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人的行为 伤害孩子心理的16个行为,第1个就“放倒”无数家长!

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天性教育、社会教育等原创!这里记录着孩子成长和一个妈妈的心路历程。1年早教老师,6年双语老师和留学规划师。我是喜欢写作的思成妈妈,目前从事国际教育工作。


家里应该讲爱,但有很多时候你的爱却变成了伤害的利器。

不要再让你的爱成为“阻碍”

1

乱贴标签

“这孩子肯定有毛病”

“这孩子以后长大了肯定没良心的”

“这孩子怎么什么都学不会”

“这孩子以后有得不省心了”

“这孩子搞不好了,没药救了”

“这孩子一点也不肯读书”

“这孩子以后不会有多大出息”

基本上你孩子身上发生的坏事情都是被你说出来的。

不要对孩子再说一些负能量的话了。

1

唯我独尊

“小孩子就是要听父母的话”

“小孩子懂什么,一边去”

“这么小的人,能知道什么”

“你妈/你爸都得听我的,你算哪根葱”

家里只能有一个男/女主人。

所以一般男孩子跟父亲的关系是顶撞多一些、跟妈妈的关系更融洽些;反之,女孩子跟父亲的关系一般来说更亲近一些,因为觉得妈妈是跟自己争抢爸爸爱的。

我一直跟儿子说的是:妈妈有时候也会做错,如果我没有及时发现你可以批评我。

1

比较否定

心理学 人的行为 伤害孩子心理的16个行为,第1个就“放倒”无数家长!

“你看看人家孩子,多乖。你再看看你!”

“你看看人家孩子多聪明啊,已经会XXX了!”

“看看别人家孩子,真替你担心啊!”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别人家的。

你要是那么喜欢别人家的,干嘛不跑到别人家去?

我一直跟儿子说的是:你只需要跟你自己比,不需要在意别人拥有的。

1

追求完美

一刻不停在家里擦、洗、晒、收拾,眼里容不得一颗细沙

别人家孩子有的,我们也要有;

别人家孩子会的,我们也要会;

别人家孩子还没有的、还不不会的,最好我们先要有先要会

没有完美小孩,不做完美父母

1

深深愧疚

总觉得自己为孩子做得不够,又觉得有了孩子后自己生活品质有所降低。

内心纠结要不得,你会弄得孩子不知所措。

1

闲话家常

总是在孩子面前聊隔壁家XXXX

XXXX亲戚家又发生了什么事

今天工作又碰到了XXXX奇葩

别以为你八卦的时候,孩子都不知道都没听懂

孩子比你精得多,比你看得透

你这种言行只会让孩子看不起

而且孩子长大以后会有样学样,变成个话痨和大嘴巴

1

焦虑学习

孩子没出生起,就担心他以后读什么幼儿园

孩子上了幼儿园,纠结他以后读什么小学、读什么名校

孩子上学了,担心他学习会不会好、成绩会不会高

到底是孩子读书,还是你读书?

焦虑源自比较,源自饱和的教育资源。

所以如果不想要焦虑,就看少一些看精一点。

教育专家有经验,但不表示教育专家能教育好你的孩子。

1

负面榜样

这边你在叫孩子起床,那边爸爸/妈妈还在睡懒觉;

这边你叫孩子电视要少看,那边你自己一天到晚在看手机;

你一边在叫孩子坐得要端正,自己在饭桌下翘起二郎腿;

你一边在叫孩子早点睡觉,自己却还留恋书房的电脑

榜样谁来做?

家里人是孩子最早的榜样,子是孩子以后的榜样

1

限制自由

“这个你不能动,那个你也不能动”

“这里你不能去,那里你也不能去”

“这个小孩子你不能跟他玩,那个小孩子家你也不能去”

孩子想问:那你到底允许我能做什么?

这个问题,客观来说是社会的安全系数过低,导致父母们害怕孩子遇到意外。

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而不是靠你的保护过一生!

1

听风是雨

XXX孩子被拐了,失踪了,遭遇意外了

以后这个东西不能吃了要得癌症的

那个地方不能去了要传染手足口病的

哪里学校老师又虐待儿童了,学校也不能相信了

没有安全感,被迫害妄想症,是会传染的病毒

今天听哪个亲戚朋友说,给孩子买了什么衣服什么辅食很好

立时三刻要求自己老婆/儿媳妇也要照做

微信看看就好,七分假三分真。

要会判断,要有自己养孩子的主心骨。

1

顽固不化

老一辈或者做科研搞学问、公司高管一类的,特别喜欢摆出一副“我是老大”的样子。

公司里的习惯带到家里来,把家里搞得跟第二个公司一样。

男尊女卑、男人赚钱女人带娃的思想,统统一边去~~

女人不要唯唯诺诺,就算全职妈妈也是在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别说很多妈妈还在上班!

