研究。 (b)缺少相应的教育实习标准 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综合科学教师,但是什么才是合格 的综合科学教师?评价一个合格科学教师的标准是什么?在我国,至今仍然没有建立起一套

完整的科学教师培养和评价标准,这个问题反射在教育实习上j我们更是难以明确的回答科
学教育专业的实习标准是什么?因此,这就造成了各院校不能对教育实习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而响了教育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6.3改革建议
前面对实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科学教育专业的 教育实习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发展受到师范教育体制、科学教育专业自身建设等众 多问题的制约,并不是一篇论文、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所关注的仅是当前科学教 育专业的教育实习现状,和实习生、相关教师等各方对现状的反馈信息。并针对发现的问题 提出一点粗浅的建议。 (1)构建新的教育实习模式,增加教育实习的内容 当前,各国师范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势是将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与教育实习有机地结合起 来。科学教育专业这种集中式的实习模式存在种种弊端,在调查中实习生也希望能将教育实 习内容与教育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增加一些到工厂、科普机构参观学习的机会,多开展一些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建构新的实习模式,在教育理论
79林长春.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的若干问题.全图第四届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
4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教学的同时,经常、分散地到中学、科普场所听课、参观等,从而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和连 续性。 (2)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教育实习


首先,建议把毕业教育实习的时间延长至一个学期左右。其次,希望教育实习能够分阶
段分层次的开展,在一、二年级适当地安排一些学生参加教育见习的机会,并把见习成绩记 入教育实习的总成绩。针对有考研意愿的同学,可以提供给学生选择教育实习时段的机会。 除此以外,教育实习最好被安排在找工作之前,尽量避免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相冲突,教育 实习结束以后,给学生留一定的教学反思时间。 (3)尝试把一部分教育实习内容安排在科技馆等科普场所进行 现代科技博物馆是公民体验科普的重要场所,其主要功能就是开展科普教育,其目的是 提高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这和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理念非常吻合。20世纪50年代后,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教育在不断地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与技术、社会、经济、政 治和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全民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每 个公民的科学素养。∞由此不难看出,科技博物馆的教育目标和科学教育的教育目的在本质 上是一致的。 科技博物馆中的大量展品不仅能为教师开展科学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由于科 技馆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学习环境,它其中的很多资源都不是孤立的,社会性、综合化 是其展品的突出特点,而这正是我们科学课堂所缺少的综合气息。因此,笔者认为,利用科 技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本研究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无论是在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还是在教育实习 现状中,一些高师学校已经注意到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与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发展之间的密 切关系,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活动,例如有些学校就把一部分教育实习的内容放在 科技馆进行。他们利用科技博物馆的科普资源,指导学生设计课件,开展讲课比赛,自制科 普作品等活动,一方面弥补了分科教育实习模式下实习生缺少的综合气息,另一方面也帮助 科技馆做了一些科普宣传工作,一举两得。 实际上,在国外,许多博物馆都与中小学校建立了融洽的合作关系。如美国的学生有相 当一部分正式课程是在博物馆内进行的:英国学校的学生到博物馆上课,可以由博物馆工作人 员担任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并讲解,另外博物馆还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教室、游艺室等设施; 北京也有博物馆与学校建立如共建单位或联谊单位等形式,如北京古建筑博物馆与北京育才 学校、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北京四中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开展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为开发利 用博物馆资源提供了平台。 教师是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博物馆资源,要与博物馆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国师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教师,换句话说,利用科技 博物馆中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也是准教师们应该练就的一项教学技能。因此,笔者

认为在当前科学教育实习基地相对较少、实习生大部分都要参加分科科目实习的情况下,可
以考虑把实习生在中小学的教育实习与在科技博物馆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

∞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1.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9
4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开拓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当前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缺少 综合气息的问题。 (4)建立相应的科学教师培养标准,规范教育实习的评价体制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标准,在各科的课程标准中也没有针 对各科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和专业发展标准的具体内容,仅仅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关于科 学教师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教育都还比较薄弱。这就使得我国教师教育培 养机构尽快建立可供借鉴的标准来规范科学教师的培养计划,这样科学教师的质量才能得到 有效的衡量和评价。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技 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科学教师,在教育实习阶段准科学教师

