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系社会靠性维系亲情群体关系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最初的人类社会在传说中是母系社会,虽然现在有许多专家对于人类社会是否存在母系社会这样一个阶段存疑,因为现在没有任何相关的文字记载。丁丁曾经也认为母系社会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今天丁丁在观看动物世界中看到关于非洲猩猩的群体生活之后,坚定的认为,母系社会是人类最开始的阶段不能怀疑。
但是,丁丁认为我们曾经在教课书中学到的母系社会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表示怀疑,课本中给出的理由是当初人类制造工具的本领不强,所以,男性用工具捕捉动物、用工具耕地的作用显现不出来。而女性在捡拾植物、花果、根茎等食物的能力更强,所以,以女性为主体的氏族社会就这样产生。丁丁认为这种观点站不住,当你看了动物世界中的非洲猩猩和群体关系之后,相信没有人相信人类之初的母系社会存在的原因是课本上所说的原因,而非洲猩猩建立的群体关系应该就是人类之初的群体关系,因为猩猩是人类是最接近人类的祖先,是猴子过度到人类之前的最后一个物种,他们建立的群体关系应该与后来过度到人类之后的群体关系非常接近。
那么,非洲猩猩的群体关系是怎么样的?从动物世界反应的片断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非洲猩猩是以母系为主的群居动物,他们维系群居关系的方式是母系的性,也就是说,这些母猩猩在见到自己群体中的公猩猩之后,打招呼的方式就是用性来表达,正如我们现在人类见面用握手、亲吻等方式表达是一样的,这也是维系群居亲情最常用的方式,而母猩猩的最大职能就是繁殖后代,公猩猩的职能就是在外寻找食物,然后母猩猩通过性来传达一种亲情,维系着这个群体的稳定、发展、壮大。而人类之初也是群居的洞穴社会,实际上就是一群人群居在一起,这群人实际上是亲人,是以一个母性为主体的亲人群体,是母性繁殖的后代,现在,许多专家研究古人类的成果表明,当时的性是公开的,是随时发生的,但发生的主动权集中在母性上,而且母性也不是无原则的与男性发生关系,他针对的对象就是自己的亲属,这亲属既包括她的老公,也包括他的后代,当然也包括他的前辈,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一个个群体,也就是氏族,虽然其中的亲属关系相当复杂,但也是有原则的,前提就是不与其他氏族的成员发生性关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人类最初的祖先实际上来自于非洲,尤其来例举了我们东亚的人类,如果真是这样,那非洲猩猩就应该是人类的祖先,他们因为寻找食物而迁徙,最后在迁徙的过程中,因为需要解决太多的困难而迫使他们在智力方面不断的开发(这个迁徙当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包括恶化,特别是与其他群体的斗争(为了争夺食物地盘),迫使他们走出树木,直立行走,这样,更方便从事各种劳动,也更方便使用各种工具包括武器来战胜对手,这样,就成为了人类,而这个过程中,仍然是母性为核心,这就是人类最初的母系社会阶段,这同样能够证明非洲猩猩的群居关系就是我们人类社会开始之初的群体关系,而维系这种群体亲情关系的就是母系的性。
而女性的功能主要集中于在家繁殖和操持家务,在外劳作的任务主要由男性来完成,所以,“女主内,男主外”的男女分工并非男权社会才开始的分工,而是人类开始之初从猩猩那里就保留过来的,是人类最原始的分工,是基于生理结构不同的最基本分工,也是当初为了人类这个群体不断壮大的分工。
而后来形成的婚姻制度,也是现代婚姻制度的雏形,是由我们的传说中女娲完成的,那实际上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更有智慧、更有远见的女王,也就是传说中的女娲(丁丁认为,女娲并非是指一个人,而是对女王的称呼),为了平衡各种日益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人类未来更良性地发展而制定出来的性文明制度,这也表示人类已经进步到了高度的人类阶段,现代人类开始形成,性专一才在这个时候开始,而在此之前,性一直都是表达友好、传达善意、维护群体团结、维系亲情的一种交往方式,而在女娲之后,由于性的专一性,才开始了父系社会的开始。所以,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最大的区别是性是否专一。
大家发现没有,现代女权主义的发展,对性专一就开始提出了质疑,越来越多的女权主义者越来越赞同一妻多夫制度,甚至还有人认为乱伦有理,这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包括李银河,这其实一种返祖现象,随着女权主义的不断发展,未来性的发展有可能再度回到母系社会时代。
丁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