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之心 司马迁之心有何深意 司马迁之心

  司马迁之心

  很多人都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马迁之心,又何尝不是?只是司马昭是王朝篡位的是野心,而司马迁之心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持久恒心、坚忍决心和严谨细心。

司马迁雕塑

  司马迁的心脏只有一个,但人就是这样奇怪,只是一个脆弱的心脏却能变化出无数的精神动力。他二十岁时走访全国各地,大禹治水的地方,屈原投江的地方,孔子讲课的地方,项王自刎的地方。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他一路上风雨兼程。最后影视用十三年时间写下五十二万字,讲述着三千年的历史,此司马迁之心为持久恒心。司马迁为了真实史料遍访全国,并且在当地仔细询问老者,认真记录史实。对于所搜集的历史通过层层筛选,凡是有疑点的资料皆不录用,此司马迁之心为严谨细心。

  当全朝上下都在对投降匈奴的李陵口诛笔伐时,耿直的他站在客观角度,为与自己关系仅是泛泛之交的李陵说话,去不曾想被大怒的汉武帝收监入狱,并对他处以宫刑。原本想一死了之的司马迁为了史记坚持下来,以文王孔尼左丘孙膑等贤能激励自己,最后再忍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下完成了史家绝唱《史记》。此司马迁之心为坚忍决心。司马迁用这三颗心去完成历史的总结,我学习司马迁之心,完成对司马迁的归纳,虽不敢说司马迁之心全部包含在内,但这三颗心必然在内,如果说真的忘掉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一腔热血不得志的伤心吧。

  司马迁的爱国名言

  司马迁的爱国名言最著名的一句是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之急。司马迁在鸿篇巨制的《史记》当中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名言,他不仅是西汉的史学家更是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画像

  那么多的名言警句,是司马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每每读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那段不禁精神振奋,似乎浑身充满了力量。但每当看到这一句司马迁的爱国名言总是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嘲讽。这句诗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形容李陵而说到的,但也就是因为李陵,司马迁收到了宫刑,由于生性耿直,所以司马迁站在客观的江都讲述李陵投降匈奴的苦衷,没想到却因此得罪了汉武帝,汉武帝将其收监下狱处以宫刑,司马迁原本想一死了之,却为了史记而屈辱的活了下来。

  终于给好友书信一封在《报任安书》书中写下了这句千古名言。无乱司马迁的爱国名言是写给李陵还是写个自己,这对于汉武帝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一心报复为了天下,可天下是谁的天下,是刘家的天下!当自己的观点与你不一致便是残酷的对待,对待一个随时准备为国殉身的忠志之士。如果汉武帝就在面前,真想问他一句:良心可安?司马迁的爱国名言出现的时间更是讽刺,偏偏是在自己受过宫刑之后书写下来,对于这样的事,我也只能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四个字:悲夫!悲夫!

  赞颂司马迁的诗句

司马迁之心 司马迁之心有何深意 司马迁之心

  赞颂司马迁的诗句不胜枚举,对于赞颂其恢弘巨著《史记》更是多的难以数计。后人对其行事风格,记录史料的严谨同样大家称颂。

司马迁画像

  其中鲁迅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不仅是赞颂史记的诗句,同样也是赞颂司马迁的诗句。除了司马迁,还有谁会历经千辛万苦,一路风餐露宿,最后只为那渺渺数笔的真实史料。后来的史学巨著有《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但鲁迅偏偏只评价《史记》为史家绝唱,并与文学的中诗歌最高成就的《离骚》划为等号。可见《史记》在后人心中的位置。

  作为史学家记录历史方面,司马迁为后人树立良好的榜样。班固赞颂司马迁的诗句:不虚美,不隐恶,故为之实录。要知道司马迁的记载了很多古代君王,甚至包括再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的楚霸王项羽,同时还对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大加赞扬,这是作为帝王的武帝所不喜欢的。但司马迁以历史史实功绩为主要标准,并不惧怕武帝的喜好,做到了实录的客观性。

  班彪同样赞颂司马迁:文质相称,良史之才。司马迁书写的《史记》不仅是史学名著,其文学造诣同样深厚,说那是文学巨著也不为过。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人们留下无数的名言警句,更为我们留下拼搏的动力。赞颂司马迁的诗句再多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他的光辉不需要任何诗句的赞美。

  司马迁性格

  历史上的人有的能千古留名,被万世称颂,有的人遗臭万年,为后世所不耻。然而司马迁就是那个万古流芳的人。我们也能从司马迁的性格中看出,这个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为什么能够为后世所称颂。

