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传奇 绝地反击 绝地反击谁与争锋印巴战争巴基斯坦空军史巴基斯坦空军英雄传奇(上)

巴基斯坦空军史 上 制空权,是现代作战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任何一方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夺取制空权。要是没有制空权的获取,现代作战的结果常常是可悲的。组建于1947年的巴基斯坦空军(PAF),其前身是英属印度皇家空军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

“传承长征精神,义诊服务百姓”—— 2016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 活动周实施方案 为做好2016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 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总结近几年大型义诊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紧密结合需求,有重点…

剑阁职中2016年春季 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期末试卷 专业:学前教育科目:幼儿心理学适用班级:1.65/1.66班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理论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

巴基斯坦空军史 上

制空权,是现代作战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任何一方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夺取制空权。要是没有制空权的获取,现代作战的结果常常是可悲的。组建于1947年的巴基斯坦空军(PAF),其前身是英属印度皇家空军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仍为英联邦成员国,1972年退出,1989年重新加入)。就在独立后的第二天,巴基斯坦空军(PAF)正式宣告成立。根据当时的分治协议,巴基斯坦分得原英属印度皇家空军装备及兵员的一部分。其中仅有两个战斗机中队,35架二战时期英国生产的“飓风”式战斗机和部分用于运输保障用途的飞机。合格的飞行员不足10名。然而以此为起点,巴基斯坦空军作为一支新生的和备受国家重视的国防力量,在此后一段不长的时间即得以迅速成长壮大。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发展和血与火的洗礼,如今,巴空军已经成长成为了一支拥有330架精锐的作战飞机和45000名训练有素的空、地勤人员的小而精悍的空中力量。

威胁与挑战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7年,大不列颠帝国结束了对南亚次大陆的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为了避开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英国殖民者在从南亚次大陆撤离之前,末任总督刘易斯?蒙

巴顿勋爵(Louis Mountbatten,1900年~1979年) 按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蒙巴顿方案”,将原英属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划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实行分治。但是蒙巴顿所极力避免的血腥冲突还是发生了,由于穆斯林,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间的相互攻击,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充满了血腥,大约一百万人在混乱的冲突中死亡,并造成一千七百万人流离失所。独立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和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也从来也没有真正和解过。

独立后的巴基斯坦与印度长期一直因克什米尔归属存在军事对峙,并曾在1947年10月和1965年8月因该项争端爆发过两次大规模战争。在1947年两国刚刚分别独立后即爆发的第一次印巴战争中,军事实力强大的印度军队占领了克什米尔约五分之三的面积和四百万人口的地区;巴基斯坦则控制了面积约占克什米尔五分之二和人口约一百万的地区。两国虽于1949年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但两国间的争端始终未得到解决。在这次战争中,仅仅在几个月之前还曾一起服役于英属印度皇家空军的印巴两国空军领导人保持了克制,没有加入到这场混乱的撕杀中来。奇怪的是,对于这一点无论是新德里或是伊斯兰堡都未对各自的空军领导人加以斥责或惩罚。

在随后的几年里,英国的援助下巴基斯坦空军在引进飞机和飞行员的培训方面成效斐然,在较短时间即发展成为一支初具规模的正规部队。1954年5月19日,巴基斯坦与美国订立防御互助同盟条约,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巴基斯坦的最重要盟友和军事装备来源。从此巴空军开始大量

接受更为先进的美制航空武器装备。进而按照美军组织形式、训练教程和作战原则将其空中力量进行全面转型。在此期间,巴空军派出大批飞行员前往美国接受喷气式战斗机的空战技能训练,使巴基斯坦空军的军事素质得以大幅提升。到1957年,巴基斯坦空军已扩充为拥有8个F-86F“佩刀”式战斗机中队并在南亚地区具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空中力量。尽管在兵员及作战飞机的数量上与其宿敌印度空军依然悬殊很大,但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巴基斯坦空军已然是一支成熟自信和战斗力强悍的部队,而这一点不久即在1965年8月爆发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得以充分证明。

“印度人还不都是混蛋!”