谁赚的多谁就有家里地位?有这种思想的人,只能说明父母那一辈没给教育好。

尊重女性,家里和谐了,才有旺夫之说。

1

过于急躁

孩子还没开口讲话,就说孩子是语言障碍;

孩子还没开始走路,就怀疑孩子的腿有毛病;

3岁的孩子不会读唐诗,就说孩子不够聪明;

5岁的孩子讲的故事少,就说孩子不是读书的料;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需要慢慢来、多等等的过程。

每个孩子的步调都不是完全一致的,排除生理问题,少操不该操的心。

越是急性子的父母越是教育不出好孩子。

1

知错不改

“爸爸不是故意不陪你玩的,爸爸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有精力熬夜看欧洲杯,却没精神陪孩子睡一个晚上的觉)

明明是父母做的不对的地方,因为要面子死不肯承认,找各种理由在孩子面前自己帮自己辩驳。这种父母只会教育出习惯说谎、表里不一、推卸责任的孩子。

1

物质奖励

“你要是考试考了满分,爸爸就给你买一个玩具。”

“你要是考试考到前三,爸爸就带你出国旅游一次。”

“你要是考进名校,爸爸大学就给你买车。”

孩子每次都是为了物质奖励才努力,如果哪一天你不再能够用钱帮孩子解决问题呢?

孩子到时候谈恋爱了,“爸,我要给女朋友买个包,你给我2万块钱吧。”

孩子到时候结婚了,“爸,我要结婚了。你给我婚房准备好了没有?”

孩子有了孩子以后,“爸,你给孙子准备多少礼金?”

你把孩子的胃口喂大了,准备将来拿什么收场?

1

言而无信

“儿子,爸爸这个周末带你跟你妈出去短途旅游。”

(结果到了周末,爸爸又去加班,而且也不跟我解释一下)

“等我有钱了带你和儿子出国旅游。让你们也过过好日子。”

(等的花儿都谢了也等不到那天)

不要等到生离死别的时候,才发现过去有太多没来得及做。

1

打骂体罚

“叫你不争气。揍死你。”

“这没用的东西,有多远走多远。”

“真希望我没生过你。”

有时候,语言暴力比行为暴力更可怕。

孩子的教育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你觉得吓唬一下孩子,他下次就不敢了的话,你也错了。恩威并施的意思,是让你拿出坚定态度的同时好好说话。

留给你

思考的

问题

你曾经有过哪些伤孩子心的言行?

你和你的家人曾经对孩子的母亲/父亲说过什么羞辱的话?

对于你的另一半,有没有至少一次想过她/他的立场和难处?

检讨自己

包容别人

85后,4岁男孩的妈

曾经做过1年早教老师

留学工作做了6年,兼着韩英双语老师

在网校上讲过小语种国家的文化课

目前在新东方上海学校国外部任职

WECHAT:jonnerunahui

(欢迎找我聊天,不保证秒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5951/28861314274.html

更多阅读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不要以爱的名义,摧毁孩子的感受

  不要以爱的名义,摧毁孩子的感受  (一)  我的爸爸小时候,五六十年代,正是缺吃缺穿物质匮乏的时期。  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家里孩子多粮食少,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所以我爸一直到二三十岁,也只有一米五几。这真不是遗传,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误解孩子后如何挽回失误

  故事1:其实,我是守秩序的好宝宝  叙诉人:乐乐妈  周六下午四点,是乐乐去亲子教育中心上课的时间。眼看着就要迟到了,我催过她几次了,她还在鼓捣着拼图。我一股火上来,跑过去把拼图抓着就扔进了垃圾桶里。乐乐眼泪汪汪地看了看我,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读书笔记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爱孩子,相信是天下所有父母给与孩子的最本真的东西。但今天的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了,而且爱得忘情,爱得太急,以至于用自己的 “爱”把孩子害得“体无完肤”却浑然不觉。在厚重的爱之下,我们往往会迷失方向,

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的4种行为影响宝宝心里

  社会学家认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如果父母在家

人类伤害动物的行为 伤害秀发的八个错误行为

头发很脆弱,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但是我们无形中的一些举动往往对头发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这八种错误行为,一起来了解下,防止危害加大。想要保护头发,首先不能伤害头发。也许你的想法也是这样,殊不知,有些时候你的无心之举,就做出了伤害头

声明:《心理学 人的行为 伤害孩子心理的16个行为,第1个就“放倒”无数家长!》为网友画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