司马迁雕像

  司马迁是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太史令书写历史的笔,并且将这个任务视为自己一生的重任。司马迁的父亲弥留之际,将自己的遗愿和家族的使命说与司马迁,司马迁含泪答应,并且在几十年后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完成这个使命,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性格中的那种为父尽孝的孝心,百善孝为先,太史公也是个孝子。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过自己对李陵的惋惜,当然在当时,司马迁也是勇敢的站出来为李陵说话。李陵案发生之时,满朝文武都对李陵群起而攻之,只有司马迁能够冷静分析情况。虽然当时的情况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司马迁性格中这种冷静沉着、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当然司马迁性格中最宝贵还是司马迁对生死的态度,对理想的最重,和对责任的看中。司马迁大可以选择一死了之,但是他没有,他做了一个超越生死和人格的选择。在屈辱和痛苦中滋长出的花朵总是格外的鲜艳,《史记》就是这样的一朵鲜花,一个用苦难和屈辱浇灌出来的奇迹。司马迁性格中对苦难的不低头,对生死的超脱都是人性中宝贵的一面。

  司马迁自称

  司马迁,字子长,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为人们留下了历史巨作《史记》,而司马迁本身却是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疑议,比如司马迁的生卒年、最终去向等,还有很多人会纠结司马迁自称和笔名这样的问题。

司马迁画

  司马迁,姓司马,名迁,字子长,司马迁自称太史公。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继承了父亲的官职—太史令,而“公”是汉初的习惯称谓,比如刘邦当年在沛县被父老拥立为沛令,而刘邦按楚俗自称为“沛公”。可见“公”在当时只是一种普通的自称,并不是尊称。

  司马迁年幼时即跟随父亲司马谈学习古文,在到达长安后同董仲舒等人学习了《古文尚书》和《春秋》,之后又到全国各地区游历,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为日后《史记》的撰写做好了基础。司马迁父亲司马谈生平的心愿就是完成一部史书,在父亲去世之后,司马迁继承父职开始着手撰写《史记》。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司马迁因李陵战败投敌一事被汉武帝定为死罪。为完成父亲遗志,司马迁自请宫刑而免死,在狱中司马迁继续《史记》创作。被释放后的司马迁担任中书令,仍然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这部巨作。在汉武帝驾崩之后,司马迁便离开了长安,不知所踪。

  尽管司马迁留给后世太多的疑问,但他却为后人留下了《史记》这部史学著作,为后世研究汉代之前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司马迁因此也受到了后世的敬重与怀念。

  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在《报任安书》能够寻找出部分答案,司马迁说写《史记》是“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就是要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且要从中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这是司马迁官方的回答,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对司马迁的写作目的,做一个更全面的分析。

《史记》序言

  第一个最主要的目的,也可以说是原因,是为了要继承司马谈的遗愿,完成司马谈要编撰史书的宏伟愿望。而且司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史官,对于史官这件事情,司马迁的心里应该是有一种使命感和归属感的。

  第二,司马迁写《史记》是想要继承《春秋》中所传递的精神。司马迁对“春秋之义”是非常推崇的,这和早年间司马迁和董仲舒等人的结交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司马迁想要传承孔子的真意,将《春秋》中的褒贬精神,在自己的《史记》中继续传递下去。

  第三,写《史记》是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的使命,一个史官的事业就是撰写历史,将历史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后人,令后人对历史有所了解,有所评价,这是史官的使命,也是史官的责任。司马迁正是肩负起了这个责任,并且停留于此。司马迁不但完成了一个史官的使命,他更是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完成了一个史学家的使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6451/247430382811.html

更多阅读

三国司马懿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三国杀司马懿

三国司马懿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刘昌春(三国时期的司马懿 图片来自于网路)司马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在经济上也为魏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恢复北方

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有信心步子才会大(二)

  对于如何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发展业务,马化腾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对于是否上马ICQ项目,当时腾讯的股东方的确存在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对网络技术发展方向的认同感使大家求同存异,我们开始对ICQ技术倾注偏爱。”  “我们曾险些把

带蛇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马字的成语有哪些

  【导语】:2014年是农历的马年,我们都想用一些带马字的成语祝福别人,那么,带马字的成语有哪些?  2014年是农历的马年,我们都想用一些带马字的成语祝福别人,那么,带马字的成语有哪些?  粗略的看---走马观花  快上加快--快马加鞭

折耳根 马兜铃酸 折耳根 马兜铃酸 马兜铃根有什么用处

世界之大,超乎你的想象,有人说过,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世界上没有的;神奇的大自然养育着许多奇妙的生物,有些有着特殊的药效,有些可以食用,那你知道有种植物,它的花双生对称,名字也古怪,叫做卵叶马兜铃吗?并且由于它分布较为广泛,外形呈现根圆柱

声明:《司马迁之心 司马迁之心有何深意 司马迁之心》为网友因为我要努力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