在1971年7月16日的白宫会议记录上,时任美国总统查理?尼克松认为:印度人都是奸诈不可信的人。当时尼克松正在讨论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爆发的第三次战争,这场战事最终促成孟加拉国的产生,当时它仍是巴基斯坦东部的一个省份。尼克松对自己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表示:“印度人还不都是混蛋!”

一向老成持重的基辛格也随声附和说:“印度人都是讨厌鬼,大部分是侵略者。”

无论是尼克松或是基辛格,都对于自尼赫鲁时代以来制订的“印度中心论”感觉不屑一顾(虽然印度人喜欢将“印度中心论”与美国的“门罗主义”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在新德里的战略文化逻辑中,印度就等同于南

亚,是亚洲的中心。因而,南亚理所应当地属于印度的势力范围,而印度洋则只是印度自家后院的内湖而已。根据首任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印度中心论”,南亚地区小的民族国家“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区而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所有国家都要纳入他所设想的印度大联邦再以南亚和印度洋为支撑点,将印度的影响力扩展到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通过亚太地区“印度中心”的确立,最终使印度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性大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历史、战略、意识形态以及现实问题的综合作用,新德里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它始终认为巴基斯坦的建立本身就是一种对“正道”的背叛,而这种所谓的“正道”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南亚各国都应当服从于印度的中心和支配地位。因此,多年来印度一直将巴基斯坦视为其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对巴基斯坦采取打压政策。以“印度中心论”为核心的印度战略文化认为,在整个南亚地区,巴基斯坦作为惟一能够与印度相抗衡的国家就应该也必须被削弱,甚至是被消灭。 平心而论,至少在最初的那些岁月里,自由印度的两个最重要的领袖玛哈德玛?甘地和尼赫鲁对武力的使用是有所保留的。甘地钦佩军队的严明纪律,但在认为其他(非暴力)方式可行的时候拒绝使用军队。而对于英属印度皇家武装部队在英国殖民者统治南亚次大陆时的“卓越”表现耿耿于怀的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则认为,印度军人大都是“直眉愣眼,丧失人性,举止无异于机器人,一贯滥杀无辜”的殖民统治工具,不值得信任。因此,他把战后的绝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国家权力的建设上而不是国家军事权力的建设上。他强调优先发展国内经济,不愿增加国

防预算。在尼赫鲁及其心腹的眼中,增加国防开支不但会妨碍经济增长,而且还不利于他所主导的文官统治制度。对于印度保持长期独立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强大的工业和经济基础的崛起,而不是军力的增强。尼赫鲁执政期间,成了经济学家和计划者的天堂,效仿苏联的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得以实施。

尼赫鲁对军事政策毫无兴趣,他的那些顾问中没有一个人对分治之前的军事和安全事务有任何经验。但是,尽管新德里不喜欢制定安全和防卫政策,但它在安全概念的许多方面却深受英国人的传承。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喜马拉雅山防线的概念,新德里通过与尼泊尔和不丹(后来又吸收锡金加入)签署安全条约保留了英国人的安全概念,这样到1954年的晚些时候,除巴基斯坦外,印度政府承担了英国殖民政府当年对南亚各领国所“承担”的所有战略义务。在1954年以前,尽管已经爆发过一次印巴战争,但是印度政府还没有把巴基斯坦视为严重的军事威胁。包括尼赫鲁在内的大部分印度领导人都认为,巴基斯坦必定会垮台,最终会回到“大印度”的怀抱中来。直到那一年美国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现代化武器装备,并与之建立了稳固的同盟关系,新德里才意识到巴基斯坦是个威胁。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支持者们一直到今天都在抱怨,之所以尼赫鲁的外交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出现败笔,是因为他同情心太重,或许是对那些现实情况看走眼了;或许是被那些顾问引入了歧途,如他的得力助手克里沙?梅农;或许是中了对手的奸计,尤其是中国。这里指的,是由于

英雄传奇 绝地反击 绝地反击谁与争锋印巴战争巴基斯坦空军史巴基斯坦空军英雄传奇(上)