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达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一定的规范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教育实
习的有效评价体制,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 (5)严格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标准与职责要求,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教育实习目的的关键性环节,因而师范院校应建立专门的教育实

习指导与研究机构,选拔教学经验丰富与教育理论研究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此项工作。选择能
够对实习生进行经验与理论两个方面的指导,责任心强,与学生沟通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 教师。同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增加教师参与指导的 积极性。

6.4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研究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问题是一项巨大而系统的工程,本文只是通过现
状及反馈调查,了解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在我国开展的现状,发现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希望为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和科学教育专业专业自身的完善做一些基础性工 作。但是由于作者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的不足,论文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1)在研究一中,关于科学教育专业发展概况的研究主要是以教育部每年颁布的新增专 业目录为依据进行的,限于个人能力和时间限制等方面的原因,笔者并没有对各高校是否按 照目录开展科学教育专业做更为深入的调查,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研究结论造成影响。 (2)研究二、研究三中的调查问卷是在结合其他一些问卷的基础上编制的,没有对其效 度、信度进行严格的检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论。 (3)由于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本论文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调查层面,对一些问题缺乏 深入的理论分析。笔者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对此问题继续关注、进一步深入探讨。

4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辉.论教师专业背景下的高师历史教育实习[J].历史教学.2007(11):87—88 [2]陈建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3):17 [3]陈剑华.教育实习的一个新趋势: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J].外国中小学教 育.2000(5):15-17 [4]丁新胜.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新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2007(9):52 [5]Dewey.(1904).The
Relation of Theory
to

Practice

In Education.In

C.A.McMurray(Ed.).The Third NSSE Yearbook.Chicago.IL:Universi ty‘of Chicago
Press:14一一15

[6]傅松涛,刘小丽.PDS数育实习径脸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6):26 [7]高月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 刊2007(6):156 [8]高月春.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4):32 [9]高月春.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教育实习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 究.2007(12):49—52 [10]顾明远.师范教育的传统与变迁[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5 【11]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6 [12]侯汉娜,郑平,陈文生.科学教育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 报.2007(8):102—103 [13]胡丽.我国高师物理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6:18,24 [14]黄明峰.教育实习新指导[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4—5 [15]纪勇平.协作型教育实习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92—94 [16]江家发.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5):65 [1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 [18]Korthagen,F.A.J.,Kessels,J.,Koster,B.Lagerwerf,B.&Wubbels,T.(2001).Linki—n



Practice

and Theory:The

Pedagogy of Realistic Teacher Education.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1

[19]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4—45,195—198

[20]李延军.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9 [21]李玉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三种模式[J].嘉应学院学报.2004(1):90—95 [22]李仲立,孙立峰.教育实习概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20 [23]林长春.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的若干问题.全国第四届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研讨会 交流论文 [24]林长春.时代呼唤我国设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J].教师教育研究.2003(6):1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25]刘初生.教育实习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23

参考文献

[26]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一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224 [27]刘松林.综合课程的含义及特征[J].江西教育科研.2001(5):14 [28]刘晓丽,许斌.当前教师教育实习环节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职 业.2007(2):165 [29]刘正伟.培养反思型教师:从教育实习开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51—54 [30]罗星凯.科学7-9年级课程实验情况简介.兴华教育网.2009—03—23 [31]孟宪乐.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及其构建原则[J].教育探索.1999(2):19 [32]饶志明,翁文,林珩等.高师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漳州师范学 院学报.2007(1):77 [33]沙景荣,杨改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双重实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0(4):36

[34]尚国营.高师院校实行委托教育实习的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研究.2007(3):1 17 [35]盛克猷.教育实习[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109
[36]Tobin
K.,Tippins D.,&Gallard

