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病 玉米小斑病T小种穗腐

 
玉米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 玉米小斑病T小种穗腐

症状 T型雄性不育系被小斑病菌T小种侵染果穗后,病部生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引起穗腐,严重的果穗腐烂,种子发黑霉变,别于小斑病菌O小种。T小种还可侵染叶片、叶鞘及苞叶,病斑较大,叶片上的病斑大小为10—20×5—10(mm),苞叶上产生直径2cm的大型中央黄褐色、边缘红褐色的圆形斑,四周具明显中毒圈,病斑上有霉层。(左)
病原 Bipolaris maydis (Nisikado et Miyake) Shoem称玉蜀黍平脐蠕孢T小种,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参见玉米小斑病。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玉米小斑病T小种穗腐"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4751/875942359143.html

更多阅读

马铃薯软腐病防治 怎样防治蘑菇的软腐病

 爱华行业知识配图  软腐病又叫湿病、指孢霉菌病。该病是由指孢霉菌感染所致。多数是通过气流和溅起的水滴传播,孢子污染覆土也会导致发病。覆土过湿,温度太低,也容易发生这种病。  指孢霉菌多发生在菇床表面,菇床上先出现

番茄脐腐病防治 番茄脐腐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爱华行业知识配图   (1)症状及发生原因 番茄脐腐果又称蒂腐果、顶腐果,俗称“黑膏药”、“烂脐’,是番茄上发生较普遍的病害,尤其是保护地番茄发生较重。病果失去商品价值,发病重时损失很大。脐腐果多发生在第一二穗果上,而且同

水稻秸秆综合利用 水稻菌核秆腐病的症状与防治

  症状水稻菌核秆腐病主要是稻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两病单独或混合发生,又称小粒菌核病或秆腐病,它们和稻褐色菌核病、稻球状菌核病、稻灰色菌核病等,总称为水稻菌核病或秆腐病。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但各地优势菌不同,长江流域以

白斑病的症状与防治 玉米灰斑病症状与防治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危害严重。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椭圆形至矩圆形,无明显边缘,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

声明:《玉米穗腐病 玉米小斑病T小种穗腐》为网友从未被记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