国内的政治压力和蹩脚的外交能力导致了新德里于1962年10月发动了对华战争,对此次对抗缺乏充分准备的印度人最终发现,轻易发动对中国的军事行动的结果,是招致了一场军事、外交政策的双重灾难。尼赫鲁和他的外长梅农一直认为中国只是虚张声势地恐吓印度,他们对北京的战略政策和方式知之甚少,而却天真地以为能够沿边界在中国哨所的前前后后部署自己的部队。在梅农和众多不称职将军的误导之下,尼赫鲁严重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发动了跨越模糊不清的、有争议的军事分界线的进攻中国的行动。由于印度军队缺乏充分的准备且指挥无能,一战即溃,以凶狠善战著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PLA)挺进纵深的广度和速度远远超出印度军队的预料。最后,让新德里尴尬不堪的是,中国军队在取得一连串军事胜利之后,单方面主动撤回到先前提出但印度未予接受的折衷分界线的己方一侧,似乎他们的目的就是在印度境内进行一次有益身心的武装大游行。而实际上北京则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新德里和所有的人:“您瞧!这就是激怒我的下场。您不是英国人,您也当不了别人的家,您就别老想着承担那些本不属于您的义务和责任了。”

这种羞辱式的惩罚性军事打击,使那些过去诚惶诚恐对待印度的南亚国家开始以一种微妙的态度来对待印度这个过去的“地区超级大国”。过去,世界列强也许没怎么把印度当一回事,但是,印度对其各邻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各邻国都将印度视为一个可以造成毁灭性威胁的国家,新德里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控制他们。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锡金、后来的孟加拉或甚至是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都是围绕着适应印度这个地区大国来制定。然而,这一切都在中国士兵密集的冲锋号声中烟消云

散。印度前外交官U.S. 巴派在他1982年所著的有关印度战略思维的考察报告中做出过这样的结论:当我们在1962年的军事行动中受到挫败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被削弱了。其直接后果就是阿尤布?汗企图向印度发出挑战,想证明1个巴基斯坦士兵可以对付10个印度士兵。这迫使一向懒得打理军事事务的尼赫鲁痛定思痛,在战后立即着手规划战略原则,并改组了部分安全机构,确定军队必须重组和更新装备,必须为面临两个前线的冲突做出计划。这表明,印度的战略不能是纯防御性的。像以色列人一样,新德里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对中国的防御战中被放血的同时,寄望于在另一条战线上击败巴基斯坦。印度人对国防开支和国防发展的态度也在根本上得以改变。

南亚三国志

虽然受人尊敬的巴派先生在他的著作中一再指责诡计多端的中国在背后推动巴基斯坦走上与印度对抗的道路,但是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新德里的固执和不妥协态度多次推开了伊斯兰堡伸出的和解之手。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印度政府的强硬态度将巴基斯坦推进了中国的怀抱。

以今天的国际环境来看,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被誉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关系的典范。中国把巴基斯坦视作南亚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对华友好也是历届巴基斯坦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对美、对伊斯兰世界关系并列为巴外交的三大支柱。中国向巴

基斯坦提供全面的军事援助,中国制造的战斗机、坦克和导弹护卫舰武装着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中国甚至还向巴基斯坦提供尖端的巡航导弹及航天技术,这使印度方面感到非常之忧虑。但是这两个国家全面合作关系在建交初期很大程度上受外部关系的影响与制约,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两国才建立起真正睦邻友好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巴基斯坦已建国两年有余,但印巴分治的灾难性后果仍然困扰着巴基斯坦。内部经济脆弱,社会动荡,外部又面临着印度的严重威胁。因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两国独立不久就爆发了战争。一心想将巴基斯坦重新“合并”回来的印度对巴国的威胁是无时不在的,这使后者时刻感到严重的国家安全危机。所以,巴基斯坦独立伊始就把寻求外部大国的支持作为外交战略的重点,于是美国就成为巴基斯坦争取的首要目标。经历了朝鲜战争的美国,一直力图拉拢印巴两国共同遏制共产主义。由于尼赫鲁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美国对印度的企图没有实现,巴基斯坦却对美国的要求做出了积极的反应。1954年和1955年,巴基斯坦相继加入了美国策划组织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美国开始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援助。巴基斯坦方面开始表现出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而中国也开始批评它的亲美政策。