A.J.(1994).Research

on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on

for teaching science.In

D.Gabel(Ed.)。Handbook

of research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Nev York:Simon and Schuster Machmillan:45—94

[37]涂珍梅.高师混合编队模式下的教育实习质量监控[J].高教探索.2005(5):59—61 [38]Wayne P.Thomas(2002),A Standards—Based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Nation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Science Teachers,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44

[39]王光彦.关于贵州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论 丛.2006(1):88 [40]王较过,朱贺.英国教师职前培养的教育实习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7(7):74 [41]王文静.关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理性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9):65—66 [42]王秀红,马云鹏,范雪嫒.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理科教师们准备好了吗?【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7(3):46 [43]王秀红.我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5:45 [44]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5:14,39-41 [45]王泽农,曹慧英.中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0. [46]魏玲.对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4(3):92-93 [47]吴洪莉,陈义成,程建生.关于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方面的思考【J】.文献资 料.2005(35):1


[48]吴有刚.对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55 [49]杨玉梅.我国高师师范专业顶岗实习实施效果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47

两南大学硕十学{『{7:论文 文.2008:4.14 [50]杨运鑫.以科学的方法培育科学的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03(2):47-48

参考文献

[51]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一一“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 究.1999(2):12

[52]袁继新.对高师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9):70
[53]袁继新.科学教育对理科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挑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0):1 13 [54]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1.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9 [55]翟宝清.教育实习概论【M】.西安:陕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56]张伶.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价值一来自学生教育实习的思考【J】.阴山学
刊.2003(1):102—107

[57]张迎春.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16?17
[58]赵传江.论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模式【J】.河南社会科学.2002(9):151 [59]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D】.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9):70-71

[60]周蒲芳.肖忠模.教育实习教程【M】一匕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3+
[61]朱绍禹.高师教育实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2 [62]朱永新,杨树兵.英美师范教育实习的特点及启示【J】.常熟高专学报.1999(6):1-3 [63]朱玉票,刘宾.新课程视野里的教育实习:理念与模式的嬗变【J】.巢湖学院学报2006(6) [64]朱元春.教育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 版).2004(2):1 06?1 09 [65]朱振岳等.浙江中小学普开综合课关键在师范院校专业设置[N].中国教育 报.2000-12-8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附录

附录
附录l: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为了解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为实习改革提供决策信息,特制本问卷。 本问卷仅供研究之用,不会对您产生任何影响,请按照您的真实想法做答。谢谢合作!

学校—— 实习单位——(口城市重点、口城市普通、口农村重点、口农村普通)
基本信息: 您的性别;口男 口女 年级 实习单位的类别:口高中 l-您参加教育实习的形式: A.集中实习 B.分散实习 口初中

口小学其它——

2.您所参加的实习是顶岗实习吗? A.是 B.不是

3.您的教育实习共一周,在第一学期进行,其中校内试教共一周,实习单位实习一周
4.您参加的是以下哪个科目的实习?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科学 E.其它

5.您所在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所教授的科目是?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科学

E.其它——
D.其它——
E.其它——

6.您实习的内容包括(多选): A.教学实习 B.班主任工作实习 C.教学调查与科研

7.在实习期间,您的教学实践都涉及到以下哪些方面的知识?(多选) A.物理学 B.化学 C.生物学 D.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

8.在实习期间,您上过实验课吗? A.听指导教师上过,自己没上 C.没听指导教师上,自己上了 B.听指导教师上过,自己也上了 D.没听指导教师上过,自己也没上

9.您在实习中每个高校指导教师指导一人,每个实习学校指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4651/231001257166.html

更多阅读

语文教育专业综合实训方案 物流综合实训室方案

作者:发布时间:2005-09-15 20:11:00来源:教育实习是我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际教学工作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进行初步训练的基本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实践环节。为进一步搞好教育专

湖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实习是高校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培养符合现实与未来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阶段和基本形式。在国外,教育实习普遍被当成毕业生从教前素质的集中表

声明:《科学教育专业 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研究_科学教育专业》为网友高独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