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上,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食品安全性指标,在包装饮用水的国际标准和即将出台实施的新国标中,已经取消“菌落总数指标”,只对“致病菌”设立相关检测指标。
桶装水再次中招“菌落总数” 企业喊冤意指错打板子
北京市食药监局日前通报22批不合格食品全市下架,有9个批次的北京产桶装水的菌落总数超标。
据介绍,标称北京领先饮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领先山泉”饮用纯净水,菌落总数实测值高达标准值的105倍。而北京清圣源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清圣源饮用纯净水,也超标了近12倍。其他不合格桶装水还有西山水坊天然山泉水、蓝岛冰泉天然山泉水、科润饮用纯净水等。
然而,事实上,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食品安全性指标,在包装饮用水的国际标准和即将出台实施的新国标中,已经取消“菌落总数指标”,只对“致病菌”设立相关检测指标。
企业喊冤,认为打错板子
无独有偶,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公布的抽检结果显示,饮用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其他瓶(桶)装饮用水样不合格品种达到775种。
这其实是国家食药监总局对近一段时间内各地方监督抽检结果的一次汇总通报。也就是说,此次发布的部分品牌抽检结果,和2014年9月3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娃哈哈、怡宝等桶装水抽检,系同一次抽检结果。多个饮用水品牌皆回应:“并不是再次抽检不合格。”
而且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大型水企的桶装水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机械化生产,出现菌落总数超标的概率不大。大部分大品牌桶装水微生物超标均发生在流通运输环节,比如搬运过程中盖子松动或运输中存放不当所致。
事实上,菌落总数并非是检测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的科学指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欧盟等相关标准法规对此都已达成共识。
菌落总数指标走出历史舞台
日前,关于“桶装水抽检菌落总数超标”的新闻一时在媒体和公众中激起了不小波澜。根据报道,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14年第二阶段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怡宝等知名水企均因菌落总数超标而登上“黑榜”。虽然中国饮料工业协会随后发布了“关于包装饮用水国家监督抽检结果的相关说明”,澄清了此次事件,但消费者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才是“桶装水菌落总数超标”的真相?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