另一方面,虽然中巴关系在建交后取得了一定进展,北京和伊斯兰堡的领导人也对发展两国关系抱积极的态度,但此时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还是有限的。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不同,限制了双方的了解和交往。

更重要的是,双方都不是对方的外交重点。为了抗衡印度,巴基斯坦迫切需要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支持。中国方面则把与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与苏联发展关系放在首位,即使在南亚,中国与印度的关系也远胜于中巴关系。中印两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关于西藏问题取得一定程度的谅解之后关系迅速升温,两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4年周恩来与尼赫鲁总理实现了互访,两国关系一度相当亲密。敌对的印巴两国都把第三国与对方的友好视为对自己的敌意,因而与新德里保持友好关系的北京自然被伊斯兰堡视为一种威胁。虽然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对中国总理周恩来保证说:如果美国侵略中国,巴基斯坦将不会参加,巴基斯坦加入西方集团并非针对中国,希望中国方面予以理解,北京也最终接受了巴方的这一说法。

但是,情况很快出现了变化。1958年巴基斯坦总统伊斯埃德尔?米尔扎在军队的鼓动下废除了宪法,解散议会,并任命亲美的陆军总司令阿尤布?汗为首席军法执行官。不久后,阿尤布?汗接替辞职的米尔扎成为最高掌权者。上台之后阿尤布?汗宣布取缔共产党,大量逮捕左翼人士。在外交上也紧随美国,试图扭转华盛顿越来越重视印度的势头。1959年3月,中国军队严厉镇压发生在西藏的原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发动的叛乱,中印关系进入紧张状态。在中国军队平息叛乱的同时,美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美国承诺在发生对巴基斯坦的侵略时将会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援助措施。到这一年的夏天,中印两国在边境爆发了武装冲突。随着印度国内出现了反华气氛,新德里开始调整对外关系,将部署于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军队调集到中印边境。在美国的要求

下,巴政府开始向印度示好,表示重视同印度的关系。并攻击中国是入侵者,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采取行动,承担维持克什米尔中巴印国际边界的责任。在美国的推动下在联合国提出了谴责中国镇压西藏叛乱的提案,巴基斯坦予以支持。在许多国际问题上,伊斯兰堡也积极追随美国采取反华反共立场。阿尤布?汗对记者宣称中国“占领”西藏对南亚构成了威胁,提议与印度合作抵御上述威胁,以保卫次大陆的安全。但是他的这一提议并未得到印度尼赫鲁政权的积极响应,

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中后期,美国开始重新认识到印度在冷战中的战略价值。随着1956年尼赫鲁访美和1959年底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访印,美印两国关系从巴基斯坦加入美国组织的军事集团所造成的紧张中缓和下来。艾森豪威尔在1956年会见尼赫鲁时,保证一旦巴基斯坦进攻印度,美国将同印度站在一起。针对印度面临的经济困难,美国还提出了一揽子援助计划。1961年民主党人约翰?肯尼迪上台后,把印度看成遏制中国的重要伙伴,同时向印度提供巨额贷款。就这样,从1961年开始美印关系持续升温。美国不仅从政治上支持印度的“前进政策”,而且为其军事行动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该年9月,美国军方一份报告建议尽可能地向印度提供军事装备。1962年10月,中印冲突开始后,肯尼迪立即指示驻印大使加尔布雷斯与印度商量美国向其提供援助的问题。11月3日,美国开始向印度紧急空运武器弹药及通讯设备。11月下旬,在尼赫鲁不顾一切的请求后,美派遣12架C-130运输机为印军增援。还派“企业”号航空母舰开赴孟加拉湾。12月10日,肯尼迪批准向印度提

