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能读到这部书,不知要有多开心了。”这是当代著名画家陈丹青为新星出版社一本新书题的字。这本新书就是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百年语文第一书”诞生记
1899年,宁波帮先驱、镇海籍著名企业家叶澄衷抱着“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的理念,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近代较早、也是声名较盛的私立新式学校——澄衷蒙学堂。

澄衷蒙学堂是一所专授初小、高小的学堂(后设中学,又收中学生)。作为当时的一所新式学校,在国文学科上,自然不适宜沿用旧时的“三百千”等书籍,而市场上,还没有适用于启蒙阶段的新式教材,这便是《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编撰初衷。1900年,澄衷蒙学堂的教员们,在校长刘树屏的带领下,开始自编教材的历程。
刘树屏是光绪年间的进士,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之一,甲午战争后他就力倡教育改革。
1901年冬,澄衷蒙学堂印书处印刷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第一版正式成书,一经销售就取得了广泛的好评。出版当年,六次印刷,此后几乎每年一版。
该书出版第二年,市场上出现了一套名为《环地福蒙学分类字课图说》的书,基本的体例结构、内容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几乎一致,只是字的分类有所区别。该书上市之后,销售情况非常好,一度出现了文林书局、大文书局、上海萃珍等印刷的多个版本,甚至影响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正常销售。澄衷蒙学堂多次提出抗议,官司打到官府,在官方的干预下,清政府决定对文林书局等印刷的书“一体查禁”,成为当时版权问题的先锋案例。盗版事件,一方面印证了此书的成功。
同年,官方正式颁定《钦定学堂章程》,分学段为蒙学堂、寻常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同时蒙学堂设“字课”“习字”“读经”等学科,《字课图说》在正式出版一年后被认定为学校的正式用书,成为课本。
民国之后,该书由澄衷学校进行了修订改编,民国13年,新版的《澄衷学校字课图说》出版了第三版。这套教材又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国民字课图说》(1915年),还影响了同时代的《共和国教科书》(1912年),被后人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该书共四卷八册,包含“凡例、检字、类字、字课图说”,收录了3291个汉字,在选字上具有严格的标准。刘树屏在该书的凡例中说:“选字,共选三千余字,皆世俗所通行,及书牍所习见者。”该书又不只是教人认得几个字的字课图书,它打破了学科限制,内容涵盖语言、自然、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被称为“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有插图762幅,图文并茂地向读者释解字义。扉页刊“苏州吴子城绘图,本学堂印书处印”,后人考证得知,“苏州吴子城”并无此人,乃民间画匠的化名,书中的书法则是后来被誉为民国十大书法家的唐驼所写。
融合中西,影响一代名人
20世纪初期的中国,西风东渐,新旧交叠,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国正在经历激烈变革,人们渴求新知,如同久旱渴望甘霖,各种新思想不断传进国内,国人受影响者极多。带领编撰学生识字课本的刘树屛和他的教员们自然也不例外,在编书过程中尽力吸收西方教科书的形式,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兼容并包。
如该书对“政”阐述,“音正,所以正人者曰政”,又释“政者正也。正国者曰国政,正家者曰家政。引申之凡上所施于下者,皆谓之政。故虽弊政虐政,亦以政称”。不只解释了“政”字的源头,也暗含了编者对政治的认知。再如“议”字的解释也非常精彩:“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申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合于义”三字点出了议之本质,同时还论及了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给教师的释读空间很大。
这种全新的释读字义方法,超出了《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传统字词工具书,不仅让教授的人耳目一新,也让用此书学习的学生觉得趣味横生,终身难忘。
澄衷蒙学堂从兴办至1949年的五十年间,《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先后启蒙培养了数千学子,其中有胡适、李四光、竺可桢、秦瘦鸥、陆俨少、卢于道、周扬、袁牧之、葛祖兰、李达三等一大批著名人士。此外,蔡元培在此短暂任过校长,丰子恺、钱君匋、王怀骐、陈虞孙等人都曾任教。
胡适在《四十抒怀》中曾记述他15岁时(1905年)入读“蒙学堂”一事。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使他热爱上了这所民主而有生气的学校,其间记有日记99则,现珍藏在北大图书馆。另据陈存仁所著《阅世品人录》记载,胡适中年时,有一次在陈存仁的陪同下到上海造访澄衷学堂旧识,会见任过“蒙学堂”校长的谢观。胡适说:“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就是《澄衷蒙学堂启蒙读本》(即本书),这一部读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胡适问谢观,是否还能觅到一部?谢观说:“我本来有两部,一部在进商务编译所时,作为编著《共和国教科书》的参考资料;一部在家中,我可以把这部送给你。”另据陈存仁观察,胡适得书后,“摩挲了很久”,还写了屏条送给谢观以示感谢。
著名文学家茅盾也是读此书长大的。在浙江乌镇茅盾故居陈列室里,至今还存放着一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晚年的茅盾,曾回忆童年所用的启蒙教材,是由母亲为他选定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回想起童年的读书生活,这位文学巨匠仍不忘此书给他带来的知识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