供6000万美元的军援。16日,肯尼迪又批准了1.2亿美元的军事援印计划。

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还指使美驻巴大使劝巴总统阿尤布?汗主动对印度做出友好姿态,使它能够全力应付北方的威胁。1962年10月28日,肯尼迪致信阿尤布?汗,通报了美国对印度提供紧急军事援助的决定,要求他用宽广而非偏狭的观点来看待形势的发展,建议巴基斯坦向印度提出单方面“非战”的保证,使印度能集中力量对付中国。11月初,华盛顿再次劝说阿尤布?汗总统借此机会向印度示好,以改善两国关系,保证“美国援印武器装备不会用来对付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不必担心由于武器援印而导致次大陆力量失衡”。鉴于巴印之间的敌对关系,巴基斯坦对印度获得美国军援十分敏感。1961年阿尤布?汗访美时就试图说服肯尼迪不要对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军事援助会鼓励印度占据那些不属于它的地区从而使两国争端难以解决”。肯尼迪则承诺在给印度军援之前与巴基斯坦商量。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美国对印度的全力支持,引起巴基斯坦方面的极大不满。阿尤布?汗总统认为,中国的战争目标极其有限,不会对印度造成致命的危险,美国给印度的军事援助大大超过了印度的战争需要,印度在借对华战争之机扩军,从而对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何况美国还违背了给印度军事援助之前与巴商量的诺言。虽然美国公开保证给印度的军援只用于对付中国,但阿尤布?汗还是相信印度的武装力量最终还会用来对付巴基斯坦。

1962年11月22日,阿尤布?汗召集内阁紧急会议讨论巴基斯坦面临的严峻形势,他认为,一旦印度进攻巴基斯坦,美国也不会遵守诺言援助它。巴基斯坦最好的选择是改变单纯依靠美国的安全战略,做出新的安全部署。在同日的国民议会上,巴基斯坦外长指出,正是由于印度推行错误政策才导致中印战争,巴基斯坦欢迎中国政府的停战撤军之举,认为此举意味着中国政府力求避免边界冲突。此时伊斯兰堡已经和北京就解决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地区与中国新疆的边界问题进行了近两年的谈判,在11月22日的内阁紧急会议之后,巴基斯坦不仅没有在美国的压力下停止与中国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相反却在12月26日与中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边界问题谈判已“取得原则协议”,发表的时机是应巴基斯坦外长阿里?布托的要求确定的。1963年1月,中巴两国又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

与此同时,在美英全力撮合下进行的印巴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谈判因新德里的强硬态度而陷入僵局。1963年1月2日,阿尤布?汗在给肯尼迪和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的信中直接了当地指出,如果美国不以援助为代价向印度直接施加压力,印度将不会做出哪怕一丁点的让步。所以,美英只有把军事援印和克什米尔问题直接挂钩,才有可能推动克什米尔问题迅速公正的解决,才有可能使他相信援印武器将不会用来攻击巴基斯坦。阿尤布?汗很清楚美英不可能答应上述要求,但他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印度得到军援时而自己却竹篮打水一场空。3月初,巴外长布托在签署边界协定时告诉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由于巴基斯坦采取不介入反华的立场,东南亚条约组织已经失灵了,而且这种状况还将继

续下去。他还说,巴格达条约组织也在起着类似的变化。对于巴中关系的进一步加强,负责南亚问题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科默尔在发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巴基斯坦正在考虑对它与西方的同盟关系来一个改变,该政府已明显在考虑从东南亚条约组织及中央条约组织中撤出,同时与共产党国家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由于尼赫鲁再一次地宣称整个克什米尔是印度领土的一部分,拒绝与巴就这一问题重开谈判之后,阿尤布?汗也强硬地表示:克什米尔得不到解决,巴基斯坦誓不罢休。1964年5月,伊斯兰堡重申了自己的立场,同时谴责印度在印巴边境大量集结军队,并要求英联邦出面调解。而新德里不但拒绝英联邦调解,并于同年12月悍然宣布克什米尔为印度的一个邦。这期间,双方都一面宣称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一面争相扩军备战,战争的阴云一直笼罩在南亚次大陆的上空。到1965年,印巴关系再度恶化,紧张局势是由库奇兰恩的领土争端引发的。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的库奇兰恩,是印度河入海口附近的盐碱沼泽地,由于在雨季大部分地区被水淹没,印度和巴基斯坦从未在这里正式划定国境线。1963年秋,英国石油公司发现在库奇兰恩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及其他矿产资源。1965年2月,在空军的支援下印军突然出兵占领了库奇兰恩的北部地区。紧接着,印军借“箭头”演习的名义向库奇兰恩地区增兵,到是年3月底使该地区的兵力达到了3个旅,并夺取了巴基斯坦的几个边防哨所。巴基斯坦随即增兵库奇兰恩,并于4月9日与印军爆发小规模军事冲突。第二次印巴战争的序幕由此拉开。

就在印军攻占库奇兰恩北部地区的同时,阿尤布?汗访问了北京。此前中巴两国已经在1963年3月正式签署了边界协议,解决了边界争端。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西方掀起了反华高潮,巴基斯坦则明确支持中国的核政策。从1965年起,巴基斯坦在历届联大上都支持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中国政府在印巴之间的外交天平也开始向巴基斯坦倾斜,北京改变了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在两国的联合公报中,中国接受了巴基斯坦的提法,表示“希望克什米尔争端能像印度和巴基斯坦向克什米尔人民保证的那样,按照克什米尔人民的愿望获得解决。”在这一次的访问之前,阿尤布?汗对于能够从北京得到多大的支持并不是很有把握。他在临行前对外长布托表示,这次访问的最好结果就是能够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理解和同情,除此之外他并不做更多的打算。出乎其意料的是,在与中国领导人周恩来和刘少奇的会谈中,中方领导人向阿尤布?汗总统保证:如果印度入侵巴国,中国将坚定地支持巴基斯坦。中国外交部长陈毅也对随行的巴记者表示,中国将毫不犹豫地同侵略者战斗,“如果我们的朋友被消灭了,我们怎么能存在下去?”一直到现在,新德里总是以此为由指责北京煽动伊斯兰堡发动对印度的军事冒险,而北京则轻蔑地称之为:纯印度式的,缺乏逻辑和没有常识的胡说八道!

巴基斯坦空军史 上 制空权,是现代作战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任何一方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夺取制空权。要是没有制空权的获取,现代作战的结果常常是可悲的。组建于1947年的巴基斯坦空军(PAF),其前身是英属印度皇家空军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

巴基斯坦空军史 上 制空权,是现代作战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任何一方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夺取制空权。要是没有制空权的获取,现代作战的结果常常是可悲的。组建于1947年的巴基斯坦空军(PAF),其前身是英属印度皇家空军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

巴基斯坦空军史 上 制空权,是现代作战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任何一方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夺取制空权。要是没有制空权的获取,现代作战的结果常常是可悲的。组建于1947年的巴基斯坦空军(PAF),其前身是英属印度皇家空军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6451/343724861341.html

更多阅读

影评:亚历山大大帝英雄传奇:是神是人

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r (2004) 导演: 奥利佛·斯通编剧: 奥利佛·斯通 / ChristopherKyle主演: 柯林·法瑞尔 / 安吉丽娜·朱莉 / 方·基默 / 安东尼·霍普金斯 / 杰瑞德·莱托 / 罗莎里奥·道森 / 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 克里斯

抗日独目虎将的英雄传奇 四野十大虎将传奇txt

今年,是我的父亲—抗日英雄独目虎将李宗岱去逝三周年。当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顽固坚持错误,不敢承认和正视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继续参拜靖国神社!视可忍,敦不可忍!特此,转载李大淮先生(重庆黄埔二代副主委)撰文:抗日独目虎将的英雄传奇—深切

英雄传奇 传奇再续,樱尚2013振翅雄飞

     从2009的同一首歌“走进欧诗漫·走进樱尚”,到如今连创三届上海美博会单品牌参展展位最大记录,樱尚品牌这几年的表现颇为“拉风”。而2013年,依托欧诗漫集团这一强有力的后盾,樱尚更是迈开了更大发展步伐,“百花盛世”随之开启

声明:《英雄传奇 绝地反击 绝地反击谁与争锋印巴战争巴基斯坦空军史巴基斯坦空军英雄传奇(上)》为网友诗酒趁年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